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拉格斐的世界(工作生活与人生智慧)(精)》-图书推荐
内容推荐时尚大帝、“老佛爷”卡尔拉格斐一生智慧箴言:关于工作、生活与人生思考。通过卡尔的双眼,体会这个世界。本书展示给我们一个立体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卡尔:他的人生观,他的时尚观,他如何看待工作,他眼中的名人百态等等。一句话就是他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篇章,一种他对于人生的个人宣言。而这些宣言背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特立独行、让人为之着迷的形象。关于人生:我的奢侈,是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关于工作:如果你不喜欢你的职业,那才叫工作。你喜欢上你的职业那一刻,就不再是工作了。关于时尚:时尚是你赋予事物、使其演化的灵魂。关于设计:我对所有事物都持开放态度,对我而言,所有符合时代精神的事物都是好的。关于时代:我厌恶那些陷在某些特定时代的人,而且他们认为这世界疯了,这世界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了变化。……作者简介卡尔·拉格斐,知名德籍时尚创意总监、时装设计师、艺术家、摄影师。涉猎众多领域,曾与诸多时尚及艺术品牌合作,担任法国时装品牌香奈儿的领衔设计师兼任创意总监,他从1983年开始担任该职位直至去世;他亦是意大利时装品牌芬迪,以及他自己的同名时装品牌的创意总监,过去还曾担任法国时装品牌蔻依的首席设计师。拉格斐在时尚、艺术界影响深远,与各种时装品牌合作开展了与艺术相关的不同项目,有“时尚大帝”及“老佛爷”的称誉。白发、黑色太阳镜、无指手套以及高而笔挺并可拆卸的衣领是他的标志性风格。目录序言卡尔论生活卡尔论时尚卡尔主义Ⅰ卡尔论风格卡尔论卡尔Ⅰ卡尔论香奈儿卡尔论奢华卡尔论身材卡尔论设计卡尔论争议卡尔论名流卡尔主义Ⅱ卡尔论书籍卡尔和母亲卡尔论卡尔Ⅱ资料来源序言不合常规的人任何人若是曾和卡尔·拉格斐——那个长期以来藏身墨镜底下,看人但不被人看,“真正的”拉格斐相处过,不论时间长短,都会知道他是个活在下的人。但熟悉另一个面向的拉格斐,或者熟悉其他面向的拉格斐的人,可能也会知道他对诸如德芳侯爵夫人(Madame du Deffand)、莱斯皮纳斯小姐(Mademoiselle de Lespinasse)这些在19世纪的巴黎主持沙龙的奇女子,以及在18世纪和笛卡儿通信交流的帕拉婷公主的世界有多么熟悉。她们的著作、生活方式,还有罕见的智性世故,无不燃起拉格斐的熊熊想象。和卡尔·拉格斐见上一面,甚至单单从电视荧幕上见到他,就能明白他那让人难以置信的心灵世界。他精通过去沙龙里那种几如近身肉搏的言语攻防之道,这一点似乎遗传自他的母亲。卡尔经常提起他的母亲(我们稍后也会在书中读到),拉格斐的母亲伊丽莎白锐利如刀锋的机智,和她的儿子如出一辙。拉格斐的言谈永远不乏轻盈的响应,他不知反应迟钝为何物,敏捷迅速的应答可能会让旁人胆战心惊。在他面前,众人相形之下无一不显支吾口拙。如今,过往沙龙里火光四射的对话艺术已沉寂许久,这种长久传统的余烬大抵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已随着德·诺瓦耶(de Noailles)、德·维尔莫兰(de Vilmorins)等19世纪的重要人物辞世而消失。伴随而来的社会互动和文化机构纷纷出现,人类的新生活形态也随之出现;而拉格斐在最初即热切拥抱,且在日后获利甚丰的成衣业在此时出现也绝非偶然。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沙龙”的时代,生活中满是“分享”,而非对话。新鲜事物前仆后继、争相竞逐、蜂拥而至,大家还得随时保持网络畅通才行。生活在这样的年代,无人能比熟知阿依赛小姐(Mademoiselle Aisse)作品的拉格斐更如鱼得水。他自在大方地以多种语言,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响应媒体的提问,只为从中求得乐趣。各式媒体中的字句话语传送到每个人的眼里或耳中,尽管这些话语字句被人不厌其烦地取用、琢磨,最后放大传播到全球,力道之强甚至足以惊扰总统,但最后仍注定会归于下的尘土中。然而拉格斐并不在意,他从不在乎后世。我们相信,他不过是希望自己所言能散播出去,而后渐渐淡逝。有鉴于此,若非本书编辑开始搜集他的话语、字句,这些语句可能会在让听者嘴角留下一抹微笑之后,就此消散无踪。书中的搜集结果成就了一幅出自他人之手的拉格斐“自画像”,一句话就是拉格斐的一个面向或一个篇章,一种他对于生活的个人宣言;而这些宣言背后碎片般的本质,则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确实“不合常规”的人物细腻、令人为之着迷的形象。“不合常规”一词初曾被人用来形容香奈儿小姐,容我在此借用。读者须判别这幅拉格斐的“画像”是否忠实呈现出他的面貌,也可从中估量出这位人物的聪明才智与复杂的内心。他乐于挑战因循守旧的传统,更善于断言自己的价值和正确的认知。拉格斐的美德就在于其睿智聪明、善于剥除欺蒙的幻象,而他所剥除的幻象甚至包含他自己的形象。唯有像卡尔·拉格斐这么一位假面具高手和伪装大师,才能撑得起如此严苛的理想。本书的参与者皆有一项共同的热情,那就是对油墨和书本那百折不挠、永无止境的热爱。即使像拉格斐这么现代甚至超现代的人物也表示,他坚持在购书时同一本书要买三本:一本用来翻读,一本用来剪贴,另一本则会送入他的个人图书馆作为藏书。本书的编者多少都与图书产业有所关联,而在下也将读书视为自己生活的理由。我们无不随时扩增自己的藏书量。因此,我们心生搜集拉格斐言谈的想法时,似乎理所然地要以一本书的形式,作为对这个拥有罕见的自由心灵和拥护强烈意念之人的致意。或许,他会将这本书加入那包围着他、带给他灵感启发的成堆藏书中。帕特里克·莫列斯(Patrick Mauries)导语从德国乡村特立独行的毛头小子到成就传奇的时尚巨匠,卡尔给自己如科幻小说般的人生勾勒的“自画像”。身兼香奈儿、芬迪、自创同名品牌创意总监,从卡尔的辛辣语言一探他的人生体悟和人生信条。凝结卡尔拉格斐一生的智慧箴言,关于时尚、风格、创造力、工作和生活。重新定义时尚、优雅和风格,时尚老佛爷的创意心法;如何赋予和保持品牌新生命力,百年品牌经久不衰的经营秘诀;如何在阅读、人文艺术中找寻灵感,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创造激情。精彩页我是个见证者。一个永不厌倦地坐第一排观看这个世界的任性观众。如果说秀场台下有好戏的话,那就更好了。我在台下比在台上自在,因为这年头的好戏都发生在观众席间。这些戏有时糟糕透顶,但从不无趣。我想再活个120年,看看这世界会如何进化。我一点都不喜欢被人看。要是被人盯着瞧的话,我会离开——因为我一天24小时都在演戏,面对自己亦然。我构筑了自己的现实。我创造出一套自己的系统,让我能为自己的生活分类。身处这个唯我独享的宇宙里,我乐在其中。我讨厌假日!假日是给那些总是得待在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的人的。我奔波于米兰、巴黎和纽约之间,我的时间都花在这些地方。我每天自动自发地工作20个钟头,我就是独立专业人士的定义。我主张一天该有48小时。只有24小时,我没办法应付。我很年轻、刚开始工作时,我的责任就是要比别人做更多的工作,好显示出他们的不得要领。我不是一个严肃的人。事情自然而然找上门。我凭直觉行事,从不拿成百上千的问题折磨自己。我从不抽烟、从不喝酒,也从不嗑药,不过,我也不能忍受一副臭脸的清教徒和加尔文派。相反,我只喜欢那些喝酒、抽烟、做尽那些我不会去做的事情的人。有些人注定要把自己给毁了,这点我很欣赏,不过,我是注定要存活下去的。生存本能是我最高深的本能。身处安全网内我才会冒险。我的能量从何而来? 嫉妒、欲望和说服力。精神分析!首先,这东西会扼杀创造力。再者,如果你诚实看待自己,那么你就会知道所有的问题和答案。我不需要精神分析师,因为我知道答案为何。我从不喝任何热的东西。我不喜欢热饮——很奇怪。我从起床到就寝之前都喝健怡可乐,即使夜半三更也是。我从没想过要生小孩。因为,如果这孩子表现得没比我好,那么我不会爱他;如果他表现得比我还好,那么我同样不会爱他。如果我是女人,我就会想要孩子。不过,既然我不是女人,那么这问题就到此为止。我童年的愿望就是不要小孩。那时我觉得小孩太丢脸了。那是次等人类。我还留有孩提时卧室里的家具。那是我在父母过世后唯一留下的东西。有朝一日,我成了一个小老头,身体缩了水,我会和这些沙发、抽屉柜、椅子,以及我用来写字、画画的桌子一起生活……然后我会睡回童年时代的床上。我身边围绕着一群青春貌美的年轻人。我讨厌见到丑陋。我喜欢让自己被音乐、书本、纸张包围,画素描、涂鸦,深沉思考;给自己洗洗脑、写几封信。我从不觉得孤单。对我而言,孤独的意思是又老、又病、又穷,而且身边无人陪伴。但是,如果你的名声尽人皆知,而且你又有点儿钱,这就是奢华的极致。你得去奋力争取……我不喜欢演员,因为我这辈子早已是一出哑剧。在我年轻时,我想个讽刺画家。到最后,自己却成了一幅讽刺画。每天早上,我会花短短15分钟做造型:帮玩偶做造型。这可是一种深度的专业训练形式。我独居,这不成问题一一这是极致的奢华。我喜欢非常年轻的路人在街上跟着我,要跟我合照,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我偏好从我的角度去观看、诠释这个世界。而后我会去旅行,看看实实在在处在那里的东西是不是和我脑子里所想的一样有趣。我没有任何困扰,这是我人生的奇迹。没有困扰,只有或好或坏的解决方式。我现在一个人生活。我总看到自己身旁的自己,所以一直都有两个我。其中一个我嘲弄另一个我,那个将世事看得透彻清明的我。我的人生是一部科幻小说。无论如何,世人认为他们对我生活的认知和实际之间的落差,大概就如科幻小说。现实其实是另一回事……而且比较无趣。P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