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记得当年草上飞/元帅少年丛书》(编者:王宁)-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本丛书共8册,分别讲述**、**、***、***、***、***、***、***8位元帅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和参加革命的传奇故事,他们有的“上马杀敌,下马写诗”,有的“用两把菜刀闹革命”,他们都在做救国救民的事。本书作者力求以优美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表述,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们在逆境中的思想成长过程,感受其独特的风采和人格魅力,体验其**品质,从而受到激励。本书是其中一册之《***--记得年草上飞》,讲述了***的生平故事。

内容提要

本丛书通过对大量珍贵资料和图片的整理,再现了领袖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和参加革命的传奇故事。本书通过回溯罗荣桓元帅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和参加革命的传奇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共和国元帅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轨迹。

目录

衡山之子
“书**”
不信鬼神的孩子
到长沙读中学
痛打恶霸地主
不幸的封建包办婚姻
北上求学
入青岛大学读书
参加青岛大罢工
到广州去
红红火火闹农运
在武汉加入共产党
在通城开始**次战斗
参加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进军井冈山
在茶陵和遂川打土豪
一块银元的故事
中村整训
爱护士兵
摆脱追兵
入闽立战功
古田会议前后
做**的搭档
“刀下留人”
参加三次反“围剿”
与**同台演出
途经闽西克漳州
担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和动员部长
在红八军团
长征过草地
班佑伏击战
回到一军团
东征山西
在红大教员
与林月琴的自由恋爱

精彩试读

衡山之子1902年11月26日(农历壬寅年十月二十七日),一个男婴在湖南省衡山县鱼形镇南湾村(今属衡东县)的新大屋罗家呱呱落地。他就是日后成为我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我军的杰出***和新中国的开国元帅***。
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的南岳衡山高耸于县西天际。湘江**,丘陵起伏。***出生的南湾村,地处衡山县东面,四面环山,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流过,水声叮咚。
***的家庭属于衡山大族——黑田罗氏。他的祖父罗汇吾虽饱读诗书,却始终没有考上秀才,只得一生以教馆为生,去世时仅仅给后人留下了一斗谷(相于1亩)的田。
***的父亲罗国理,自幼跟父亲读书,而且成绩不错,特别是写得一笔好字,行、草、篆、隶,样样都能挥洒自如;临摹欧、柳、颜、赵诸家字体,也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不幸的是,在罗国理还不到2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为了家庭生计,他只得继承父业,也了一名童蒙塾师。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孩子王。在南湾这个偏僻山村,能读得起书的也就是那三五户人家,只有几个蒙童的教馆,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几两银子。所以,罗荣桓家尽管是两代塾师,落得个“书香门第”的虚名,但实际上家境十分贫寒。
1890年以后,罗国理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家中生活越来越艰难。迫于生计,罗国理只得弃教从商,开了一个杂货铺,不久又兼卖中草药,家境才慢慢好了起来。他在添置了一些田产后,逐渐跻身于乡绅之列。不久又上黑田罗氏的征首(即族长)和乡里的团总。
罗国理出头筹集资金在南湾修建了一座异山享祠,以纪念罗氏12世的祖先罗异山。到***两三岁的时候,罗国理全家搬到异山享祠居住。异山享祠在南湾南头,大门朝东,房后不远就是小溪。
***的母亲姓贺,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劳动妇女,为人善良、勤劳,而又笃信神佛。她嫁到罗家后,就成天默默地侍奉婆母、丈夫,周旋于妯娌之间。由于她既勤劳善良,又宽厚坚强,很快便得到了妯娌们的尊重。后来,在***的身上,就可以看到他母亲对他的性格的影响。
罗母一生养育了六男二女8个孩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在他诞生后,父亲按照祖谱的字辈,给他取名慎镇,字雅怀,号宗人。上小学时,校长为他改名荣桓,取自《诗经》“桓桓于征”。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然而在他6岁时,父亲被人诬告,吃了官司,几年官司打下来,家为之一空。幼年的***经常看到府县兵勇持*来家大吵大闹,父亲受到许多凌辱。官贪吏污的残酷现实,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家庭的变故,使罗家往来的亲戚逐渐减少。经常走动的只剩下***的舅舅家。舅舅是长工的,无钱无势,对罗家的官司自然帮不上忙。但舅舅经常嘘寒问暖,不时

卖贝商城 推荐:《罗荣桓--记得当年草上飞/元帅少年丛书》(编者: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