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南怀瑾》(编者:徐茹)-图书推荐

20161012_135638_000.jpg

20161012_135638_001.jpg20161012_135638_002.jpg

20161012_135638_003.jpg20161012_135638_004.jpg

20161012_135638_005.jpg20161012_135638_006.jpg

20161012_135638_007.jpg20161012_135638_008.jpg

编辑推荐语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

少年南师读遍家中藏书,之后还借读“斯文和尚”的经书,可谓求知若渴,嗜书如命。“世间百工技艺,各有规矩准绳。”

读《父亲南怀瑾》,我被南师百年传奇人生所折服,《少年南怀瑾》则让我见识了南师不平凡的少年,正是这爱国爱家、善良热情、勤奋刻苦、坚毅执着的高贵品质才铸就南师一生的传奇吧!

内容提要

徐茹主编的《少年南怀瑾》如实地记述从出生到 求学时期的小南怀瑾。

作为一代宗师的他与什么样的 人一起生活?他小时候读什么样的书?他是不是也会 淘气、调皮?我希望孩子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没有特 异功能的、没有天赋异禀的小南怀瑾。

书中着重描写 南师怀瑾先生父母对他的教育,从他们之间的互动, 我们可以看到南师家族的家风、家教,这也为他成为 一代宗师奠下基础,所以“家风、家教”也是其子南 一鹏先生讲座的主题之一。因为家风是传承,家风汇 国风。有好的家教才能汇聚好的国道。

作者简介

徐茹

少儿教育专家

南一鹏先生 经纪人

目录

章 南拳之乡地团叶
第二章 南家得子小“银奶”
第三章 “银奶”母乳到七岁
第四章 童年多病常做梦
第五章 玩索诵读得启蒙
第六章 严父慈母树家风
第七章 功过格里记“功”“过”
第八章 体弱少年偷习武
第九章 仗剑需交天下士
第十章 遭遇抢劫家境变
第十一章 “背榜”旁听遇恩师
第十二章 自修三年住寺庙
第十三章 一心习武离家乡
第十四章 远赴杭州学国术
第十五章 “四眼和尚”结好友
第十六章 救助同乡竟被骗
第十七章 寻找剑仙遇奇道
第十八章 苦习夺冠追宏愿
后记 一生追寻成传奇
附录
南怀瑾大事年表(1—17岁)
南怀瑾经典语录

精彩试读

章南拳之乡地团叶

“哼!”“哈!”“嘿!”无论是在刚泛起鱼肚白的清晨,还是在树梢被橘 红的夕阳染红的傍晚,只要一走进地团叶村,还没看 见人影就先听到一阵阵短促又有力的叫喊声!初来乍到的人,听不清这些人喊的是什么,于是 驻足聆听,猜测他们的行为。叫喊声在带着咸腥味儿 的微风中此起彼伏,在轻摇慢晃的树影中此消彼长。举目望去,薄雾一样的霞辉笼罩着树木和房屋,远处 的景色变得影影绰绰, 为这古老的村落增添了浓郁 的神秘感。

进入村子,随处可见赤膊的人们在树下、在房前 屋后打拳习武。他们时而弯腰弓背,时而蹲立俯身, 个个筋脉绷鼓、肌肉隆起,动作快速有力,呼呼带风 。从招式和力道上观察和判断这些人的武术,他们练 习的应该属于南拳。没错!自古以来,浙江乐清的地团叶一带,就被 称为“南拳之乡”。习武健身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 日常习惯。

地团叶的南拳古朴独特,这一特点的形成得从地 团叶的地理位置条件说起。
地团叶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属于温州管辖区内, 紧邻福建省。这里属于沿海丘陵和平原地带,地势平 坦,河道交错,东临乐清湾直至东海。地团叶的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的影响明显,全年四季分 明,温和湿润,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因此,地 团叶的海产丰富,河海交通顺畅,居民们也靠海吃海 ,多以捕鱼为生。

古代时,海边的渔民经常受到海盗和外寇的侵袭 ,他们为了抗击海盗和倭寇,保卫家园,从而练就了 南拳这一独特的拳种。南拳的特点是出招迅速、出其 不意,力量充足,反应敏捷,动作干净利落,腿、脚 、掌、指、臂、肘等的运用花样繁多。也就是说,这 一带的南拳是从古代的实战对抗中逐渐形成并延续下 来的,具有实际的抗击能力, 不是摆架势的花拳 绣腿。

地团叶的历史沿革也对地人习武的日常习惯有 深刻的影响。时,乐清县城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初 的居民是在北方人口不断南迁时涌入的,致使地人 口迅速增加,而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从北方迁到福 建,再从福建来到浙南地区的。地团叶氏就是在这次 人口迁徙的洪流中,于元末明初时期,从福建福清沿 海路抵达乐清的,然后在翁垟一带落脚,形成一个以 姓氏血缘为纽带的聚居点。叶氏一脉在这里传承了 600多年。他们开垦、种植田地,建造房屋,发展水 利、交通和医药文化等。地团叶的实业经济发展体现 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盐业、黄杨木雕、蛎壳业和 蛎灰生产等,都是其他乡村不曾见到的。

虽然地团叶是一个濒临东海,在滩涂上 建立 的村庄,但是在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有了私塾。叶氏 家族在自己的村庄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村里清 一色都是叶姓人家,一些叶家的小孩甚至以为天下只 有这一个姓氏呢! 地团叶的5个自然村分别是曙光、地盐、后岸、 前岸、桥头,它们的形成有着各自的特色。据说, 先落脚的叶氏祖先生了5个男孩,这5个男孩长大后再 次传承香火,这样子子孙孙延续下来,形成了5个聚 居点,分别称为大房、二房,以此类推至五房。大房 的子孙所在的自然村就是桥头村,祖先的祠堂由大房 负责主持,因此宗氏祠堂及家庙坐落于桥头村,经济 生活及日常生活围绕这里开展。自此形成了一个以桥 头村为中心的地团叶大村落。

血缘相系的5个自然村相互融合,边界很难界定 ,而整个地团叶的轮廓则相对清晰:两条主要街道, 五条次要街道,一条汇入大海的河道。岸边就是防洪 堤,也是农历八月十五的观潮胜地,海水翻滚,海浪 拍岸,极为壮观。

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地团叶的居民多以叶姓为主 。后来,村里搬来了南姓一家,主人姓南名光裕,字 仰周,号化度。这家人很快就入乡随俗,并开起了一 间杂货店,既卖米面油盐,也卖布匹鞋袜等。这位主 人为人正直,又乐善好施,广交村民,加上他勤劳、 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逐渐兴旺。由于南姓人家少 ,因此,一提到南家的店铺,很多人都知道。逐渐地 ,地人都尊称他为仰周先生。

卖贝商城 推荐:《少年南怀瑾》(编者: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