《中国现代学术名著撷珍中国近代史》-图书推荐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中代史 |
作者: | 蒋廷黻 |
定价: | 49.8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1-01-01 |
ISBN: | 9787517134121 |
印次: | 1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开本: | 32开 |
内容简介 | |
《中代史》是蒋廷黻先生于1938年完成代史开山之作。全书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极高,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本书百年的中国历行了精要的概括,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趋势;对李鸿章、林则徐、琦善、丁汝昌等人给出了颠覆性评价。本书后附录蒋廷黻经典论文,笔力触及范围更广,大有警醒时人的酣畅之感。 |
目录 | |
001 小 序 001 总 论 *章 剿夷与抚夷 003 *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008 第二节 英国人作 011 第三节 东西对打 01节 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019 第五节 等条约开始 022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 026 第七节 剿夷派崩溃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033 *节 旧社会走循环套 037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041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045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051 *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056 第二节 步步向 058 第三节 遇着阻碍 064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 073 第五节 中日初次决战 第四章 瓜分及之复兴 087 *节 李鸿章引狼入室 091 第二节 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 095 第三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 099 第四节提案 105 第五节 扫除复兴的障碍 110 第六节 军阀割据十五年 附录 117 琦善与雅片战争 144 李鸿章 155 三百年东北外患史 |
编辑推荐 | |
中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仍备受后人垂青,字里行间的分量足以让我们看到时人在内忧外患中对的关切和对国家前景的担当。 “中国现代学术名著撷珍”系列丛书收录成稿于现代(1919—1949 年)的国内原创学术名著涵盖史学、文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人文社会学科,意在使学术彰明较著、使源流历历可考。 本版:保持原书原貌,非有根据不予更改;原稿无标点或仅有简单句断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印制精美,既适合闲暇阅读也亦适合收藏。 执中代史研究之牛耳。 ――史学家 费正清 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 ——史学家 何炳棣 蒋廷黻先生代中国史之科学研究,实与罗先生(罗家伦)同开风气。他为中代史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为旧中国的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观念,是一个开山的人。 ——史学家 郭廷以 |
摘要 | |
第一节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我们也没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国去。此中的原故是很复杂的。第一,中西相隔很远,交通也不方便。西洋到中国来的船只都是帆船。那时没有苏彝士运河,中西的交通须绕非洲顶南的好望角,从伦敦到广州顶快需三个月。因此商业也不大。西洋人从中国买的货物不外丝茶及别的奢侈品。我们的经济是自足自给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所以那时我们的国际贸易总有很大的出超。在这种情形之下,邦交原来可以不必有的。还有一个原故,那就是中国不承认别国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而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中国那时不感觉有联络外邦的必要,并且外夷岂不是蛮貊之邦,不知礼义廉耻,与他们往来有什么好处呢?他们贪利而来,天朝施恩给他们.许他们作买卖,借以羁縻与抚绥而已。假若他们不安分守己,天朝就要“剿夷”。那时中国不知道有外交,只知道“剿夷与抚夷”。政治家分派别,不过是因为有些主张剿,有些主张抚。那时的通商制度也。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西洋人曾到过漳州、泉州、福州、厦门、宁波、定海各处。后来一则因为事实的不方便,二则因为清廷法令的禁止,就成立了所谓一口通商制度。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十三行是的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作买卖的。十三行的行总是十三行,也是政府的交涉员。所有广州官吏的命令都由行总传给外商;外商上给官吏的呈文也由行总转递。外商到广州照法令不能坐轿,事实上官吏很通融。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逢八(那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通到河南的“花地”去游一次。他们不能带军广州。“夷妇”也不去,以防“盘踞之渐”。顶奇怪的禁令是外人不得买中国书,不得学中文。第一个耶稣教传教士马礼逊博士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宫府查出,可以自尽。。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朝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人,但是官吏...... |
作者简介 | |
蒋廷黻(1895-1965),湖南人,中代史学家、外交家。少年时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的史学阵营。蒋廷黻先生研究历史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代史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被称作“拓荒者”“开山的人”代史尚无第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