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表(回忆谢希德)/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图书推荐

试读章节

一段珍贵的回忆——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

谢希德

1956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和丈夫曹天钦在各自的党支部不约而同地被接受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本来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支部在讨论我的入党问题时,要邀请曹天钦来参加,后来得知就是在同一个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所的党支部也要讨论天钦的入党问题。这对我们二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日子。从此我们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也是立志要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生的同志。天我恨不得要立刻飞回家。到家后我们交流了各自支部大会的情况,对我们所提的意见。我们都感到很兴奋,认为能被接纳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感到很光荣,但是也都觉得还很不够标准,只好在今后不断努力。这种新党员的思想一直持续到1982年去北京开党的十二大的途中,国栋同志提醒我入党已有26年。我才意识到不能再以新党员自居了。然在老同志面前,我永远是新的。

在那难忘的一天的晚饭后。住在楼下的李林和邹承鲁给我们开了一个祝贺的晚会。张友端和陈瑞铭也参加了。他们都是天钦在英国的同学,时都在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工作。现在他们也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说明党的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知识分子从党外人士转变为共产党员都经过了一段各自不同的历程。曹天钦已于1995年1月8日离开人世,在这篇短文中我试图写下我们二人如何得到党的关怀走上革命之路,作为献给党的七十五周年的一份心意。

我是和中国共产党同年诞生,天钦则早生一年。我们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幼年时代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不仅在历史书上读到令人气愤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史实和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且亲自体验到九一八、”一·二八”后在时的北平日本宪兵的耀武扬威的气焰。家庭给我们的教育是好好念书,知识总是有用的。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发生,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我也开始了逃难的生活。在1937年夏离开了时的北平,先后到武汉和长沙,1938年夏在长沙福湘女中毕业后患股关节结核,卧病贵阳,休学达4年之久。曹天钦中学毕业后入了在北平的燕京大学的化学系,这是一所美国人办的学校,在日本统治下还能勉强苟安。他仍怀着”科学救国”的美梦,在给我的信中,除去鼓励我安心养病外,还不时寄给我他课外阅读的读书心得,或是假期在工厂实习的一些报告的点滴,时他希望可以通过献身化学来救中国。1940年左右他和同学们分析时的形势,认为日美战争不可避免,乃和一些同学于1941年春天离开北平南下,先到上海栖身于时的租界,后分两批通过日军的封锁线进入抗战后方。他选择了走北路,经开封到达西安,参加了新西兰友人路易·爱黎的工业合作运动,在时陕西凤县双石铺的综合工业研究所作技正。分析一些矿石。次年他又转到在兰州的皮革合作社任经理。他的以化学工业救国的愿望,在这一段工作得到部分的满足。但他的确又不满足于留在兰州。他的大哥比较早地参加了革命,离开学校到解放区,这对曹天钦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在他到达双石铺工作的那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美日交战,燕京大学被迫在北平关门,不久迁到成都华西坝复校。曹天钦认为还是应该完成大学的学业,于1943年到成都继续攻读。时抗战已6年,在成都就读的一些离乡背井的学生,生活都很困难。有些人生了肺病,也有人因此不幸身亡。和他同时离开北平的同学,有些人奔向解放区。我们虽未走向革命之路。但也都看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心之所向是很清楚的,很羡慕那些朋友的决心。

毕业前夕,曹天钦遇到了重要抉择,是去解放区,还是留在成都攻读研究生?时我已病愈,在位于闽西长汀的厦门大学就读。他怕去解放区后,和我见面将更遥遥无期。正在进行思想斗争,通过友人介绍,他被聘到位于重庆由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领导的中英科学合作馆工作。该馆为在抗战后方的一些大学和研究单位提供科研用药品和书籍。他随李约瑟夫妇辗转旅行于祖国的西南和西北。一方面协助李约瑟为写中国科学史收集材料,一方面也了解一些大学和研究单位科研的情况。在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不少科学工作者还是努力在工作,曹天钦看了非常受感动。这些科学家的工作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6年他得到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出国前他到长汀去看我,我们订了婚。由于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去英国的交通还很不正常,没有定期的轮船或飞机。他被迫在南京和上海的英国文化委员会边工作边等待。时我也从厦门大学毕业,来到南京参加出国考试,后又到上海沪江大学工作。因此在他出国之前,我们又先后在南京和上海重聚。没想到这一别又是6年。(P7-9)

目录

谢希德自述

海外归来参加祖国建设 谢希德

一段珍贵的回忆 谢希德

为《风雨同舟半世纪》作序 谢希德

回忆谢希德

命运始终在敲门 潘真

四年疾病折磨 三次高考搏击 醒梅

她影响了我的一生 郭颖

生命是可爱的 孙小琪

几经周折 回到祖国 郭颖

在科学的春天里

女大学校长生涯

从校园走上政坛

高风亮节 无私奉献 王生洪

高风永存 正气常在 毛经权 王兴 张瑞芳 严东生 吴增亮

怀念谢希德同志 严东生

回忆谢希德同志 杨槱

福慧两足 利益人群 陈福根

丝尽炬熄为国邦 孙延芳

怀念谢校长 濮之珍

一位物理学界的女杰 王迅

谢希德教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王乃粒

开明办学的校长 郑绍濂

一颗纯洁火热的心 王增藩

缅怀恩师 沈丁立

严师、慈母、挚友 李乐德

淳淳教导 永世难忘 瞿世镜

科学对待人生 无私奉献一生 朱世能

虚怀若谷 呕心沥血 倪家秦

永远学习的榜样 沈国雄

无私奉献 顽斗病魔 刘庚生

深切的怀念 永恒的楷模 袁传伟

永远的师长 不朽的榜样 夏善晨

忆怀谢希德会长与上海欧美同学会的换届工作 徐振国

美研中心的创始者 中美关系的推动者 倪世雄

人类优秀文化的体现者 周敦仁

”微斯人,吾谁与归?” 金先宏

斯人已逝 风范犹存 徐以骅

深切怀念谢希德校长 刘永涛

永远的怀念 乔长森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怀念 吕慧芳

谢希德同志关心支持文史资料工作纪实 石鸿熙

谢希德的故事 唐宁

”我、爱、中、国!” 徐敏

师德铸师魂 姜澎 何连弟

谢先生,一路走好 阮莉珠

谢希德先生的背影 朱筱菁

爱在人间 张光武

一幅珍贵的绝笔题词 邱剑云

大苦大乐谢希德最后的日子 程蔚

序言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七届上海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谢希德同志于2000年3月4日21时35分在华东医院去世。听到这一噩耗,我们十分悲痛。

谢希德同志是我国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知识分子,她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毕生的心血。1947年,她赴美自费留学,在史密斯女子文理学院任助教并攻读硕士学位。1949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她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固态分子研究室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半导体锗微波特性的理论研究。在科研工作中,她才华出众,锋芒初露。然而,此时此刻,她渴望早日返回刚解放不久的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她说:”此百废待兴之际,自己应为祖国母亲尽心竭力。”1952年,谢希德与曹天钦博士在英国结婚后,历尽艰险,辗转回国,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她潜心研究,成绩卓著;她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做出显著成绩的人才。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谢希德同志遭受严重迫害,她也始终坚信党,坚信人民,坚信真理。鉴于她对科学事业、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美国、英国、日本等10多所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等称号。1988年,她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一位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称赞她说:”在中国科学界中,谢希德教授是属于最有影响的人士之一。”评价是客观公正的。

谢希德同志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1982年、1987年,她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年,谢希德同志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上海市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她说:”我一直生活在校门里,熟悉学生、老师和学术界的同志.现在要我担任上海市政协主席,确是件新鲜事。既然党组织要我做这项工作,同志们又信任我,那我一定要做好。”谢希德同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中。她积极宣传贯彻党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她团结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心同德,为党的中心任务共同奋斗;她注意发挥政协委员智囊团的作用,带领政协委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她主持政协工作期间,制定了《关于上海市政协的会议制度》《上海市政协委员视察条例》《上海市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经常化、制度化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条例,有力地推进了市政协制度化的建设。她身体力行,带头书写重要提案,有些提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已落实解决。她还兼任上海欧美同学会会长,依靠同学会积极联络回国人员,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她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常就中国妇女问题、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大学教育发展、世界银行贷款问题等,与外国朋友进行广泛联系交流,扩大中国和上海在世界上的影响。在担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期间,为增进中关之间的友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我与谢希德同志接触虽然不是很多,但耳闻目睹,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她崇尚实践,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与教育事业;她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她虚怀若谷,治学严谨,乐于助人,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社会各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谢希德同志对上海市政协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上海市政协发展的历程上,并将伴随着人民政协的事业走向明天的辉煌。

朱达人

2000年11月1日

内容推荐

谢希德(1921-2000),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七届上海市政协主席。她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倾往了毕生的心血。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全国政协文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师表(回忆谢希德)/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集纳了谢希德同志的学生、同事、家人、朋友所写”三亲”文章,讲述了谢希德的丰富人生、顽强精神、爱国情怀和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编辑推荐

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全国政协文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师表(回忆谢希德)/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为我社”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系列图书之一。书中精选了回忆谢希德同志工作生活的多篇精彩文章,记述了谢希德点点滴滴的感人故事,坎坷的经历和顽强的精神。

卖贝商城 推荐:《师表(回忆谢希德)/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