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存境遇及国家干预机制研究》(董世华|责编:刘晓红)-图书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低龄寄宿儿童群 体生存境遇为研究的切入点 ,在全面梳理农村小学寄宿 制教育历史的基础上,依托 调查数据,从规模、地域、 家庭、人口学特征等方面总 结了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的群 体特征,围绕吃、住、学、 乐、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农村 低龄寄宿儿童生存质量进行 了综合评价,并从人力、财 力、物力、管理及家庭支持 等维度深入剖析了农村低龄 寄宿儿童生存状况欠佳的原 因,最后系统构建了农村低 龄寄宿儿童生活服务的供需 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评估 机制、社会参与机制。
作者简介
董世华,男,土家族,1970年生,湖北恩施人,201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政策、农村教育及教育规划。先后在《教育发展研究》、《复旦教育论坛》、《教育学术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及省级招标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贵州省贵安新区教育布局规划、贵州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县级教育事业规划等项目。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五节 研究内容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七节 创新与不足
第八节 数据来源
第二章 农村低龄儿童寄宿制教育的演绎路径
**节 低龄寄宿制教育困境中的辉煌(1949-1977年)
第二节 寄宿制民族小学破冰后的春天(1978-1993年)
第三节 规模急剧扩张中的挑战与应对(1994-2013年)
第三章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群体基本特征分析
**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的数量与规模
第二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地域分布特征
第三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家庭背景特征
第四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的人口学特征
第四章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存境遇的总体评价
**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就餐条件与质量依然堪忧
第二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住宿环境与服务亟待改进
第三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课余活动资源与内容贫乏
第四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学习强度与成绩不成比例
第五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
第六节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存质量的综合评分不高
第五章 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存困境的原因分析
**节 人力配置忽视低龄寄宿儿童生活服务的专业性
第二节 财力供给忽视新增低龄儿童生活服务人员经费
第三节 地方政府降低寄宿制办学生活设施准入门槛
第四节 农村小学低龄寄宿儿童管理理念重管束、轻服务
第五节 农村社会年轻父母抚育后代的责任落实不到位
第六节 影响寄宿儿童生存质量的关键因子及效度分析
第六章 构建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存境遇**干预机制
**节 构建**干预机制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创新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活服务供给机制
第三节 构建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活服务需求干预机制
第四节 构建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活保障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节 构建县域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服务评估机制
第六节 构建**引导的儿童生活服务社会参与机制
第七节 丰富农村低龄寄宿儿童学校生活的典型案例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