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南海百年风云人物》(何正华|总主编:张良福)-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何正华著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南海百年风云人物》一书,正是浓墨重彩再现李准巡视命名西沙群岛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事件,塑造李准这位在坚定捍卫中国南海岛礁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做出伟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形象,以确凿的史实资料、物证人证等,向 社会再次证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目录
引子 “邻水岛”设三沙市 地名碑上刻李准
章 神奇邻水育奇才 诗书传家山水源
一、母亲奇梦生李准 祖梦寇准取孙名
二、母爱如山家教严 黄荆棍下出好人
三、白鹭乌鸦七岁对 从小背读孔孟经
四、官父诗书传家风 苦读励志习字文
五、开发矿业富乡梓 父母化险匪乱平
第二章 八省督抚争能人 募银千万救灾民
六、十七随父广东行 上京科试累不应
七、慈母德配堪千古 千里扶柩回乡邻
八、募捐筹银逾千万 八省督抚争相请
九、救民水灾修黄河 鸿章之洞荐奇俊
十、八国联军索巨款 无力找李准
第三章 钱局厘金大改革 海防统巡挑五职
十一、首职钱局大改革 再兼海防善后局
十二、总办厘金挑三担 广安水军护官银
十三、父亲义葬六君子 矿务大臣督四川
十四、千里送父归故土 忠孝两全父子心
十五、铁路总办兼五职 统领三江巡防营
第四章 御封果勇巴图鲁 南海人盗三连平
十六、李准奇遇得三怪 文宫逼成武将军
十七、南海大盗数区新 一战成名朝野惊
十八、敢将匪首变将才 逼降巨匪李北海
十九、江洋大盗林瓜四 立堂树旗斗官军
二十、追逃行动赴澳门 引渡归案终受审
第五章 慈禧破格提数级 水陆提督担大任
二十一、慈禧召对显才华 水陆提督担大住
二十二、黄埔军校练水师 加强海防百废兴
二十三、添军舰大清巩固 无线电现代用兵
二十四、长治久安民自卫 治安联防官卫民
二十五、黄冈钦廉平大乱 朝廷权斗贬总兵
二十六、人骏伯乐保李准 十万大山安百姓
第六章 西江主权争夺战 逼逐英舰出南海
二十七、各国商船屡遭劫 英舰趁机侵西江
二十八、满河华船挂洋旗 拨乱反正龙旗升
二十九、官民同仇逐外夷 事关国权商亦争
三十、逼退英舰出南海 领事提督夸李准
第七章 捕扣日本 船 首爆抵制日货潮
三十一、捕扣日船吓葡警 大案日葡惊
三十二、恐日惧美朝廷软 谢罪赔偿国耻新
三十三、抵制日货怒火烧 重刨日本英美笑
三十四、首相内阁烧倒台 日本认输脸丢尽
第八章 东沙亮剑驱“岛主” 一锤定音永无争
三十五、南海惊现“西泽岛” 英国“点水”是东沙
三十六、怒下日旗驱岛主 拍照取证逮现行
三十七、毁尸灭迹祖宗海 渔民护岛抗入侵
三十八、内外史书加血证 日媒逼政要“公平”
三十九、亮剑及时主权定 一锤定音永无争
第九章 巡视命名勘西沙 确立主权百年证
四十、甲午败将破木船 巡视西沙生死行
精彩试读
二、母爱如山家教严黄荆棍下出好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让曾祖母的预言变为现实,然不是靠梦,主要还是靠祖父说的那样“须善教,勿令自废弃也”。
纵观李准一生的诸多 品质,首先源于从小受到母亲严格的家教和后来为官之父的言传身教。
父亲李征庸,号铁船,是同冶七年戊辰(1868)举人,24岁上京应礼部试未中,留京数年边求职边求学,家里重担自然落在母亲柔弱的肩上。
母亲王氏名秀香,是邻水县太和乡河水坝兴隆湾花房子人,中医王宗玉的三女,庚戌岁正月十一戌时生于太和场河水坝药铺。王秀香知书达理,聪颖贤淑,尊老爱幼,乐善好施。外要忙碌农活,内要操持家务,上要孝敬老人,下要管教李准。
母亲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的中国式传统教育理念,对李准既妈又爹,要求十分严格,教育李准要律己严、待人宽。
祖父常带李准出去看农民干农活,王氏就用“业精于勤荒于嬉”来教育李准。
“先母教子以严。每日除随先王父、先王母出外课农观稼外,从不许外行一步。如口出一恶言,必责之,衣履不整洁,亦责之。”“一日,偶于过厅之门限上坐,从兄锡之从后扳之,仰跌于地,后脑墳起如鸡卵,痛极而泣,奔告之先母。曰:‘门限为人所出入之地,谁教汝坐门限上?宜有此跌。’决不责及锡之,反痛责准之不是。”“是年正月初旬,本场柑子铺开市(四川谓新年 个赶场日为开市),随族叔祖名桂元者,赴场上看热闹,吾乡谓之赶场。族叔祖给制钱二十枚,携至文武宫庙前之卖糖人者,一文钱即可一转。所得有龙、有鱼、有瓜果,小人之类甚多,插于草制蜡饼之上,捧之而归,以白先母。先母令准跪下,责之曰:‘据尔所说,乃赌博之性。小孩子竟敢如此,长大何事不可为?’责打数十而止。余每受责不敢号,号则 责之,盖恐惊动两重老人也。”李准7岁那年冬天,偶随从小由李准母亲养大的堂兄李绍基,赴四五里外的柑子铺太白楼中闲玩。“天晚不能独归,饥欲得食。绍基买猪肉四两作汆汤及小炒,及煎豆腐两味,同食便饭。先母怒曰:‘小孩子家,动辄就在街上打平伙(吾乡土话,以数人合食酒饭曰打平伙),开奢靡之渐,长大尚堪问乎?’责令跪而打之。先母曰:‘似此妄费钱财,非严责不足以儆将来。’鞭笞交下,绍基兄以身蔽之曰:‘事诚在我,与弟无涉。母无责弟,责儿可也。’先母乃止,令同起。”“有嫡堂叔名佑文者,得唱本一卷以给准,准不知好歹,正念至‘大舜耕田。老生上,唱……’,为先母所见,大怒,即责曰‘小孩子初经识字即看唱本,长大尚堪问乎?’责打数十,长跪橱下灶君前,犹必令誓不看闲书,乃已。准非敢自矜聪慧,实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