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都铎王朝:1485-1603年英国黄金时代生活实录 [英] 露丝·古德曼 英国中世纪历史 百年都-图书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
理由1:改编自BBC高分纪录片,历史学家亲自上阵,高度模拟真实的历史场景。 理由2:搜集大量来自遗嘱、食谱、法庭证词、货物进出口记录等方面的手史料。 理由3:视角独特,直击农夫与工匠、贵妇与国王、酒馆老板与剧院经理的私密生活。 理由4:大量精美彩插,还原都铎王朝的真实生活图景 理由5:平易近人的叙述,让历史来到你的身边
内容简介
追溯“日不落帝国”的起源 在文艺复兴时期上一堂历史体验课 1485年,亨利·都铎结束了延续三十年的“玫瑰战争”,建立王朝;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在里士满王宫去世,为持续百余年的王朝划上句号。 在这段时期,历任统治者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他们没收教会财产,支持圈地运动,在海上击败西班牙的“舰队”,为英国成为史上疆域*广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 不过,露丝·古德曼认为,比起大人物的政治权谋、战场上的血腥厮杀,了解民众与统治者的生活细节,能够让读者更接近这个时代的真相。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透过农夫与工匠、贵妇与国王、酒馆老板与剧院经理的视角,生动讲述了都铎人的故事,还原了英国历史上这段繁荣而充满激情的黄金时期。
作者简介
露丝·古德曼(Ruth Goodman) 历史学家 BBC纪录片主持人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顾问 露丝·古德曼主要研究英国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她因亲身体验近代及古代的日常生活而被誉为“体验式”历史学家,曾主持BBC《维多利亚时期的农场》《城堡的秘密》等多部纪录片。 古德曼还为各类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博物馆、剧院和教育机构,并她担任了热播历史剧《狼厅》的历史顾问。
内页插图
露丝·古德曼是“体验式历史”这一领域的女王,并且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西·沃斯利(Lucy Worsley)
历史学家、“历史宫殿基金会”总馆长《百年都铎王朝》再现了英国历史上那段耀眼、迷人的时期,提醒我们历史从不像想象得那么遥远。
——吉纳维芙·瓦伦丁(Genevieve Valentine)
科幻小说作家,*佳新小说《假面》这部描写都铎时代生活的作品,文笔生动,资料可信。其独特之处在于,露丝·古德曼身体力行,像都铎人一样睡觉、吃饭、洗涮和穿衣,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有几位作家能做到这种地步呢?
——特雷西·鲍曼(Tracy Borman)
书《托马斯·克伦威尔》作者本书令人沉迷……人们相信可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但其看法仍常常流于片面,对于人的需求和本性的理解,亦是如此……比起《狼厅》(Wolf Hall)中的华贵服饰和豪华宫殿,了解普通人如何辛苦谋生显然更具启迪意义。
——劳拉·米勒(Laura Miller)
时尚网络杂志《沙龙》书评家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露丝·古德曼对与历史相关主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观众会不由自主地追随她的脚步。真是太有感染力了!其书亦然,从第1章起,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蕾切尔·格林(Rachel Green)露丝·古德曼不仅研究了都铎生活的诸多方面,而且亲身体验了一把。如果你着迷于几个世纪前的生活,本书将为你打开穿越到过去那个世界的大门。
——利兹·米勒·布斯(Liz Miller Boose)露丝·古德曼这部走进历史的*佳新力作,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它向读者展现了都铎时期的各种生活情景,比如民众在周日下午练习射箭,亨利八世身着深红色绸缎紧身上衣打网球,人们在睡前作祷告等等,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露丝·古德曼利用翔实的研究资料和亲身体验,再现了历史。她对生活在都铎时代英国人日常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时间为序,以清晨起床开篇,以入夜就寝收尾,还原了都铎人的生活,书中包含都铎人服饰、饮食、教育以及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
——《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此书是历史学家露丝·古德曼继《成为一名维多利亚人》(How to be a Victorian)之后的又一力作。通过发掘咨询手册、诗歌、信函、莎剧,甚至烹饪书,作者细腻地刻画了都铎时代英国的生活画面……史实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科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检视16 世纪生活的怡人之作……
——《卫报》(The Guardian)阅读历史书籍,鲜有如此乐趣。
——《泰晤士报》(The Times)(露丝·古德曼对都铎生活的)热情,令人振奋,极具感染力。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目录
前言从黎明到午夜,从市井到王宫
第1 章在鸡鸣声中醒来
的隐私
睡觉那些事
始于晨祷
第2 章洗,还是不洗
关乎体面,更关乎健康
香气袭人
口腔大小事
梳子与虱子
第3 章穿衣进行时
地位决定穿着
定制服装
英伦时尚
衣服可以少,饰件不能少
第4 章早餐来了
绅士不吃煎蛋
饭前工作
第5 章进阶之路
无形的阶层分界线
塔瑟的日历
读书,识字
从学徒到匠人
帮工与主人
第6 章午餐礼赞
了不起的面包
四季浓汤
敞开式烤肉
第7 章好好工作
犁田者的生活
手艺人的故事
第8 章另一半归女人
美味奶酪
女人做生意
第 9 章休闲时光
全民射箭
国王爱打球
在墓地开舞会
斗杀动物
不只有莎士比亚
第10 章晚餐桌上的秘密
上餐时的小学问
餐桌礼仪
麦芽酒vs 啤酒
第11 章爱在午夜降临前
神圣的欢爱
失控的性生活
致 谢
译者记
前言/序言
从黎明到午夜,从市井到王宫
在过去25 年的时间里,我一直热衷于研究英国都铎时代,尤其是伊丽莎白一世①(Elizabeth I)统治中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时常为都铎人的奇思妙想所惊艳,并着迷于现代生活中的都铎遗风。因此,我很高兴能有机会把这份钟爱付诸文字,与大家分享。那感觉就像是在甜品店享受一场盛宴。
都铎王朝的历史漫长而曲折,经历了史上一些*佳伟大的变革,没有哪本书能够穷尽那个时代生活的全部。因此,本书必然只是一系列快照,反映某些都铎人的日常生活片段。尽管如此,本书仍然是一次用心的尝试,以了解那些先辈们的真实生活、想法和苦楚。
我们就从1485 年亨利·都铎②(Henry Tudor)夺取王位说起。当时英格兰人口不足200 万,威尔士约为50 万。到1603 年伊丽莎白一世逝世时,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合计400 万左右,其中超过90% 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都铎王朝创立时,伦敦的人口只有5 万,*佳后增至原先的四倍,达到20 万。在此期间,伦敦人口始终占英国所有城市人口的一半左右。这群总数不大却精力充沛的伦敦人,成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源泉,其观念想法和生活方式对英国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中,我用“不列颠”(Britain)一词代表一个宽泛的文化概念,而不特指英国这个政治实体。在整个都铎时代,苏格兰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威尔士虽受英格兰控制,但直到1536 年,它才正式和英格兰合并;而英格兰对爱尔兰的控制则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在政治上,它们更像是一个权力集团,而不是一个王国。所以一谈起都铎王朝,人们大多只会想到英格兰,而且于英格兰南部,因为那里存留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记录。但是在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的许多地区,我都能看到它们相似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上的紧密联系,只提英格兰显然不够全面。
占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按照土地拥有状况划分了社会阶层。*佳上层是拥有爵位的世袭贵族,他们通常拥有几个大庄园,组成多达150 人的大家庭,并定期往返于各庄园的宅邸和伦敦城内的别墅。贵族之下是乡绅,乡绅拥有的土地面积一般要小一些,在地域上也更集中。严格说来,只有获得盾形纹章的人才是乡绅。但实际上,任何人只要遵守习俗,拥有土地并租给他人耕种,无需进行生产劳作,住房大小合适,衣着得体,同时有适度的娱乐生活,都可以被称为乡绅。乡绅的宅邸里一般有六个以上的房间,家里有数名仆人负责家务。他们穿着用丝绸和毛皮镶边的羊毛绒衣服,晚餐享用三四道荤菜。这些乡绅还会参与地方事务,并担任公职。
人数远多于上面两个阶层的是自耕农。他们耕种的土地大多从贵族或乡绅那儿租来。许多自耕农也拥有部分自己的土地,但所有土地他们都得亲自播种耕作。单纯从财富值来看,一些自耕农比部分乡绅更富有,不过他们的生活更多围绕着农事生产。他们的大多数仆人也不是伺候个人或做家务,而是帮助耕地和照料牲畜。有些自耕农拥有初级的公职,如教会执事或治安官,但从根本上讲,他们是富裕的农民,宅邸有四五个房间,身着质地不错的羊毛绒衣服,食用简单而营养丰富的晚餐。
自耕农之下是佃农。他们耕种租来的土地,土地的规模比自耕农小。佃农家里一般有两个房间,多数劳动力来自家庭内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踪迹。在所有阶层中,佃农所占人口比重*佳高。
*佳底层的是雇农。他们没有土地,每天受雇于地位高于自己的邻里乡亲,以赚取微薄的收入。后来,由于生活越来越难以维系,许多佃农也加入到雇农的行列,使雇农数量大增。雇农过着不稳定的生活,一般住在单间的房子里,几乎仅靠面包果腹。
对于占少数的城镇人口,社会阶层的划分则有所不同。从事跨国贸易的商人占据了*佳高层,担任市长或镇长等要职。他们拥有齐全的仆人,宽敞而陈设讲究的居所,偶尔与拥有土地的名流交往。其他商人形成下一阶层,雇用学徒和仆人,生活水平略高于自耕农,但社会地位和自耕农相当。
再下一个阶层是工匠,他们有学徒和家人协助。除了一个工作间外,他们通常还拥有一处两居室的宅邸。*佳后,和农村地区一样,处于*佳底层的是按日获取报酬的打工者。
都铎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货币经济,物物交换和现在一样罕见,但人们的消费能力与现在完全不同。在21 世纪的家庭中,食物开支通常占家庭总收入的17%左右,但在都铎时代,食物开支占据了家庭总收入的近80%。要想了解钱对一个打算买新外套的工匠有何意义,那我们很有必要更多地思考可支配收入,即一个家庭在填饱肚子并付清租金后,还能剩下多少钱。对于一个农民的妻子来说,是买酒或自家酿酒来佐餐,还是让家人喝水将就,她都需要再三掂量。家庭收入中可自由支配的余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都铎王朝初期,在有工可做的时候,一名男性熟练工每天可以挣得4 便士,女性熟练工的日收入大约是其一半。到了王朝末期,男性熟练工的日收入通常是6 便士。这些钱仅够一个普通的打工家庭维持基本生存。鉴于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糊口,仔细权衡每笔钱怎么花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一种社会架构中,人们艰难度日,并寻求着自我价值。
基于大量有据可查的资料,很多书籍和研究都是针对都铎王朝的精英生活而来,但我对普通人的生活更感兴趣。作为一个需要吃饭、睡觉,并偶尔要给孩子换尿布的普通人,我从一开始就想了解都铎人的日常生活,想了解他们拥有哪些可自由支配的资源,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以及他们对这的感受。25 年前,我找不到任何书籍来了解这,即使在社会史得到更多学术关注的现在,相关信息仍寥寥无几。所以,我开始靠自己来再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我搜寻了大量都铎王朝的食谱,并尝试烹制相关菜肴;我学习烧火,剥兔子皮;我手握一本舞蹈入门手册,试着单脚站立,同时竭力寻思下一个动作。照着当时的资料,我尝试得越多,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多。此外,通过实践,我还发现了一些之前未曾留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更深入的研究。一些关于都铎人生活的信息,虽反复被重要的作品引用,却是纯粹的空想。
譬如,有人声称,都铎王朝之所以在食物中添加很多香料,是为了掩盖变质肉的味道。这种说法曾被反复提及,多年来,它一再出现在教科书中,甚至出现在很多重要历史作品的序言中。谢天谢地,现在它已经销声匿迹了。稍有实际经验的人很快就会指出,不管如何掩盖,变质肉的味道都会令人作呕。此外,重新买块新鲜肉要比购买所需香料划算得多。如果常理是的,人们不需为了掩盖异味而在食物中加入大量香料,那么真相是怎样的呢?
这些想法促使我查阅了货物进口记录,看看当时有多少香料进入英国;我随后查阅了几本仅存的家庭记账簿,看看香料购买量是多少;然后,我又去查看了当时的物价和工资,并试着按食谱烹制都铎式菜肴。我发现,这些食谱显然不是都铎人的日常饮食,而是集中了*佳的食材。如果我想知道普通人吃什么,如何烹饪,以及菜的味道怎样,那我必须得把视野放宽,而不能局限于那些食谱。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被他们日常生活背后的逻辑所吸引。例如,为什么会有人相信把鲱鱼绑在脚底能失眠?他们真的会这样做吗?这种方法有效吗?我发现,令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生活全貌,这就是本书涵盖了都铎人生活轨迹的缘故。它可以触及都铎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领略都铎人的喜怒哀乐。那种生活对现代人来说非同凡响。
在揭示普通人生活方面,遗嘱和遗嘱清单是无价之宝。它们虽然很少包含底层女性的资料,但能让人感觉到什么资源在当时很常见,也体现出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的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有时,这些资料甚至可以让人窥见时人的思想、情感和家庭关系。比如,在留给妻子和6个孩子的遗嘱中,白金汉郡奥尔尼镇的面包师约翰·艾伯尔森(John Abelson)就提到他有一个成年的儿子在伦敦;提到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智力不正常,抚养她直至终老的兄弟可以得到一大笔财物。法庭记录则是人们在危机时刻的生活速写,包含了时人的信念和行为;证词常常记录着他们的原话;法医的记录谈及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事件和人际冲突;书籍、小册子和写有民谣的纸页促使我们了解社会中教育程度较高的成员,特别是男性成员的价值观和人生经历;甚至是税收记录,也能帮助我们勾勒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廉价梳子很普及,胡椒是稀缺之物。
我曾尝试都铎生活的许多方面,经常反复练习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经验,对我想理解的信息做出不同的解释。我不敢说自己已经知晓,但对于都铎王朝的生活面貌,我确实了解得更充分了。这是一场不间断的旅行,我想和你们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