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大家精要》(徐恒醇)-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徐恒醇著的《席勒/大家精要》简要介绍了席勒的生平及主要著作,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他在文学、美学上的成就,重点分析了他是如何开创了德国的古典文学。席勒(1759~1805),是德国 诗人、剧作家和美学家,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伟大思想家。他兼容了形象的文艺创作与抽象的理论思维,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思想,从而开创了德国的古典文学,时至 ,席勒的许多至理名言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第1章 童年岁月
一、父亲的期盼
二、罗尔希的田园生活
三、拉丁语学校
第2章 严酷的军校生活
一、卡尔·欧根大公及其军人栽培学校
二、席勒的军校生活
三、学位论文
第3章 初露锋芒的戏剧创作
一、《强盗》的构思
二、《强盗》剧情概要
三、曼海姆的首演
四、《斐艾斯柯》
五、《阴谋与爱情》
六、《唐·卡洛斯》
第4章 诗人的逃亡之路
一、从曼海姆到鲍尔巴赫
二、曼海姆的剧作家
三、挚友和赞助人——克尔纳
四、《欢乐颂》的诞生
第5章 历史学教授
一、初访魏玛公国
二、登上大学讲坛
三、渴望已久的家庭生活
四、《三十年战争史》的写作
第6章 转向康德哲学研究
一、疾病与死亡的阴影
二、来自异国的赞助
三、投入康德哲学研究
四、跨入美学的殿堂
五、荣归故里
第7章 提出美育思想
一、美育问题的提出
二、如何按道德原则改造
三、美的教养与性格的高尚化
四、美的概念阐释
五、人类的发展与审美境界
六、美育主题的现代回响
第8章 与歌德携手合作
一、景仰大师与互生反感
二、他们是怎样走到一起的
三、“赠辞之战”
四、“叙事谣曲年”
五、迁居魏玛
第9章 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
一、素朴诗与感伤诗
二、有关中国的诗
三、《希腊的群神》
四、《人质》
五、《大钟歌》
精彩试读
第1章童年岁月这个时代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但是在德国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1750年左右,德国所有的伟大思想家——诗人歌德和席勒、哲学家康德和希费特都诞生了……这个时代的每一部杰作都渗透了反抗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的精神。
——恩格斯《德国状况》一、父亲的期盼本书的主人公全名叫约翰·克里斯托夫·弗利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Schiller),乳名叫弗利茨,1759年11月1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Marbach)。3岁以前,小弗利茨一直和母亲以及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克里斯托芬娜一起生活。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日夜操劳,身体不好。这一点也影响到弗利茨,使他从小瘦弱多病。他长得像母亲,宽宽的额头,敏锐的目光,一头棕红的头发。母亲喜爱宗教诗歌,爱讲《 》上的故事和一些人物的传记给孩子们听。
弗利茨的父亲卡斯帕尔·席勒(Kasper Schiller)是一个自学成材的军医,在符腾堡公国卡尔·欧根(Karl Eugen)大公的部队中服役。他得知儿子降生的消息,但未能从战场回到家中,而只能在心中默默地为孩子祝福和祈祷。他说:“主啊!你让我这个 的儿子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吧!这是我未能上学而没有达到的。”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他面包师的父亲去世过早,留下了他们八个孤儿和寡母。母亲把他送到D,-F务农,直到15岁那年他才得到母亲的恩准,跟随一位修道院的理发师学习外科医术。这在年也是一种从医的途径,主要是学一点外科和草药方面的知识,然后跟着别人通过实际操作来磨炼自己。他22岁时服役于一支轻骑兵部队,担任创伤外科的军医。他先后参加了为结束奥地利王位的战争(1740~1748)和俄、奥、法与普鲁士的七年战争(1756~1763)。
卡斯帕尔·席勒26岁那年,适逢战争的间歇,他去马尔巴赫探望自己的姐姐,姐夫是个渔夫。在马尔巴赫,他住在一个名叫“狮子”的客栈,在此他结识了客栈老板的独生女伊丽莎白·多罗泰阿·柯德薇丝。他们于1749年7月22日举行了婚礼,时新娘只有16岁。自此,席勒父母便定居在马尔巴赫这栋木桁架结构的二层加阁楼的房子里。结婚十年后,他们才生下弗利茨。
卡斯帕尔·席勒是一个严肃认真、虔诚的天主教徒。从他后来写下的祈祷诗句可以看出他追求上进的精神:回首时光,发现它好像已经不属于我,因此我必须抓紧时间忏悔,时间不能延拖,但是不要让我仅仅只做一次忏悔祷告,或者像伪君子那样紧紧抱住后悔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