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破桥)-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破桥编著的《苍蝇》是一部回顾历史、反思历史、拷问战争和人性的抗战长篇小说。在战争狂人的眼里,中国人、日本人、犹太人都不过是一只苍蝇而已。故事跨度60年,南京——哈尔滨——缅甸——广州——青岛——美国加州——日本长崎。 爱情、亲情、兄妹情、异族情……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逼真细腻的心理描写、出其不意的故事发展……
内容提要
《苍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农妇王嫂与一对日本夫妇之间的爱恨情仇,突出了战争的罪行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各种伤害。文中的出场人物都是战争的受善者、牺牲品,他们有的遭遇屠杀以致家破人亡,有的被残忍地进行活体实验,有的感染细菌疾病夭折……《苍蝇》作者破桥通过对出场人物悲惨境遇的描写,在拷问战争和人性,指出在战争刽子手的眼中,出场人物都是任人虐待、任入屠杀的苍蝇而已。
精彩试读
1自从王大学会走路以后,就挺有主意的了。在老王这块儿地上没一处没有他的脚印,随时吃随地拉,往往是一步一口,爱哪儿拉就往哪儿拉。这就是开裆裤的方便。只要不拉在屋里或过道上,就没人说他。庄里的牲口全是那么干。对庄稼好,腐烂了早晚都变成肥料。
虽然王大在这种随性的环境下长大,可他没变坏。没多大年纪他就帮着大人扫院子、喂鸡鸭、拾蛋。没人叫他这么做,全是自发自动的。从小没挨过骂,只有那么一次。他妈见他在撕苍蝇的腿,就绷着脸喊过去:“你在干吗,王大?”“我要看它没腿会不会飞。”“你这孩子怎么会想出这么个鬼主意?它没犯着你,就别惹它。它惹你,就打死它,别让它活受罪。苍蝇也是条命,也会觉得难受。你愿意人家揪断你的腿吗?”“那只是一只苍蝇而已!”老王听了忍不住要插一嘴,“你怎么说的像是天要塌下来似的?唉,别老唠叨他了。长大了他自然会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咱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地,已经不是一般的佃农了。这孩子有的是时间去摸索。再说,种田能有多大学问,他了家,自然会懂。” ,一个穿灰色长袍的过路司爷老先生停下来歇脚。老王唤王大却盯着王大那双手看了又看,再上下度量了集的农民掂量着正在拍卖的牲口似的。然后“老先生,哪儿的话。”老王来不及否认。孩子赞不得,要给老天听见了没准儿会把孩子抢走。这年头,不犯着老天还真不容易。于是老王把嗓门又提高了些,好让老天也听见:“这孩子连条黄狗都不如!”“看他那双细手!”老先生用他那有两节手指长的指甲指着说,像是 没听见老王的话。
“那双手,”老王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什么事都不能干,碰什么抓什么。”“合适抓笔。”“你别说了,他连扫把都抓不正。”“扫把对这双手来说是太粗了,这是干细活的手。孩子今年多大了?”“正是连狗都嫌的年纪:十岁。”“该是上学的年纪了。”“老先生,您饶了俺吧,别拿我们乡下人逗乐了。”“你该送他上学了。”老先生一本正经地说,语气里 没有开玩笑或是奉承的意思。
“上学干吗?”“孩子看起来挺聪明的。”“是吗?”老王似信非信地向王大瞅了一眼。嘿,老先生像是没说错呢!就这样,王大进了县城的小学。可是他没有待下去,只念了一年,而且在这一年里他没有 不抱怨。
首先,每天上学就得走上一个小时,回家又是一个小时。不是被雨淋成个落汤鸡就是被汗湿透了背,累得连跳进路边的小溪游水的兴致也没有了。 难忍受的是那帮城里的小家伙:已经一年了,他们还在拿他的光头、光脚、打补丁的衣服和满身猪圈的味道开玩笑。王大每天都是含着泪回家。
“我不要上学!”“别理睬他们,”王妈总想安慰安慰这孩子好好待下去,“打补丁有什么不对,难道你要穿有破窟窿的衣服不成?鞋!就算你有鞋,你能怎么办?别说跑了,你能穿着鞋走路吗?下雨怎么办?再说光头又怎么样?我说啊,你跟他们玩在一块儿可得心,他们的头发里准长满了虱子。猪圈味总比他们胶皮鞋里的臭脚丫子好闻多了。说实话,我家的猪比那批小瘪三干净多了。你看它们在这边吃,在那边拉,分得清清楚楚。再说你爸每天都用水冲它们。”王 话对王大不起任何作用。王大每天还是泪汪汪地回家。
谢天谢地,孩子的抱怨有 总算被接纳了。第二年,老王就没再送王大到县城去上学。尽管王妈极力反对,老王还是把孩子送到罗师父那里学徒学木匠活。老王想,学徒和学生差不多,只是方式有点儿不同。再说,使用钻、刨、锯、凿的学问要比抓毛笔高明多了。那长袍老先生不是说王大的手是该做细工的手吗?什么活儿能比做家具和雕刻 细?可是王大对学手艺也没有好感。学徒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所谓的学徒训练在王大到了师父家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了。从天亮到灭灯,他就没停过。不是打水、捆草、扫地,就是倒垃圾和洗全家的衣服。这些活儿王大在家里从来都没有干过。回想起来,在学校的日子好过多了,他甚至宁愿忍受同学的嘲笑和恶作剧。
王大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被提升的,可是提升后他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只是额外需要熟背一些一句也不懂的绕口令。
什么:勾一,股一,股上加四成一就是弦;勾一,股二,股上加二成四就是弦;……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