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全传》(王荣湟|责编:胡宝亮)-图书推荐

内容提要

他是岭南豪杰,在国家危难之际,洒血请缨,置身辽东战场。他英勇无畏,敢战敢胜,宁锦城下鏖战,成就不朽功名。他忠肝义胆,忧国忧民,却被崇祯帝视为叛徒而惨遭磔杀。他的一生有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令人遗憾的错误,三百多年来议论纷纭。推崇他的人誉之为影响明亡清兴的英雄人物,仇视他的人诋之为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不论人们怎么说,他短暂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明清战争史上谱写了一曲爱国者的悲歌。 本书详尽地叙述了袁崇焕的生平,是一部内容翔实、考证精细、雅俗共赏的佳作。

作者简介

王荣湟,1988年生,福建晋江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政治史、军事史,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序一(李治亭)
序二(何孝荣)
前言
**章 洒血请缨
**节 东莞士子
一、寄籍藤县
二、科考中式
第二节 明朝在辽东的败局
一、女真的崛起
二、晚明的衰落与辽东军备的废弛
三、后金进兵辽东
四、广宁溃败
第三节 从知县到边臣
一、邵武知县
二、单骑阅塞与请缨守关
第二章 辅佐孙承宗
**节 监军山海关
一、王在晋的守关方略
二、力驳王在晋之议
三、孙承宗巡视边塞
四、倡议守关外的贡献
第二节 备兵山石
一、修营房筑坚城
二、建策防守宁远
三、处理其他军务
第三节 备兵宁前
一、巡阅海岛
二、父丧夺情
三、与孙承宗的交谊
四、独卧宁远孤城
第三章 巡抚辽东
**节 宁远奇捷
一、战前准备
二、指挥宁远之战
三、明军胜利原因分析
四、擢为辽东巡抚
第二节 守辽新策略
一、“守为正着,战为奇着”
二、“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三、“抚西虏以拒东夷”
第三节 诸案是非
一、将帅失和的风波
二、吊丧之计
三、“款为旁着”的用心
四、为魏忠贤建祠
第四节 宁锦大捷
一、和谈破裂
二、指挥宁锦之战
三、愤慨乞归
第四章 督师蓟辽
**节 众望所归的奇男子
一、落职归里
二、复出督辽
三、参与光孝寺盛会
四、赶赴京师
第二节 “五年复辽”的构想
一、平台召对
二、战略分析
三、心理分析
第三节 复辽的战争准备
一、平定宁远兵变
二、修整关宁军备
三、招抚察哈尔部
四、拉拢朵颜部
第四节 力主和议
一、继续主持明金议和
二、明金议和的动机分析
第五章 斩杀毛文龙
**节 定斩帅之计
一、骄横跋扈的岛帅
二、诛杀毛文龙之计的确定
第二节 斩帅驭军
一、双岛斩帅
二、对东江镇的善后
第三节 斩帅原因辨析
一、“斩帅践约”说
二、忌功报复说
三、党争指使说
四、叛谋泄露说
五、艰难抉择
第四节 斩帅之争
一、斩帅的影响
二、时人对斩帅一事的评价
三、毛文龙案反复的原因
第六章 悲惨结局
**节 疏防蓟镇
一、遣兵备蓟
二、后金军犯蓟入塞及责任归属
第二节指挥“己巳之役”
一、率军入援与血战京师
二、被逮下狱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牢狱之灾
一、作书招祖大寿
二、定罪“谋逆”
三、磔杀西市
第四节 被杀原因辨析
一、“反间说”考辨
二、“党争”“宵小陷害”论考辨
三、钦定罪状考辨
第五节 袁崇焕案的影响
一、对崇祯政局的影响
二、对辽东边防的影响
第七章 身后评判
**节 清前期袁崇焕案的反正
一、明末清初私史的诋毁
二、明末清初同情、推崇的声音
三、反间计的曝光与袁崇焕案的平反
第二节 籍贯、后裔的争论
一、籍贯之争
二、后裔之争
第三节 后人纪念
一、东莞张伯桢父子的极力表彰
二、民间的纪念表彰
第四节 遗著传世
一、遗著的源流
二、清代的流传脉络
三、民国以来的搜集整理
四、留存散失情况及原因
第五节 清末以来的研究概况与学术界的英雄崇拜
一、清末民国的研究与英雄崇拜倾向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研究
第八章 社会关系与历史地位
**节 家庭生活
一、家世背景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婚姻、子女和家庭关系
四、守辽事业对家庭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交往
一、与上司的关系
二、与同事的关系
三、与僚属、幕友的关系
四、与朋友的关系
五、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性格、能力和历史地位
一、鲜明的性格
二、有特长有不足的军事素养
三、功过评价和道德评价
四、民族英雄与爱国将领
附录
附录一明末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东江历任督抚镇道官表
附录二袁崇焕年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试读

**章洒血请缨 17世纪初,在辽阔的东北土地上,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诸部,建立政权,向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发起挑战。而此时的明朝,朝政 腐朽,边备废弛,在后金的猛攻下,屡战屡败,东北边防遭遇**危机。明朝有志之士纷纷请缨,为挽救危局而尽力。
**节 东莞士子 在崇尚读书做官的传统社会中,科举中式是读书人入仕的正途。作为科甲出身的东莞士子,早年的袁崇焕和其他士子一样致力于读书应试,不过他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早期经历颇有与众不同之处。
一、寄籍藤县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①,明万历十二年 (1584)四月二十八日戌时生于广州府东莞县水南乡的一个商人家庭。② 袁崇焕先祖来自山西历山,累迁福建建化,江西雩都,信丰,广州南海, 后族支定居东莞茶园,温塘等地。袁氏宗族世代务农,至袁崇焕祖父袁世 祥,定居东莞水南袁屋墩,即今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袁世祥生二 子鹏生三子,长崇灿,次崇焕,三崇煜。子腾生二子,子子,长子鹏,次子腾。
①袁崇焕的籍贯是人们争议的焦点,长期以来有广东东莞,广西藤县,广西平南某种表示,东蔸说是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观点。关于袁崇焕籍贯争议,第七章有专节论述。
②《袁督师遗集附录》,转引自陈伯陶:《明季东莞五忠传》卷上《袁崇焕传》,沉云龙选辑:《明清史料汇编》第8集第7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第3页; [明]董应举:《崇相集》卷六《序二新宁陈侯覃恩序》,《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0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294页。按《新宁陈侯覃恩序》称“侯与袁公生同地”,这个与袁崇焕“厚善”的陈姓人为谁待考;明代新宁县有两处,一属湖广武冈州,一属广东广州府,此“近海多警”的新宁为广州府属新宁县,为弘治十一年析新会县所置,袁崇焕既然与陈姓人“生同地”,则出生在广州府东莞县确切无疑。

卖贝商城 推荐:《袁崇焕全传》(王荣湟|责编:胡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