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是《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的修订版,包括作者的增订版自序和三篇约五万字的相关文章。中国历史的统一与分裂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一直思索的重点问题,作者以理性的思考来审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提出如何认识统一时期的消极因素和分裂时期的积极因素,并面向未来,提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史料扎实,分析深入,视角鲜明,见解独特,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中国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简介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历史学博士,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国际地圈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昔日的天下观
九州的传说和现实
从未实行过的九州制/胎死腹中的五服制/大九州说/中原和华夏
一厢情愿的“天下”
九州观念的延续/如果世上只有中文/长城的价值/炎黄子孙
第二章 分与合
历史上的中国
国与“中国”/“中国”的扩大和变化/“中国”之争/
中国和中央帝国/历史上的中国
分合大势之一
从万国到七国/六国灭四海一/由楚河汉界建起的西汉
帝国/盛世难再/大分裂的十六国和南北朝
分合大势之二
大唐帝国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继续/疆域空前的元帝国/
退缩中的明朝/统一疆域的最终形成/内乱外患国土沦丧
第三章 分合的标准
何为统一
“统一”的本义/正统僭伪之争/朝代的起讫与统一的
始终/称臣纳贡与天下一统/汉唐典章与统一/赫赫武功与统一
何为分裂
合中之分/分中之合/分中之分
第四章 天命与人事
受命于“天”
得天独厚/以农立国/运粮之难/盐铁会议上的难题/
胡骑南下/农区的盈缩/周边与中原
有民斯有土
亿兆斯民/移民实边/“迁虏”与“谪戍”/自发移民与
战乱移民/内聚移民/移民和民族融合/游牧民族的贡献/
人口压力与边疆开垦
民以食为天
交通运输/手工业和商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中心
与经济中心/分裂与分治的背后
殊途同归
中行说与汉使的辩论/各取所需/因时因地的行政管理/一般与特殊
芸芸众生与风流人物
“帝力”的变化/苍生望太平/君王千秋业
第五章 千秋功罪
社会财富的投向
“海龙王”的业绩/太仓陈陈相因/驰道和宫殿陵寝/
军队和佛寺/挥霍性的“赏赐”
行政效率和治理
王温舒的妙计/君民的不同选择/张知县砍茶树/“崇祯二
十四年”的黄册/政策与对策/神通广大的吏/礼失求诸
野/朱元璋的“直隶”
分裂政权的贡献
小国的自立自强/移民与开发的导向/戍卒、流民、衣冠/
从供天下到供本国/华夏正音重返中原/征服者被征服
乱世岂止出英雄
飞将军抱恨终身/百家争鸣与万马齐喑/乱世的魅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
附录二 再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
附录三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余论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昔日的天下观
九州的传说和现实
在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尚书》中有一篇《禹贡》,一开始就写道:“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意思是说,在洪水横流以后,大禹一面规划治水,一面根据名山大川的分布重新划定区域,接着列出的九个单位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就是九州。
在另一篇《舜典》中,又提到在尧、舜时,“肇十有二州”。“肇”是开始的意思。对这句话,西汉的学者谷永和东汉初的学者班固解释为:在尧的时候遭到洪水,全国被大水分割为十二部分;但东汉末年的马融的说法是:舜在大禹治水之后,从禹所划分的九州中又分出幽州、并州和营州三个单位,因而总共有了十二个州,这一说法获得后世多数学者的赞同。
从未实行过的九州制
由于这些记载都出于儒家经典,又得到后世众多学者的肯定,所以从西汉以来就成为不可动摇的定论,几乎没有人表示怀疑。人们一般都认为,从大禹治水开始就有了九州这样的政区,以后又演变为十二州。直到现在,一些人在叙述一个地方行政区划的历史时,往往还要从九州讲起,似乎这是历史事实。
由于全国就分为九州,所以九州又一直被当作全国、“天下”的代名词。如南宋诗人陆游《示儿》诗中的名句“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就是取这样的用意;晚清诗人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也是如此。
五四运动以后,学者们向儒家经典提出了挑战。经过反复的争论和研究,历史学界已经把这传统的九州说推翻了。原来《禹贡》中的记载并不是历史事实,九州也不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
《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期人的作品。具体的证据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贡》中所记的不少地理状况都是战国时的现象,有的地名和水名甚至要到战国后期才出现,如果真是大禹所作,他岂能未卜先知?而且在《尚书》各篇中,《禹贡》的语言照理应比出现在它以后的《盘庚》(记录商朝中期的君主盘庚迁都事)等篇难懂,事实恰恰相反,这只能说明《禹贡》问世的时间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