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句点更悲伤 学会做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将无常化为好的告别 比句点更悲伤-图书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让人怕读,一读就忍不住悲伤,越读越舍不得读完 原来,我们都以为生死是别人的事,但当突然看到平常我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生死惨烈场景,而且可能就发生我们的人、朋友身上,我们该怎么办? 棺材里面装什么?一般是说装死人。殡仪馆都说里面装钞票;火葬场都说不管装什么,都会变成灰;佛家说那些是表面的躯壳,灵魂跟着走了。 ★愿你把无常化为好的告别生死书 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没有存档,不能起死回生。有的是悲哀,有的是早知道,有的是还没说出口的爱、感谢以及对不起…… ★被广大读者誉为殡葬业“马克?吐温”的年轻人写给所有怕死之人的自我救赎书 从殡仪馆走向人世间,一路上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让你体会“不知生,焉知死”“生不如死”“死不如生”的奥义。 有人问一位老人:“你为什么喜欢在殡仪馆走来走去呢?” 老人想了想,说:“常常来这里,就知道自己过得多幸福。” 可不是吗?那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期待、别人的要求呢? ★丧礼之后,那些遗憾和痛苦才真正开始…… 孩子突然跳楼,只留下谜样字条:“今生不再相欠,来生不要再见,给你们两个自私的!”爸妈一看,崩溃哭喊:“对不起!对不起!我们是为你好呀!” 卧病的老父死了,长期看护的大哥大嫂被弟弟妹妹痛骂:“都是你们害死爸的,杀人凶手!”家里面谁笨?付出的笨…… 他过世八天之后,才被发现死在自己家。居无定所、在公园往生当天就有人接走,和住在千万的华厦里,孤独死了一个多礼拜才被人知,到底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是活人的地方冷清,而死人的地方热闹呢? 做了多年照服员,照顾活着的老爷爷老奶奶,现在在殡仪馆,送往迎来各式各样的死亡,但这个问题,我怎么也想不透,我只希望棺材里面装的不是我爱的人,而是我。
内容简介
有的悲伤,这辈子很快就会遗忘,下辈子才会明白 本由一线殡葬业接运员记录的生死故事集,记录了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曾经面临、正在面临或终将面临的悲伤场景:不告而别的至、总是等不到子女的失智老人、疾病末期之人的恐惧、中年丧子的悲痛……看过这些残酷而悲伤的故事,我们应该如何好好活着呢?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死亡和灾难哪会突然到来,但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学习做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学习拥有如何把无常化为好的告别的智慧,因为活着的每都如此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被广大读者称为殡葬业“马克?吐温”的大师兄: 殡仪馆接运员,曾做过护工及便利店服务员等。习惯从一个长期护理人员、接运员的角度,身记录别人的生与死,对人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有很深入的思考。
目录
自序:常常来殡仪馆,就知道自己过得多幸福 PART 1 以为都是应该的 家里面谁笨?付出的笨…… 孤独死 家里面谁笨?付出的笨 不孝 保险死 她无助、需要你的时候,你看过吗 不“被”希望存在的人 棺材里面装什么 为什么活人的地方冷清,而死人的地方热闹呢 到老 婚姻 陪你到后 句点 PART 2 以为你都知道 想要那么痛苦地引人注意,你希望得到什么?你希望表达什么? 今生不再相欠,来生不要再见 你对你孩子懂多少 再怎么逞凶斗狠,死后能躺两具棺材吗 假如死后还可以有一个时辰告别 有些东西,碰过了是不是就再也回不去了呢 到底谁才是一家人 名分,在某些时刻似乎不是那么重要 出家后当真可以心里没有家人吗 我们就是一群不肖子女 人死后,能带走的是什么?而带不走的,又会变成什么 少了你,这世界还是一样在转动 房东的反扑 PART 3 以为是真的 有的悲伤,这辈子很快就会忘,可能要下辈子才能明白 人为什么爱赌 要不要相信热心人 有的悲伤,可能要下辈子才能明白 一直抢快真的会一直爽吗 路太熟不是一件好事 有时候,人心比鬼还可怕 包装 亡者变青蛙 烧烤店 罢工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精彩书摘
喜欢宅在家里就很快乐真的错了吗?人生真的要努力上进才是完美的吗?我这辈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愉快,还是别人的期待呢? 没家属、死在公园的当天被发现,和死在自己家里后一个礼拜才被发现、住在价值千万的“棺材”里,这两种情况不知会有什么区别。我心想:穷极一生之力买的棺材,想必很舒适吧。 有时候,没钱真的很可怕,可以让爸爸变得不是爸爸、妈妈变得不是妈妈。有,我是否会因为没钱而不敢承认我的家人呢? 不,我不可能。 随着这份工作做得越久,看到的事情越多,我越觉得这辈子是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有人问一位老人:“你为什么喜欢在殡仪馆走来走去呢?” 老人想了想,说:“常常来这里,就知道自己过得多幸福。” 可不是吗?那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期待、别人的要求呢? 在我眼中一般般的家属,做着一般般的道别,诉说着我眼中一般般后的话,可能是他们这辈子的一件大事,可能是丧父,可能是丧偶,也可能是丧子。那一般般的道别,或许是在跟爱的人做后的离别。 “等这些家属好好把话说完,这是他们这辈子后的对话。你们也不差这点时间吧?” 有时候,虽然一开始只是小事,但是经过长期精神上的折磨后就会发现,这件小事变成了深仇大恨;又或许也不是什么恨,但一定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注定不能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死结。 “有这么严重吗?”永远都是事不关己的人才说得出口。 那些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家属和死者,阴和阳,没少过的抱怨以及无尽的遗憾,夹杂着多少别人人生的故事…… “我觉得付出就是要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我一直觉得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功课,要把自己的功课做好,才能去帮别人写功课。而每个人拿到的功课是不一样的。 “有钱人拿到的可能是一加一等于多少,我们拿到的可能是加减乘除又开根号,不必替别人去想答案,要专心做好自己的题目。” 一个家庭就是这样,只要有个责任感重、想要付出的人,久了之后,大家都觉得那是应该的。所以家里面谁笨?付出的笨。 “为什么一个无拘无束、热爱自由的人,他死后要用一堆规矩来约束他,约束我们?难道拜那个刻名字的木头会比我们真心想念他更有用吗?我不懂。” 所谓“一庄一俗”,每个地方、每个家庭或每个家族都会有不同的办丧事方法,没有什么一定是对的,但大致上都说得出一个道理。我对什么礼俗之类的一直抱有问号,认为只要有缅怀的心,其实丧事可以办得很简单。 这里是殡仪馆,不是动漫,不是游戏,不是连续剧,没有重来,没有存档,不能起死回生。有的是悲哀,有的是早知道,有的是还没说出口的爱、感谢以及对不起。 棺材里面装什么?一般是说装死人,不装老人。殡仪馆都说里面装钞票;火葬场都说不管装什么,都会变成灰;佛家说那些是表面的躯壳,灵魂跟着走了。 如果我是丧家,我希望棺材里面装的不是我爱的人,而是我。 为什么是活人的地方冷清,而死人的地方热闹呢?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运行,只有躺在地上的亡者是停止的。 想要那么痛苦地引人注意,你希望得到什么?你希望表达什么? 往生者其实没什么好怕的,惨也只是支离破碎,但是活着的人那种声嘶力竭、那种绝望的眼神,是可怕的。 假如死后还可以有一个时辰告别的话…… 我想跟家人好好吃一顿饭。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有些我以为是垃圾的东西,对其他人来说却是一切;而有些我觉得重要的,在他人眼里也许只是垃圾。 人死后,能带走的是什么?而带不走的,又会变成什么? 有的悲伤,这辈子很快就会忘,可能要下辈子才能明白。 我一直认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基本的尊重,尤其是殡葬业这行,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工作,晚上才能睡得安稳。 有时候,丧事不是丧事,只是想花钱买个不遗憾,跟买张赎罪券没有两样,只要觉得值得就好。
前言/序言
自序:常常来殡仪馆,就知道自己过得多幸福 你好,我今年三十二岁,是一个肥宅,没有目标的肥宅。我没房没车,名下除了一笔要给妈妈的小小安家费,其他都没有。没有存款,也没有负债,更没有女朋友。记得我有次去银行贷款,柜员对我说:“先生,您一领到薪水,账户里面就剩零钱,这样我没法贷给您啊。”于是我也不贷款了。 平常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发呆。 曾经想过下班后去送外卖或是开出租车,反正也是闲着没事,后来误入歧途写了本书,加入写作的行列,从此不能好好当宅男了。不能沉迷于在线游戏,不能练功练到封顶,不能天天下班没事,整个晚上打打小牌,好可怜。 不过,每天能记录一些上班的小故事,也认识了一些特别的人,更有一群有趣的网友会看我写的东西,想起来就会很开心。 但是,书写也会改变一些生活,有人会对我说: “要存钱。” “要运动。” “要健康。” “要更充实。” “要上进。” “要……” 我常常觉得很奇怪,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别人不会要求你,但是当你往上爬了一点的时候,别人就觉得你应该改变。可是改变之后的我,还是我吗?喜欢宅在家里就很快乐真的错了吗?人生真的要努力上进才是完美的吗?我这辈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愉快,还是别人的期待呢? 好多好多问题和往事在我的脑子中打转。 ● 某天,我们去接了一个在家往生的先生,已经往生大概八天了。 那是一间套房,给人很舒适的感觉。发现人不是邻居,而是同事。 这位先生有两组同事,一组是早上工厂打工的,一组是晚上干物流的。同事表示好久没看到这个先生上班了,因为欠了这位先生的钱,近做梦都梦到这位先生向自己要钱,心里很不踏实,想说才欠几千块,还给他好了,就去他的家里找他。 敲门没应,电话没接,后来就报警了,果然真的在家里往生了。 之后,警察找往生者家属的时候才发现,紧急联络人是乱写的,全世界他们家只剩他一人。 想找房东处理房子,才知道那间房子剩一年贷款没还,他做两份工作就是想快点还完房贷。于是,我们那边有房的“长老”又多了一位。 所谓“长老”就是一些无名尸、无名骨以及有名无主或家属不愿意处理的遗体,冰冻在这里,可能几个月就会处理掉,也可能好几年都没有人愿意出面处理…… 事后,我和同事老宅讨论:没家属、死在公园的当天被发现,和死在自己家里后一个礼拜才被发现、住在价值千万的“棺材”里,这两种情况不知会有什么区别。我心想:穷极一生之力买的棺材,想必很舒适吧。 有一次,附近的葬仪社老板告知,近他可能有一个人要送来,目前还在抢救,但是家属都觉得送来可能比较好。 我们觉得奇怪:怎么可能送来好些? 于是,葬仪社老板说了:“这个小姐是这样的,不仅每个月都月光,欠一堆卡债,还买了一堆、包、名表、衣服和鞋子。终于到了某天,她发现自己过不下去了,开始 向朋好友借钱。 “借到没的借之后,她就把所有的放到车上,开着车去山上,打算,结果在烧炭的时候,炭盆倒了,变成火烧车,被旁边来夜游的人发现。 “一车没了,她被烧成植物人。你觉得家属是希望 继续养她,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让我接手呢?” 听完这个故事,不知为何,我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接到这个小姐,因为她真的太惨了,这样子拖下去,只会更拖累家人。 另外,我和老宅去医院接一个老人家回来。 老人家原本住在安养中心,家境不太好,儿子常常拖欠费用,但还是多多少少会支付一点。某天老人家真的不行了,送去医院急诊室住了几天,往生了。 家属不出来处理,变成社会局接手,于是让我们去。 到了现场,护理员一脸古怪地告诉我们,他的家属会来看。我们很奇怪,都已经是社会局的事了,怎么家属还会出面呢? 结果来了一个大哥,看见老人家,他哭得很难过,哭着哭着,护理员过来问:“请问你是他的家属吗?” 那个大哥点了点头, 护理员就继续问:“ 那关于费用部分……” 大哥立刻擦了擦眼泪,说:“没有啦……我是远房的,听说了来看看而已。”之后他问了厕所在哪里,就没再出现了,于是我们冰库里又多了一个“长老”。 几个月后,社会局请家属来签联合公祭的申请书,我总觉得那个自称“儿子”的人在哪里见过,但已经不重要了。 有时候,没钱真的很可怕,可以让爸爸变得不是爸爸,妈妈变得不是妈妈。有,我是否会因为没钱而不敢承认我的家人呢? 不,我不可能。 ● 我做看护时,曾负责一整排的爷爷、奶奶,常常听他们 的孩子介绍他们是某医院院长、某退休警察局局长、某地主、某公司主管的妈妈。 当年我待的那家医院算是中等价位偏高的,一个月四五万跑不掉,住的人的家境也都不错。中午,当我冲好牛奶,把病床摇高,准备给躺在床上的爷爷、奶奶们喂牛奶的时候,总是想着:他们个个身家百万、千万,但是比起我,他们真的快乐吗? 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副可以跑、可以跳的身体,是不是就赢过他们了呢? 有,我问一个长期坐轮椅的爷爷这个问题,爷爷说:“傻孩子,假如我的身家可以换站起来跑跑跳跳,我当然愿意呀!” 那时候,我不断在想,究竟是他过得比较好,还是我过得比较好。 ● 随着这份工作做得越久,看到的事情越多,我越觉得这辈子是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容易满足的人的。 我们这边有很多怪人,有个老头没事就来这边晃。有一次,夜班警卫大胖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半夜在殡仪馆走来走去呢?” 老头想了想,说:“常常来这里,就知道自己过得多幸福。” 可不是吗?那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期待、别人的要求呢? 有时候,我好希望自己还是那个上网发发牢骚、写写文章的快乐肥宅,过着一事无成的荒谬人生,好像什么都没有,却又什么都有。 不管如何,未来的我一定要更肥!更宅! 愿我一生都肥宅, 不带遗憾进棺材。
^_^:d3725790a8134f510b3bb12b508d4b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