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柳如是)/红颜才女系列》-图书推荐
试读章节
初夏的午后,柳如是习完了字,佛娘说:”到后院花畦中摘两枝石竹花来,我教你画画。”不料阿奶正跟邻家的阿奶坐在花架下闲聊。
”……一匹光耗草料不肯拉车的马,还不如把她卖掉的好!’’那声音很低。
她顿然紧张起来,把谁卖掉?她躲到水阁花窗下,竖起耳朵听着。
”难啦!她六岁到我家,为我挣下了这份家业。我又没儿没女,卖掉嘛,总有点于心不忍。唉!谁知她突然鬼迷心窍,决心要从那个人!”
”我们这种人家,讲不得忍不忍的。两年没给你拉套了,白吃饭,还怕对不起她?”
阿奶迟迟没有回答。
”怎么不吱声?我可是为了你好啊!听不听还得由你!”那声音有点怏怏不快。
”现在还有她徐佛这块金字招牌挂着,卖掉了,徐家的门庭不就冷落了!”
”哎呀!看你这个木头脑瓜!那个小女不是快出落了?下半年就可以物色个有名气的相公来你的‘孙女婿’。那时就由不得她了!你这门上不又火红起来了!”
”下半年?就怕早了点,那孩子还没到破瓜之年呢!”
”你呀,真是木讷!刚打苞的花朵儿,相公们才肯花本钱。宜早不宜迟,我家的女儿不是十二岁就接客吗!请的是吴江周相公,听说后来还做过宰相呢!”
花架那边沉默了,柳如是咬牙切齿,恨不能跳出去把那个出馊主意的老鸨撕碎!她刚伸手攀上花窗,就看见阿奶重重地点了下头说:”老姐姐说的也是!”
柳如是吓得魂飞魄散,身子不由得往下一滑,僵立在墙根。
让她也做烟花女!她仿佛突然间坠人了冰的深渊,浑身冷得抖个不停。假若她不代佛娘去见客,她们就不会生出这个念头吧?时,她一心只想为佛娘解围,成全她和公子的心愿。她已学会了佛娘的技艺,唯有她才能把佛娘从困境里解脱出来,这是她义不容辞的事。不曾想到……她宁可终身为仆,宁愿去死,也不愿干这个行!她是公子买给佛娘的丫头,她是婢女,不是妓女!怎么办?只有马上将这个阴谋告知佛娘,让佛娘想个主意。她悄悄离开水阁的花窗,飞也似的奔进佛娘房里。突然间,她又惶惑了。
此举不仅关系到她,更严重的是关系到佛娘。她抬头看了佛娘一眼,佛娘双颊清瘦,眼睑灰暗,公子久无音讯,痛苦像影子一样纠缠着她。她那纤弱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了新的苦难。柳如是暗暗发狠:决不能让她们卖掉佛娘!佛娘深爱着公子,他们有盟誓为约,得帮助她,成全她的幸福!倏然问,她眼前出现了一纸文告。 终慕桥头老柳树上,贴着吴江周相府选购婢女的告示。
十岁至十三岁,未曾婚配。聪明、活泼、貌美,善招老太太欢心……
这纸文告,突然给她心中带来了一束微弱的光亮。倘若她能被周府挑中,不仅她可以在一个正派人家侍婢,不致沦落为烟花。她走了,阿奶也就会打消卖掉佛娘的念头。这也算报答了佛娘为她葬母之恩和收留她之德了。她克制着内心的慌乱,把嘴凑到佛娘耳边,悄声说:”阿奶在,不敢摘花。”就离开佛娘,跑走了。
她果然被周府挑中了。
她们排成一行站在周老夫人的面前。
周老夫人对炳嫂抬了下眼皮,威严地说:”炳嫂,祖宗传下的家规礼节都教给她们了吗?”
”回老夫人,奴婢已将祖宗立下的家训家规和不守家法的利害都向她们一一作了交代。”
老夫人没有说话,只轻轻点了下头,就逐个审视起这些新来的小、r头。
老夫人的目光挪到了她的身上。P2-4
后记历史塑造出代代相传的绝代佳人,可对她们的生平事迹却又不屑一顾。除了那些跻身政坛的皇后嫔妃在史传中占了一点篇幅,且是惜墨如金,更多的美女佳人都只是在笔记、野史、小说、传奇、民间故事中才能搜罗出一点点传闻轶事,有的已变得面目全非。
传统的历史给了男人更多的关照,却少了对女人的关注和荣耀,她们是中国历史绕不开的死结。”红颜才女”系列图书共10本,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了这些女性的美丽、欲望、才情和智慧等,并作了客观的评价。书中呈现了卓文君、班昭、蔡文姬、谢道韫、薛涛、鱼玄机、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顾太清10位女中豪杰的风采,她们离奇跌宕的身世和不可复制的命运,无不是一个时代与历史的精彩缩影。
西汉卓文君天生丽质,容貌姣好,自幼聪明伶俐,博闻雅识,诗歌词赋,无一不精,更兼擅长音律,琴技无双。然而,这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却遭到狂风暴雨的摧残:父亲为了攀附权贵,将她嫁与李家公子。丈夫体弱多病,撒手西去,文君只得独守空房。李府内妻妾争风吃醋,丑态百出,文君发现身边有一双邪淫的眼睛……才华横溢而又穷困潦倒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见倾心,双双坠入爱河。琴声相约,雪夜私奔,文君冲破世俗观念,抛却锦衣玉食的生活,毅然扑人爱人怀抱,贫寒的生活随之压向她柔弱的肩头。他日司马相如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心生纳妾之意。卓文君悲痛欲绝的眼泪化作哀婉动人的诗句,相如读罢如头棒喝,羞愧中找回从前的自我,二人始得生死相依,百年好合。
东汉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是远近闻名的学者,长兄班固著汉书》,未竞而卒,次兄班超,为汉代著名外交家。在父兄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班昭还继承长兄班固的事业,续写《汉书》。
东汉表年的蔡文姬是天生才女,通音律,善辞赋。命运苦难,她从繁华坠入风霜,宿命轮回,她遭遇爱与生命的流离。各色岁月一一尝遍,她终是无悔此生。她用一生风雨打磨饱满的灵魂,诉说着千古幽思。孤芳续汉史,血泪写春秋。《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再现了蔡文姬凄楚的生活经历与悲愤的思想感情,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千古绝唱。
东晋才女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文姬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薛涛是古代十大才女之一,唐代首屈可指的女诗人,历史上的才女不少,但没有哪一个能像薛涛那样才艺双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尤其在人生经验和政治素质上的历练无人可比。薛涛和很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子一样,有着清丽的容貌,虽然不幸坠人风尘,她的心灵却生长着一双自由的翅膀,以天性敏感和细腻,委婉地书写着温润的内心世界,细致人微地发掘个体生命体验,用哀怨的泪水勇敢地控诉时代的不公。身处庞大而炫目的诗歌唐朝,在那些光焰万丈的文学繁星中,她灼灼地发出自己的光芒,注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晚唐的女诗人中,以鱼玄机最为知名,也最为传奇,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又被誉为”才媛中之诗圣”。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风流佳人,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牵连进包括笞杀婢女绿翘在内的多宗谋杀案,晶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宋代李清照的人与文,是一致的清丽,一样地充满光的气味,她是绝品的女子。生命被把持得清洁自如。纵然有曲折、有挫折、有跌宕、有不可预知的舛错,但她携着内心清正的道一点一点化解,从不拖沓。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她生于仕宦之家,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尤擅诗词,后人称之为”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但却婚姻不幸,遇人不淑,与丈夫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诗,移情于物来排遣爱情生活带来的”颦眉”,最终因抑郁早逝。传朱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明末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二十四岁遇见钱谦益,他们以诗文为媒,惺惺相惜而走到了一起。面对改朝换代,柳如是与钱谦益两人由于认识上的不同,陷人了巨大的分歧之中,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京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一切繁华落尽,两人再度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起了平淡而恬静的田园生活,钱谦益死后,钱氏族人意欲争夺钱家家产,柳如是为了保全后代与钱氏家族的财产,用三尺白绫自缢而死。
顾太清是清代著名女词人。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顾太清多才多艺,且一生写作不辍,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她做诗词全凭才气,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倒也潇洒自如,平添一种风流态度。 女性用自己的经历创造历史,但在由男性书写的历史上,她们的存在史、她们的挣扎与奋斗,她们的快乐与痛苦都被压抑在黑暗之中,所以她们的人生经历更值得一读,透过它,人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读历史。 为了增加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古今大量史料和札记轶闻,也参阅了今人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的相关著作和文字,特对此隆重致谢。凡所参考文字大部分已得到作者同意并付与相应稿酬,但也有部分文字无法联系到原作者,若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贵文,烦请联络我处获得稿酬。
目录前言
第一章 逢少年,人生似浮萍流转
初人宰相府,沦为婢女
才婧涩,不谙世事
命运弄人,备尝艰辛
第二章 入风尘,家家团扇写风流
命运捉弄,沦落风尘
风尘女结交黄衫豪客
缘起风流女弟子
第三章 初尝爱,无言的结局
邂逅眉公宴
情定白龙潭
斩琴绝恩义
背后的男人——宋征舆
第四章 兄”弟”恋,只是有缘无分
人生长恨水长东
抵抗驱逐令的勇气
心中的”男洛神”
幸福难求亦是短暂
人何在,离去也
第五章 忘年恋,爱深情更切
一首诗词,结识名妓
一片痴情,恩爱绛云楼
一池清水,几度思量
官场失意,重返绛云楼
钱氏家难,奇女香消玉殒
背后的男人——钱谦益
后记
序言柳如是是秦淮八艳之首,一个不被世俗所羁的奇女子。她生于清贫之家,长于明清易代之际,为人放荡不羁,才华绝代。她,敢爱,敢恨,敢死;能书,能画,能诗。因为她,那个时代的所有男人都黯然失色。300年后,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晚年更是不惜以目盲腿膑之躯,不惮辛苦,积十年之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成《柳如是别传》一书,皇皇八十余万言,曲幽旨远,诚为蘼芜君的异代知己。
拨开厚厚的历史尘埃,一代名妓柳如是穿越三百年历史时空,向我们款款走来。明末清初,历史剧变,她,一个出身低微的弱女子,却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民族气节和侠女气魄。夫君降清,她力劝其殉节,并慨然投池以保名节,其壮举足以让那些卖身求荣者汗颜。她不忍异族人欺辱,甘冒杀头之祸,暗中支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她一生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地位的平等,最终因为夫君的离去,一切都化为泡影。面对族人的欺凌,她愤然以三尺白绫结束自己的生命,用死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终年才46岁。真实的柳如是有说不尽的美丽,有道不完的哀愁……
柳如是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也被世人称为”风骨增峻柳如是”。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柳如是的美丽来自她俏丽的形象,来自她敢爱敢恨的性格,自由不拘、蔑视礼法的思想,来自她不同凡响的才艺,源于她崇高的民族气节。她的美丽灿烂得让人惊艳。柳如是的哀愁源于她坎坷的人生、卑微的地位和悲剧性的命运,源于她个人得不到世俗的容纳,源于她的诉求、抱负、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她的命运和遭遇让人扼腕。
本书按时间的维度为我们还原这个传奇女子不同寻常的一生。本书将柳如是的诗文与经历巧妙交织在一起,通过那温婉雅致的文字娓娓道来,让我们透过这些清新温润的文字,去聆听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之间那些缱绻旖旎的风月往事,去品味那些渗透于三百多载诗文间的悲喜情怀,去感受那个嘴角带着一丝倔强笑意的女子的才情与炽爱,去追忆那段在秦淮河畔画舫凌波的浆声中吟诗挥墨、抚琴舞袖的旧时光。
由于时间仓促,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书可以让广大读者从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全面细致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姜越著的《秦淮八艳(柳如是)/红颜才女系列》按时间的维度为我们还原这个传奇女子不同寻常的一生。
编辑推荐姜越著的《秦淮八艳(柳如是)/红颜才女系列》将柳如是的诗文与经历巧妙交织在一起,通过那温婉雅致的文字娓娓道来,让我们透过这些清新温润的文字,去聆听柳如是与她的爱人们之间那些缱绻旖旎的风月往事,去品味那些渗透于三百多载诗文间的悲喜情怀,去感受那个嘴角带着一丝倔强笑意的女子的才情与炽爱,去追忆那段在秦淮河畔画舫凌波的浆声中吟诗挥墨、抚琴舞袖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