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图书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近代学者王国维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手。……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晚清词人况周颐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清代文学家顾贞观清初词家,尤以纳兰成德为最胜。……集中令词妙制极多,而慢词则非擅,偶学苏辛,未脱形迹。——国学大师王易目录第一章 家世:本是补天石。生于帝王家 纳兰家族 纳兰明珠 童年生活——谦谦君子养成记第二章 成长:侧帽薄衫才竞强 入国子监——崭露头角,得名师指点 顺天乡试——挫折只是人生的一个插曲 高中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 编著经典——以词为友,以书为伴第三章 仕途:山一程,水一程 随扈出塞——仕途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使梭龙——羁旅生涯的辉煌之作 告祭祖陵——随君出塞佳作多 南巡返回——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第四章 爱情:才子自古多深情 青梅竹马——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 原配卢氏——众里寻他千百度 卢氏死难——那时很慢,一生只爱一个人 颜氏过渡——有一种爱叫做等待 一代才妓——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第五章 知己: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曹寅——总角之交,一生为伴 与张见阳——相逢莫过于相识 与朱彝尊——世间唯你最懂我 与顾贞观——惺惺相惜第六章 落幕:人生若只如初见 曾经辉煌——天下谁人不识君 抱病游聚—快意人生,煮酒赋诗/234 溘然而逝——清初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附精彩页 讲到纳兰性德,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纳兰明珠。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十月初十,字端范。康熙初年,担任康熙皇帝的侍卫,并先后出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更曾官至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虽出身望族,却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他的家族在康熙年问早已没落,他又是庶出,因此最初仅仅做了一个侍卫,他的地位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争取的。纳兰明珠的岳父,是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此人虽战功赫赫,但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多尔衮死后,阿济格的野心愈发扩大,做出了很多不轨的举动。顺治帝为了除掉这个心头大患,把他的二子削了爵位,还赐死了他的三子,其余子嗣一律贬为庶民。纳兰明珠与阿济格之女的婚姻不仅没有为他带来丝毫的帮助,反而成为他政治生涯的阻碍。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挡纳兰明珠的光芒,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手段依旧成为了康熙时期声名赫赫的大臣之一。先不论他的政治手段,他的个人魅力也非同一般。纳兰明珠做事果断,聪明睿智,为人精明干练,并且能言善辩。虽然历史上他稍有劣迹,但并不妨碍他是一个日月可鉴的忠臣。他很多在时看来偏激的想法,现在来看却是正确的主张。作为一个满族人,纳兰明珠极其喜爱并且精通汉人文化,正是在他的熏陶之下,才间接促成了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产生。纳兰明珠自小便兼通满、蒙、汉等三种语言,这使他学习汉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优势。有了优势,自然便有发挥优势的时候。纳兰明珠借助这一优势,担任了康熙皇帝的老师,成为朝中首位精通满汉两种语言的大学士,并且取代勒德洪,成为内阁首辅。他积极调节满汉矛盾。他借着给康熙皇帝讲课的便利,向康熙介绍孔孟之道,教其行汉礼,同时推举了很多汉族有才有德之人做官,等等。纳兰明珠的仕途比起他的儿子纳兰性德可谓是一帆风顺。户部尚书王鸿绪为其写的墓志铭上记载到:年十七,世祖章皇帝器重之,授銮仪卫云麾使,即已典章奏参机密矣。今上登极,改内务府郎中,充总管,迁内弘文院学士,擢刑部尚书,历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兼佐领、吏部尚书,拜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充太宗文皇帝《实录》总裁、经筵讲官,特授议政内大臣,立朝凡五十有八年,居内阁十有三年。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康熙皇帝的侍卫,没过多久就升迁为内务府郎中。三年之后,又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被任命为弘文院学士,参与朝政。两年后升任刑部尚书。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又被加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并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改任兵部尚书兼任佐领,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又调任吏部尚书。康熙十六年,又赐其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傅兼任礼部尚书。 纳兰明珠并不是只挂虚名、不做实事的人,他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其一,议撤“三藩”。康熙初年,南疆大定,封了三个藩王来镇守边疆:赐吴三桂兵权,封为平西王,派其镇守云南;尚可喜封为平南王,驻守广东;耿精忠封为靖南王,驻守福建。自封王之后,三藩野心渐长,逐渐有了举旗造反的势头。其中以吴三桂最为飞扬跋扈,尤其骄横。尚可喜因为其子酗酒杀人被状告到朝廷,怕皇上怪罪,于是主动上奏恳请康熙皇帝撤除自己的藩位,准许自己告老还乡,由其长子袭爵。耿精忠和吴三桂闻听后,也假意上疏附和。康熙皇帝召集大臣商议此事。以索额图为主的一派主张不削藩,纳兰明珠及户部、兵部、刑部等尚书则极力赞成削藩。少年的康熙皇帝思考良久,言:“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于是做出了撤藩的决断。吴三桂等人闻讯立即起兵造反。索额图与纳兰明珠乃是政敌,欲借此机会铲除纳兰明珠,于是向康熙皇帝进言说是由于纳兰明珠撤藩的主张逼得吴三桂造反,应处死。然而康熙皇帝英明决断,并未接受。平定三藩后,康熙皇帝称赞说只有纳兰明珠的做事风格符合他的想法。从此,纳兰明珠更加为康熙皇帝所倚重。P5-7导语 柔肠男儿,铮铮铁骨,荣华一生,千古一叹。作为贵族子弟,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忧郁;而作为旗人,作为人子、人臣,他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入值宫禁,满腔抱负无以施展。纳兰容若的一生,就像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感伤。在生命短短的三十一个春秋里,他留存于世的词作有三百多首,清新婉丽,直诉衷肠。读者可以从若初著的《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中体会到他对友情、爱情的赤诚,对官场黑暗的批判,对扈从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身外之物无心一顾的超然心态。序言 他有着出类拔萃的才华、风流无羁的性格、超凡脱俗的秉赋,被誉为清代第一才士、清词三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受到了王国维、梁启超、季羡林等国学大师的称赞。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有人认为他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连乾隆皇帝对此也有过暗示。他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的一个显赫之家,他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他的曾祖姑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王妃、皇太极(即清太宗)的母亲,按辈分来说,他和康熙皇帝是表亲。他生来是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的豪门子弟,但他厌倦官场的庸俗虚伪,胸中的抱负唯有化成绵绵的情思,寂然吟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这是纳兰性德对自己的评价。他出身王公贵族之家,有着享之不尽的财富,为何传于后世的词作却处处充满无限的惆怅之情?作为世家公子,纳兰性德勤奋苦学、博学多才,按说他应该有一条康庄大道通往成功。从表面上看也确实如此,他二十二岁就高中进士,成为康熙皇帝钦点的贴身侍卫,并多次跟随圣驾前往边塞和江南,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纳兰性德身为康熙皇帝的金阶侍卫,根本没有机会参与朝政,空怀文韬武略而毫无发挥的余地。流年飞逝,侍卫生活既无翰林院深造的空间,也无施展才华的机会,只有时刻坚守帝王左右和守望内心的孤寂。扈从生活如同一个无形的樊笼,束缚着纳兰性德无法飞上云霄搏击长空,这成为他一生的憾事。在爱情婚姻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爱情是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他一生用情至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位女性倾尽所爱,但她们却纷纷离他远去,面对大悲大喜的坎坷经历,他终于为情所累,生命在三十一岁这一年终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一颗流星,短暂而震撼。他刻骨铭心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选秀入宫。二十岁时,他迎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甚笃。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因难产而亡,他为此痛苦万分,从此多发悼亡之词。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相伴,然而亡妻的一颦一笑总让他难以忘怀。三十岁时,经好友顾贞观牵线,他结识了江南才妓沈宛。两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但苦于身份地位悬殊而不能结合,相识仅短短一年,纳兰性德便因病去世,这段短暂的爱情以悲剧告终。作为风流才子,纳兰性德的三段爱情生活被后人传为佳话。纳兰性德十分仰慕汉文化,毫无清朝贵族子弟的纨绔习气,且为人真诚,仗义疏财。他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使得天下名士才子都愿意和他交往,其住所内的渌水亭(现宋庆龄故居内)因文人骚客雅聚而名噪京城。他们在亭内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大大促进了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柔肠男儿,铮铮铁骨;荣华一生,千古一叹。从家庭出身来说.纳兰性德有着他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忧郁。而作为旗人、作为人子、作为人臣,他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空有抱负而无法施展。他短暂的一生就像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在短短三十一个春秋中,他留存下来的词作有三百多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咏史、咏物,词风清新隽秀,情感真挚。本书对纳兰性德生平的叙述及其作品的赏析,可以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纳兰性德对友情、爱情的一片赤诚,对官场黑暗的批判,对扈从生活的厌倦;并体会到他对自己的身世并不留恋,无意重复、拒绝再来。了解到这位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翩翩才子,一直在等懂的人……内容推荐 纳兰容若,即纳兰性德,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之子,他的人生际遇和所有心事都尘封在他的诗词里,清新婉丽而又哀感悲艳,句句动人心弦且感人肺腑。若初著的《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以纳兰容若的词为线索,详细分析与描述了其短暂人生的经历,既有人物传记的故事性,又具有诗词鉴赏的美学价值,是品读纳兰词、了解纳兰人生的上佳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