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传)/常春藤传记馆》(李亚祺|总主编:温儒敏)-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杜甫写他的时代和他自己的生活都是蘸满血泪,沉郁悲哀,但是读者读了他的诗,并不因而情绪低沉,反倒常常精神焕发,意气高昂。这是什么原故呢?主要是他那百折不回的乐观精神在字里行间感染着读者。李亚祺著的《诗圣(杜甫传)》是他的一本人生传记,本书除了讲述他的人生历程之外,还将是了他很多创作的背景,及与其友人的的各种经历故事。
内容提要
李亚祺著的《诗圣(杜甫传)》将以故事的方式描述杜甫的一生及其家国情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力倡“转益多师”,“别裁伪体”以及 “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及其风格形成背后的心路历程,有侧重地讲述杜甫诸多名篇的创作背景及与李白,高适等人的的相遇相知等生平经历,围绕其诗歌与人格的魅力,希望再现唐代生活风貌与杜甫本人的不朽成就。
目录
**章 清流之家
先祖与叔父
京兆杜氏
“诗是吾家事
第二章 漫游与娶妻
吴楚漫游
落榜进士
妻子杨婉
第三章 “谪仙人”李白
李杜相遇
宴饮梁园
首阳山下
第四章 困守长安
初到长安
野无遗贤
父亲离世
第五章 “三大礼赋”与《兵车行》
卖药糊口
献赋与作诗
结伴而游
第六章 安史之乱
做官与归家
**内乱
辗转赴灵武
第七章 乱世为官
授左拾遗
鄜州省亲
班师回朝
第八章 人间悲歌
“三吏”“三别
“国破山河在
泪洒秦州
第九章 巴蜀岁月
成都草堂
茅屋为秋风所破
幕府生活
第十章 夔州与湘楚
风雨孤舟
悲秋怀想
湘水挽歌
精彩试读
杜甫出生在清流之家,所谓清流,通常指家族历代做官,是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这类人对身份的认同是他们在社会中的立身之本。
杜甫常提起自己的十三代祖杜预,杜预是声名卓著的军事家,又学养深厚,是个通才。
数百年中,“以计代战一万”的杜预都被视为家族辉煌的顶点,但这个令后人骄傲的征南大将军其实并不骄傲,甚至丝毫看不出武将的威严与戾气,反而像个教书先生一般手不释卷。祖辈几代人的命运跌宕,自己几十年征战杀伐的胜败荣辱,仿佛都不及他手中的书重要。但书对他的确太重要了,从垂髫童子到垂暮老人,杜预曾经无数次与死神错身而过,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过人的知识和胆识。
但成就“杜武库”盛名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杜预高洁的志向和坦荡的胸襟。作为镇守荆州的*高指挥官,他依然看着参将们看不懂的书,漫不经心而又滴水不漏地一次次把危机转为胜机。
也许皇帝陛下希望杜预在朝堂之上再打一次漂亮的胜仗,一纸诏书将他升为专门监察中央高官的司隶校尉,但杜预刚刚走到鄂豫交界的邓县,就永远地停下了脚步,终于遂了他安静淡然的夙愿。
但对于杜家的后人来说,真实的杜预是什么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曾被皇帝陛下追封征南大将军,谥号成侯的大人物是他们的先祖,他们身上流淌着这位大人物的血液。
只是,世事坎坷,这是杜甫之父杜闲*沮丧的**——父亲离去好几年,现在,妻子留下杜甫,也要离去。
灵堂前,杜闲看着这个眼神清澈的儿子,那孩子呆呆地站在角落,像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的麻衣麻衫那么宽大,裹在丧服里的他几乎要消失在那样一堆粗布里。他是杜甫,父亲杜闲觉得这个儿子沉默起来写满忧愁的小脸很像自己的弟弟。
他想起了弟弟和父亲离去时,明堂也是这样彻夜不息地燃着灯火,而再早几年,离开神都洛阳也不过是昨日的事,那时的自己还是洛阳丞的二公子,远大前程仿佛已在向他招手。
然而,八年之前,父亲杜审言先是因事连坐被贬官,由炙手可热的洛阳丞左迁至吉州司户参军,随即又受到同僚郭若讷的排挤,被司马周季重诬陷下狱,杜闲带着弟弟杜并点头哈腰地找人上下打点,得到的却都是摇头和叹息。
“父亲会做那种事吗?”杜闲心中也曾有一丝的犹疑,父亲杜审言是个性情中人,并不擅长做官,几起几落,在武后时红极一时,*多是因为诗,却也遭到诟病。
但一想到父亲那张永远喜怒必形于色,开心起来站在桌子上吟诗的样子,他不自觉地皱了眉,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内疚。父亲那个碰到不喜欢的人又冷嘲热讽孤高疏狂到不可一世的诗人,那个即使身在大狱,面对着其他囚犯的冷嘲热讽和狱卒有意无意地凌辱折磨,一声不吭像一块石头的小老头,怎么可能对周司马行厌胜之术?陷害父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