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祖(温庭筠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李金山)-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的作者李金山怀着理解之同情,生动地描写了温庭筠敢于讥讽权贵与皇帝,遭致屡试不第。为了谋生与排遣失意的苦闷,他创作了大量柔美婉约的曲子词,供歌女演唱,从而成为“花间词祖”,在中国词 永放出绚丽光芒。 诗史互证,作者以绵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深入史料和传主的诗词文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条分缕析,既令人信服地梳理出传主人生命运、性格心理的因果流变, 富有 地展现了“花间词祖”的艺术奥妙,是一部用心用力的传记作品。
内容提要
李金山著的《花间词祖——温庭筠传》是一部严 谨、客观的传记作品,作者李金山先生在对温庭筠的 研究方面颇有心得,此次创作过程中,又对前学术 界关于温庭筠的研究进行了认真研读并进行了深入思 考。作品对 词人、花间词鼻祖温庭筠的生平、文 学艺术成就、性格勾勒、理想抱负等方面,进行了生 动展现,力求各个细节有诗为证,有史为证,不夸张 不虚构,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严密、工整的创作风格。
目录
章 温八吟
第二章 家世
第三章 江南
第四章 入蜀
第五章 逐香车
第六章 从太子游
第七章 出塞
第八章 与宗密禅师
第九章 等第罢举
第十章 吴中行
第十一章 越中行
第十二章 归帆渡
第十三章 闲居京郊
第十四章 菩萨蛮
第十五章 累举不第
第十六章 襄阳幕
第十七章 温李
第十八章 广陵辱
第十九章 与鱼玄机
第二十章 国子助教
尾声
附录一 温庭筠年表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试读
1
温庭筠,又作廷筠、庭云,字飞卿,本名岐,关
于他在文学 的地位,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讲得
极到位:晚唐时代的代表作家,无疑是温庭筠与李商
隐,“其余诸作家,除杜牧等若干人外,殆皆依附于
他们二人的左右者”。关于晚唐时代的文学,则说:
“这个时代的诗人们,其风起云涌的气势,大似开元
、天宝的全盛时代。但其作风却大不相同。”文学与
国运盛衰,没什么直接关联,盛唐文学与晚唐文学,
只有文学风格的不同,没有水平高下的差异。
郑振铎所讲的地位,主要指的是诗歌。温庭筠与
李商隐,并称“温李”,他们是晚唐绮艳诗风的代表
人物。此外,温庭筠又以花间词祖驰名,是晚唐五代
香艳词风与词 婉约词风的开拓者,与稍晚的韦庄
并称“温韦”。
花间词祖的定位,缘于一部词集。五代后蜀人赵
崇祚编选的《花间集》,收入唐、五代间十八位词人
的词作五百首,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花间
集》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这是中国词 的
个流派,是后来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温庭筠被
花间词人尊为鼻祖,他开启了词 的婉约词风。在
中国词 ,婉约词长期居于主流地位,影响长达千
余年。刘毓盘《词史》说:“温氏之词,极长短错落
之致矣,言词者必奉以为宗。”谈词绕不过温庭筠,
他被后人奉为宗主。
我们来说词的起源。
词盛于宋,关于词的起源,宋人说法应较为有力
;可是宋人观点也不能统一,有“晚唐说”“中唐说
”和“盛唐说”。陆游主张“晚唐说”。《渭南文集
》卷十四《长短句序》说:“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
世。”倚声,依照歌曲的声律节奏。季世,衰世、末
世。沈括主张“中唐说”。《梦溪笔谈》卷五说:“
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
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
之前者。”“贞元”是唐德宗李适年号,七八五至八
〇五年,共二十一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年号,
八〇六至八二〇年,共十五年。李清照则主张“盛唐
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
语:“乐府声诗并著, 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
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
靡之变日烦。”“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七一
三至七四一年,共二十九年。“天宝”也是唐玄宗李
隆基年号,七四二至七五六年,共十五年。
以上三种说法似乎水火不容,但梁启超《中国文
学讲义》认为都对。他说大概新体的“乐府声诗”,
在盛唐的开元、天宝间已兴起;“以词填入曲中”,
实际开始于中唐的贞元、元和间;至于严格的“倚声
制辞”,则要经历晚唐及五代。
本书作者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从
发轫到成熟要经历好多年,作为独立文体的词也不例
外。如果把词比作河流,“乐府声诗”“以词填入曲
中”,可以看作两条支流,到了晚唐时代,两条支流
汇合,渐成滔滔大河,“倚声制辞”一发而不可收。
这一点从花间词人、官至后蜀宰相的欧阳炯为《花间
集》所作序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欧阳炯在序中说:
“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之应制《清平乐》词四首;
近代温飞卿,复有《金荃集》。”《清平乐》属于乐
府声诗。温庭筠生晚唐,李白生盛唐。盛唐的词
仍如涓涓细流,所以李白词作少,仅有《清平乐》等
;晚唐的词已经滔滔汩汩,所以温庭筠词作多,有词
集《金荃集》。
起初的词与诗形式接近,后来才有了特殊的形式
。晚唐时代的词如滔滔江河,因为晚唐时代有温庭筠
。
温庭筠是 位大力填词的人,一生写了大量的
词,流传至今的,就有七十首。而且,现存温庭筠的
词作中,所用曲调达十九种,其中多为温庭筠所创
。调名常与词的内容相关,如此多样的曲调,为表现
丰富的内容与情感,提供了可能。温庭筠用他的大量
作品,为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立,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刘毓盘《词史》说:“其所创各体……虽自五七言
诗句法出,而渐与五七言诗句法离。所谓解其声故能
制其调也,宜后人奉以为法矣。”温庭筠精通音律,
有能力“倚声制辞”,词与诗得以分道扬镳。在词的
发展过程中,温庭筠是个里程碑,词从此成为独立文
体。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