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狼烟(一个空军上校的国防沉思录)》(戴旭)-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戴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从军事领域到历史、政治都能敏捷地抓住问题的要害所在,并进而发现与其他相关问题的逻辑关系。比如“韬光养晦”属于 战略机密,属于国之利器,而“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被人窥破是一回事,但诸多学者竞于各种公开媒体视频报刊上竞相谈论学习体会,赞其英明伟大,木讷之极沦为玩偶而不自知,唯戴先生一针见血,指出是 战略泄密,以后慎之、戒之!他从一场陆军机步师演习中看出中国陆军的某些战略迷失;他在一种退役战机的身上,发现了 为何落后于其他大国空军的根源;他认为太空是未来战争制高点和大国崛起的新机遇。他从航空母舰到 总体战略设计,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先后顺序、工业布局、金融战略到GDP质量与 强盛、围绕军事现代化的相关领域的几乎所有要点都被一一指出,可谓全局在胸、洞若观火。他提出中国军队应该摒弃黄色国防产物的“刺猬战略”,代之以海洋和天空为背景的蓝色国防观的“鹰击战略”,并进而提出中国沿海应前推3000公里安全地带,从而在理论上给未来 军事大战略提供了明确的航标。

内容提要

百年磨一“剑”,隐藏在F-22A后面的美国隐形空军计划,美国军界的新“闪电”梦想:“一个小时打遍 ”,未来战争:直接打击政府首脑,俄罗斯:大刀阔斧取消大军区制电子屠杀与电子暗杀:战争形态演变与西方社会的霸权优势。这部军事、政论文集,涵盖 、 、政治、军事,纵贯历史、现实、未来,映衬出作者宏阔的视野和内在逻辑的严密。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研究军事理论的思路也一样:有全局的观点,才能看清局部;以历史的眼光,才能眺望未来;以政治的角度,才能透析军事。

目录

将军寄语
将军寄语
将军寄语
序一位具有大师气质的战略家
战略篇
篇大国崛起需要顶层设计
一、技术变革决定社会变革是基本规律
二、制造业是制造强国的“车床”
三、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和本意
四、隐秘的战略意图和清晰的战略方向是成功的保证
第二篇大国崛起要保持战略的连贯
一、近代成功大国的历史经验:宏伟的战略设计和持之以恒的连贯实施
二、近代中国发展停滞的教训在于没有明晰的战略方向
三、找准中国发展战略中永远不变的基点
第三篇 中国军事转型应指向天空和大海
一、近代大国崛起中军事转型的共性模式:从以陆军为中心到以海军为中心
二、军事转型的方向和进度,直接决定 发展战略 的成败
三、近代中国军事转型的迟缓和失误,导致 和民族的 灾难
四、未来走向大海的中国军队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力量
第四篇太空:大国崛起的下一个机遇
一、走向海洋是历 大国崛起的共同机遇
二、奔向太空是大国崛起的下一个机遇
三、世界正在进入太空地理大发现时代
第五篇房地产支撑不起大国崛起
一、标志一个 现代化程度的是产业制造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
二、什么是中国的“支柱产业”
三、从战略高度认识房地产业畸形发展的危害
四、 现代化发展要有整体战略设计
第六篇中国发展战略产业须防 暗算
一、战略产业是 发展、国防安全的根基和支柱
二、中国战略产业发展是某些 刻意遏制和阴谋暗算的重点
三、“运十”教训值得记取,对外合作须防陷阱
第七篇中国没有争霸世界的意识和现实地理条件
一、中国没有称霸世界的历史传统
二、中国尚未奠定作为大国崛起的国体基础
三、强国环伺的地缘现实已没有中国扩张为世界大国的空间
四、中国即使恢复以往在亚洲的地位,也只是通过和平方式和文化的力量
第八篇中国发展航母意义重大
一、航母是一个 实力的军事符号
二、航母制造可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
三、拥有航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和平肩负 大的责任
第九篇海洋·航母·中国
一、西班牙舰队的失败送进英国人耳朵里一个什么秘密
二、一头大象不管是走向森林还是走向原野,它都是大象,不会变成狮子和老虎
三、一支现代海军在 中的作用是什么
军事篇
篇警惕,信息化闪电战!
一、新型战争二十年孕育一代
二、信息化闪电战,中国如何接招
三、近来高技术战争孕育了信息化闪电战
四、美国军界新“闪电”梦想:“一小时打遍 ”
五、信息化闪电战的四个波次
第二篇新战争时代来临
一、战争样式演变的轨迹:从军队对军队到军队对国民
二、未来战争:直接打击政府首脑
三、丛林法则重新盛行,世界将 加混乱
第三篇新军事变革正催生新型军队
一、新军事变革事关 发展和命运的生死“豪赌”
二、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已进入 的、关键性的质变阶段
三、各大国都在 新军事理论和学说,全力打造新型军队
第四篇 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军队
一、中国需要新型军队的四大理由
二、建设新型中国军队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五篇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
一、新型中国军队应该具备七大战技指标:灵、远、高、快、准、狠、新
二、新型中国军队基本构想和战役设定
第六篇俄军改革镜鉴
一、历史
二、现状
三、 军改动因
四、俄军改前景
第七篇从反攻、固守到决战境外—— 军事战略全解析
一、 现行军事战略的形成轨迹:从蒋介石“反攻大陆”、蒋经国“攻守一体”到李登辉“防卫固守、有效吓阻”
二、台军现行战略的“六大思想”:“联合”作战,全军破敌;层层设防,扩展战场;本岛守卫,“狼群战术”;首先海空拦截,其次陆上决战;以攻辅守,主体“反制”及反非正规登陆
三、现行战略思想指导下的台军战术:空降与反空降——空袭反空袭——反封锁抗登陆
四、 21世纪军事新战略
五、从《孙子兵法》看陈水扁“境外决战”的资格
第八篇今世界军事列强大“检阅”
一、美国:加速锻造 军事实力——打造信息时代的 帝国
二、德国——新军事变革的后来居上者——取消陆海空三军体制的做法具有世界性的引导意义
三、俄罗斯:大刀阔斧取消大军区制——苏式军事体系 的开山鼻祖准备脱胎换骨
四、新军事变革的尾随者——日本野心不小,印度步伐 急
第九篇 中国正面临核武时代以来 战略威胁
引子:第27中队入侵!
一、中国将面临自核讹诈之后 重大的战略威胁
二、百年磨一“剑”:隐藏在F-22A后面的美国隐形空军计划
三、隐形空军将“刷新”现代常规战争样式
四、如何应对隐形空军时代的挑战
第十篇小分队大文章
第十一篇中国需要空中骑兵军团
一、救灾行动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进步和战略空运能力的巨大不足
二、中国陆军需要成建制、成系统的现代化空中突击部队
三、思考:为什么我军装备的直升机如此之少
四、下一步我军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空中骑兵军团
第十二篇俄罗斯将 反击美国
回望篇
篇旌旗呼啸——倾听战争主体位移的足音
一、战争的演进曲线突然急剧转向
二、核对峙:常规战争质变的转折点
三、现代军事技术首先消灭了传统陆军
四、跨越“核门槛”的空中力量——传统战争的否定之否定
五、现代战争与传统战争的根本不同点
第二篇百年断想:飞行时代和空中战争
一、3000年的梦想和8年的噩梦——从飞机的出现到空军诞生
二、天空对大地的颠覆:空中力量对传统战场的影响
三、空中力量的新翅膀:战争灵魂深处的静悄悄的革命
四、这是一个战争样式迅速变化的时代
第三篇伞降型空降兵没有战役价值
一、空降兵是机械化时代浪漫想象的产物,16战4胜的实践结果,证明空降兵没有战役价值
二、现代信息化战争已没有传统空降兵战役使用的环境条件
三、无效的军事力量——空降兵为何在今大国中依然得以保留
第四篇歼-6反思:光荣背后的锈斑
一、歼-6征战简史:25年驰骋南中国上空
二、在歼-6这块里程碑前, 再没有走出多远
三、歼-6为什么成为新中国头顸上30年的“钢盔”
四、越南战争中美国是怎么运用空军的
五、并非拷问历史:1974和1979年中国为什么不用空军
六、 的镜子:看看以色列是怎么“玩”空军的
七、美国人的“ 之谜”
八、大陆军主义掩盖了空军的本性
第五篇中国“大 仗”的历史和世界价值
一、广岛,那个被熔化的日本人只留下了影子——世界核时代的历史冲击波
二、 震回了李宗仁——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世界意义”
三、300年历 一次追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中国核战略胜利的深刻含义
四、精神的威力——中国的“核长征”留下了什么
第六篇海殇:中国称霸海上
一、从中国人 自豪的航海家郑和说起
二、四万万人齐下泪
三、谁来还账
第七篇想起虎门那门
第八篇 “9·11”对传统战争模式的撞击
一、新型战争和新型对手——美国庞大的武装力量 次力不从心
二、蝎子与老虎的游戏:弱者也可以进攻
三、战争不再制式化——隐形战争对隐形
四、偏方治大病——非军事手段的战争效果
五、美国并未真正重视“9·11”在军事上的挑战
六、美国 “愚公”能搬走 恐怖主义的大山吗?
七、“9·11”对世界军事的撞击
忧思篇
篇 “二战”60年祭
一、世界与中国——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 不能扮演中国的角色个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在其他好战、爱冒险的民族的进攻面前是肯定要衰败的”
二、中国与日本——整整71年,中日两个民族在近代的对抗,有间歇但从未间断过,在这条血淋淋的漫长直线上,箭头一直是自东向西,从日本指向中国
三、历史与现实——“二战”在另外的时空以另外的形式还在继续,美国人说,只要日本不认真地反思历史,它就永远是它过去的罪恶所挟持的人质
四、回顾与思考:和平在哪里?历史的回声中,只有克劳塞维茨的声音 清晰:“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
第二篇太平洋上的政治冰山——看破美、日、台军事同盟
一、同声相应——冷战意外孕育出了为祸中国的怪胎:美、日、台三方军事同盟的历史渊源
二、日本和“台独”各自想从联盟中得到什么
三、美国 大战略中的一小步棋:策应大中东计划——阻挡中国巨轮的大铁链——控制日本野马的新缰绳——防止中日走近的隔离墙——拴在台独脖子上的狗项圈——阻拦欧盟入亚的防波堤——横行太平洋的连环战船
四、东亚博弈:中、美、日、台三国四方的未来
第三篇菩萨心肠还是霹雳手段——“二战”中三大国对日战略点评
一、中国的“菩萨心肠”吊起了日本的胃口
二、斯大林的“霹雳手段”改变了日本的战略方向
三、美国先“霹雳”后“菩萨”:为了永远的征服
四、三国对日战略孰优孰劣,二战的历史已经作了回答
五、“二战”对日战略在俄、美今 战略中的延续
附录 眼中形势胸中策——读刘亚洲《大国策》
写在后面
跋:戴旭——中国军界年轻的思想者

精彩试读

章大国崛起需要顶层设计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事业。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向纵深挺进, 各种深层次矛 盾也日益浮现出来,而 上针对中国的误解、杯葛甚至敌意也日趋严重。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时,稍微冷静一下头脑,从 世界历史的角度重新打量前 现状,对于透过喧嚣、浮华的表象,认清未来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许有着某种启示意义。
一、技术变革决定社会变革是基本规律人类走出丛林,从原始社会进入农业文明,再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直到 进入信息时代,靠的都是技术力量的推动。世界近代九个强国的相继崛起中,技术原因功不可没。荷兰凭借平底船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靠着蒸汽机的发明横行世界大洋。比较而言,中国的落后,正是错过工业革命,在整体技术形态上和西方相差一个代次。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就是他们进行战争的方式。中国近代 一切政治和军事悲剧均由此而来。鸦片战争时中国 生产总值占世界GDP近1/3,大大高于英国GDP所占的约1/20,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大清帝国的GDP比日本高9倍,但甲午战争中仍然落败。1900年北京八里桥的一场战斗,英法联军仅以个位数的伤亡,就以大 、排 屠杀5000清军骑兵。从那时起,世界就不再以GDP,而是以它的科技研发能力和重要产品的制造能力作为衡量 强弱的标志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一度跌入二流 ,但由于技术实力特别是军事技术的强大,西方依然像对待世界强国一样尊敬俄罗斯。今年中国的CDP超过德国,很多中国人沾沾自喜,甚至很多媒体也喜形于色。鼓舞国民士气任何时候都需要,但不能自欺欺人。撇开一个13亿人的 超过一个8000万人口的 不值得骄傲的现实不说,世界并没有认为中国GDP名列世界第三,就是世界第三强国。世界经合组织7月17日公布首份对中国环境绩效评估,称虽然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环境标准却 接近某些贫穷 。社会综合指数,甚至在许多发展中 之后。 ,中国在世界上数得着的产业是烟、酒、纺织品、房地产业、玩具业。而西方 则是信息技术、制造业、能源、金融业。本质上这和年清朝以茶叶、蚕丝为主对外国纺织品、钢铁业的情况类似。只要中国在整体技术形态上没有“现代化”,中国就不会在社会面貌上现代化。
正是因为深谙技术变革的重要,美国近代以来,一直刻意采用重大技术项目拉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无论是“阿波罗登月”、“星球大战”、“信息高速公路”,现在的“千舰计划”、“一小时打遍 ”,本质上都是以此抢占世界新技术的制高点。日本、德国以小国之躯在二战中横行世界,靠的是在技术基础上的 实力,其在战败基础上的复兴,也是凭借现代技术。
中国要想实现崛起,也必须走技术立国之路。上世纪80年代,我们曾经提出过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四个现代化”,其实,这四个现代化说的就是一个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个根本抓住了,纲举目张,其他领域——包括政治,自然就会现代化。 现在提建设创新型 ,是看到了问题的根本。
二、制造业是制造强国的“车床”中国现在被称为“世界工厂”,几百年前的英国也曾经被这样称呼过。
但简单类比就可以发现,年英国是以自己的制造业,源源不断地为世界提供商品,从大型军舰到布匹零杂,几乎无所不包。 中国虽然也在为全世界生产,但大部分却是原料加工,或是按照对方的图纸和标准,联合生产占领 市场。在英国“世界工厂”的后面,是高度发达、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体系,是雄视 的强大舰队;比较而言, 的中国其实只是“世界加工厂”而已。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制造业,中国与世界都还有着巨大的差距。正是由于这个差距,中国在经济 化中的分工,是处在利润食物链中的 端。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使节看到英国林立的工厂和矿山,惊叹道:“经过梦中2000年,今后为国而谋者不可不发感于兹,不可不有所奋为。”这种急起直追的情绪感染了白天皇以下的整个日本。使节团回国后不久,日本便开始了“殖产兴业”运动,成为“维新”的 要务和“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基础。对比中日在那个年代的不同决策,可以清楚地看出后来两国不同的命运。早在日本酝酿明治维新之前,被鸦片战争打疼的中国已经开始了洋务运动。1876年,日本自造的 艘装甲快速 舰“清辉”号在官立东京石川岛船厂下水,排水量只有900吨,而同时期中国的江南制造总局已可建造排水量2800多吨的“海安”号兵轮。应该说中国这时的造船技术是 于日本的。但是,日本将“清辉”号的下水看做是日本海军历 “里程碑式的事件之一”,自此开始了自造军舰。而清朝决策者却感到造舰耗时费力,不如直接从英德等国购买现成军舰省事。一个是不惜成本来扶植自己的造船产业,一个是投机取巧想走捷径,中国同日本在造船工业方面的差距,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拉大。这一差距很快被放大为双方工业和社会形态的差距。到20世纪初日本已可以造出媲美欧美的重型航。空母舰和无与伦比的7万吨巡洋舰,而清朝由于在甲午海战中失败,被日本釜底抽薪,整个造船工业基础荡然无存,连带的中国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体系也胎死腹中。伴随着清朝的灭亡,中国近代 次现代化进程就此被断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确实有很大发展,但并没有达到初设想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都是人力密集型的低技术领域。 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 繁荣”,正说明这一点。中国不仅没有建立起现代工业生产和科研体系,在很多领域也不拥有 自主的知识产权。一些本应该成为“支柱”的汽车、航空、船舶、计算机等战略产业,也没有哪个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反而对国外技术形成越来越深的依赖。这种状况让人忧虑。
制造业是锻造强国的根本,战略产业是实现大国崛起的支柱,是基本的历史常识。作为顶层设计部门,必须始终清醒,买是买不来现代化的,反而有可能落人别人的 ,阻滞自己前进的步伐。美国之所以有 的工业和经济成就,与年美国政府引导铁路、钢铁和军工产业投资(投机)狂潮直接相关。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与合作研究系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大卫·科茨教授在对比了俄、美经济发展状况后说:“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美国资本家新富,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都是残酷无情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腐败的记录……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修建了跨越美国的铁路,盖起了现代化的炼油厂和高效率的钢铁厂。他们这么做,是因为通过这样的生产性投资,可以得到巨额利润。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作为一个发展主义 来运作……使得生产性的投资能有巨额利润。相反,俄罗斯的新自由主义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鼓励生产性的投资,这就是那里的新私有企业的所有者主要是窃取资源,而不是投资于新的制造设备的真正原因。”P1-7

卖贝商城 推荐:《盛世狼烟(一个空军上校的国防沉思录)》(戴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