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毁誉之间(纵谈俞平伯与红楼梦)/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孙玉蓉|责编:卢媛媛|总主编:赵建忠)-图书推荐

内容提要

俞平伯是我国“五四”以来的著名诗人、散文家、红学家、古典诗词曲研究专家。本书主要讲述俞平伯先生研究《红楼梦》的学术历程,包括俞平伯的学术经历、俞平伯与友朋的交往、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年谱三个篇章,全面系统梳理了俞平伯先生对《红楼梦》研究的历程,并展现了他与同时代友朋的交往历程。

目录

上编一:俞平伯的学术经历
文章惊宇内 道德著春秋——记俞平伯先生
宠也红学 辱也红学——记红学家俞平伯的坎坷经历
治学终生 宠辱不惊——俞平伯先生
俞平伯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
俞平伯的室名
《红楼梦辨》的奇遇
俞平伯夫妇手抄《红楼梦》
俞平伯夫妇的干校生活
记忆有时是靠不住的
编选《俞平伯全集》得失谈
张冠李戴 劳而无功
俞平伯纪念馆巡礼
《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
上编二:俞平伯与友朋的交往
北大双才子 友谊贯终生——记俞平伯与傅斯年的交往
患难之中见真情——记俞平伯与王伯祥、顾颉刚的友谊
知音可遇 友谊长存——记陈寅恪与俞平伯
俞平伯与吴玉如的唱和诗
柳亚子与俞氏书札
俞平伯致知堂谈《红》书札考评
至诚的朋友——记何其芳与俞平伯的交往
一份不多见的友谊——俞平伯与叶圣陶
叶圣陶、俞平伯悼念冯雪峰
书简中的友谊
“红学”结友谊 薪火再相传——记周策纵与俞平伯的交往
古道热肠的世纪老人——张中行先生
张贤亮与俞平伯的交往
魏同贤与俞平伯的一段往事
冯其庸与俞平伯的交往
下编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年谱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年谱
逝世以后出版、发表的俞平伯红学论著
逝世以后出版的部分研究俞平伯论著及纪念活动
后记

精彩试读

文章惊宇内 道德著春秋——记俞平伯先生俞平伯是我国“五四”以来的**诗人、散文家、红学家、古典诗词曲研究专家。他生于1900年1月8日,农历己亥年腊月初八,卒于1990年10月15日,农历庚午年八月廿七日,在坎坷中度过了91个春秋。可以说他是一位有卓越学术贡献的爱国知识分子,是20世纪的**文学家。
俞平伯名铭衡,字平伯,小名僧宝,法名福庆,别名古槐居士。祖籍浙江德清,出生于苏州他曾祖父俞樾的老宅曲园乐知堂,并在曾祖父身边度过了童年。曾祖父俞樾是清代**学者,父亲俞陛云是晚清探花、词人、文学家。俞平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在黄侃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研读周邦彦的《清真词》。后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创作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新诗和白话文。1918年年底,他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学一起发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成为该社的主要成员,并成为《新潮》杂志的主要撰稿人。1919年,他亲身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这让他一生引为光荣和自豪。争取民主、追求科学,成为他终生的奋斗目标。
作为诗人,他于1917年已经开始写作旧体诗,次年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尝试作新诗,成为新诗坛上一位*年轻的拓荒者。1918年5月,他的**首新诗发表在《新青年》月刊上。1922年3月,他的**部新诗集《冬夜》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成为新诗坛上继胡适的《尝试集》和郭沫若的《**》之后的第三部新诗集。不久,他又结集出版了《西还》和《忆》两部新诗集,还与朱自清、周作人等八人结集出版了新诗合集《雪朝》。这些作品在新诗坛上都曾产生过影响。时,周作人、康白情等都认为俞平伯是具有“诗的天分的人”,所以,俞平伯终生与诗结缘,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但是,他们也从俞平伯的新诗中看出了他旧诗词功力的深厚。康白情说他的新诗旖旎缠绵,得力于词;朱自清说他能融旧诗的音节人白话,又能利用旧诗里的情境表现新意;但是,胡适认为有旧诗词的鬼影在新诗里,新诗的解放就不**。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在大学讲授古典诗词的需要,他不再写作新诗了。从那时到辞世,六十余年间他写作的旧体诗和词就有一千余首。“**”运动初期,在“牛棚”接受改造时,中午,他常用三把木椅拼起来,躺在窗下午休,靠冬日的阳光取暖。就在这种状况下,他还写下了纪实小诗:“未辨饔飧(音yong sun,指早餐和晚餐——笔者注)一饱同,黄绵袄子(指冬日——笔者注)暖烘烘,并三椅卧南窗下,偶得朦胧半忽功。”他的豁达、乐观、随遇而安,都从这首小诗中体现出来。1966年前,他将自己的旧体诗手稿编成《古槐书屋诗》八卷,未及出版,便被抄家焚毁。三十余年诗情诗思的结晶,眼瞅着化为灰烬,让人怎么能不心痛呢!从此,他再不想出诗集了,虽然诗仍照旧写,但是,不再保存了。1980年,香港书谱出版社为他影印出版了《古槐书屋词》二卷本,仅收词七十三首。随后,笔者协助他搜集旧作,编辑出版了《俞平伯旧

卖贝商城 推荐:《荣辱毁誉之间(纵谈俞平伯与红楼梦)/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孙玉蓉|责编:卢媛媛|总主编:赵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