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宜兴窑/中华文脉中国窑口系列丛书 吴鸣、吴丸编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窑口》系列丛书意在以新的角度梳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端、演变与传承。不仅局限于陶瓷艺术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工艺技术、考古、鉴定、收藏等方面的总结,更是以历史文献、实物遗存为依据,从窑口的视角,采取实证分析与传承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窑口发端的社会、人文、习俗、制度为脉络,梳理了不同地域特色所形成的材料、工艺、成型、胎釉、烧成、造型、装饰等特征,以及经济、贸易与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地域文化标志,并着重强调了窑口产品与产地的关系,基本涵盖了陶瓷艺术发展历史与传承的全貌。
吴鸣、吴丸编著的《宜兴窑(精)》为其中一册。
宜兴窑,在今江苏宜兴丁蜀镇,故名宜兴窑。
作者简介
吴鸣,字怡陶,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1977年于江苏陶校学习,198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职大美术装潢。研究员级不错工艺美术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靠前陶艺学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委员,江苏省陶协艺委会会长,《江苏陶艺》主编,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南大学、无锡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市工艺技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八届全国陶瓷评比评委,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紫砂陶艺的传承与创新》项目主持人。
发表作品数百件,论文数十篇。二十多次获省、重量奖,连续三次入选日本美浓靠前陶展,并获评委特别奖。多次应邀出国办展、讲学、出版个人专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兼诗文书画,集设计、制作、刻塑于一体,很早多方面进行现代紫砂创作研究。融合传统,演绎现代,关注未来,自成风格,对现代紫砂创作有积极影响,被誉为“紫砂现代陶艺先河”“新流派”。
目录
前言章 原始陶器节 骆驼墩遗址及文化类型第二节 两溪遗址及文化类型第三节 涧众文化遗址第四节 元帆文化遗址第五节 下湾遗址第二章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节 概况第二节 几何印纹的硬陶第三节 原始青瓷第四节 宜兴下湾土墩墓和?东山石室土墩墓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宜兴陶瓷节 秦汉时期的印纹硬陶第二节 釉陶的普遍烧制第三节 早期青瓷第四节 丁蜀镇周围的汉窑遗址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青瓷和南山窑节 南山上六朝青瓷窑遗址分布第二节 南山六朝窑址的产品和窑具第三节 南山六朝青瓷的工艺特征第四节 龙头齐遗址和小窑墩遗址第五节 宜兴周墓墩晋墓――周处墓葬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宜兴青瓷节 涧众窑唐代青瓷第二节 归径青瓷龙窑遗址第三节 真武殿窑群(唐至宋)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宜兴陶瓷节 日用陶瓷第二节 西渚筱王村古窑群和瓦屑山窑址第三节 丁蜀镇羊角山古窑址第七章 盛极一时的明清宜兴陶瓷节 “宜兴窑”之日用陶器第二节 宜兴紫砂器和“蜀山窑”第三节 宜兴均陶和堆花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宜兴陶瓷节 日用陶“粗、溪、黑、黄、砂”和其他第二节 民国紫砂陶第三节 民国均陶和堆花第四节 民国早期建筑陶瓷第九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宜兴陶瓷节 概述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宜兴陶瓷的体制沿革第三节 陶瓷矿土资源第四节 原料加工、生产工艺和设备第五节 日用陶瓷第六节 “五朵金花”之宜兴紫砂第七节 “五朵金花”之宜兴均陶和堆花第八节 “五朵金花”之美彩陶(彩釉陶和美术陶)第九节 “五朵金花”之宜兴青瓷第十节 “五朵金花”之精陶第十一节 其他陶瓷第十二节 宜兴主要陶瓷生产企业概况第十三节 陶瓷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参考文献后记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