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评传》(韩斌生|责编:程平//蒋倩)-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洪深,戏剧家,字浅哉,江苏常州人。早年留学美国,专攻戏剧。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戏剧活动,三十年代参加左翼戏剧活动,三十年代参加左翼戏剧活动,曾领导复旦剧社,戏剧协社。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推动了戏剧界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洪深评传》不仅记述了洪深生平,还对其成就及贡献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比较。
内容提要
本书由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教授韩斌生撰写,全书共分七章和附录,从身世、留学、戏剧表导演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其进步思想的形成与所采取的实际行动以及洪深其人和其作品对我国现代戏剧和电影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对我国大戏剧家洪深的一生及其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回顾与评析,从而给读者展示了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洪深。本书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因而本书史料翔实,考据扎实,可以给研究洪深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录
绪论 洪深——中国话剧和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话剧和电影艺术理论体系的初创者
中国影剧编剧及表导演艺术理论的奠基者
中国影剧批评理论建设与实践的开路人
**章 少年时代——清华剧星(1894-1916)
学子启蒙
清华剧星
第二章 到国外专攻戏剧的**人(1916-1922)
赴美留学
弃工从艺:到国外专攻戏剧的**人
归途立志:我愿做易卜生
第三章 话剧演出体制的初创(1922-1930)
初尝创作甘苦:《赵阎王》
话剧排演制度的创立
中国电影事业的先驱:洪深与明星公司
剧坛严师逢诤友
初创影剧新体系
第四章 在左翼戏剧的激流中(1930-1937)
投身左翼戏剧
农村社会分析剧的新开拓:《五奎桥》
在有声电影成长期的新贡献
投身国防戏剧的热潮
第五章 新戏剧运动的主要奠基者(1937-1945)
请缨亲赴抗日救亡演出**线
抗战剧《飞将军》的轰动效应
抗日救亡一线的戏剧官
剧坛名师桃李赞
半百华诞评洪深:中国新戏剧运动主要奠基者
第六章 黎明前的戏剧硕果(1945-1948年年底)
新创戏剧《鸡鸣早看天》
无畏的民主战士
专著《青红帮丛考》
导演术的新突破:执导《丽人行》
为影剧批评奠基
第七章 对新中国的奉献(1949-1955)
意外殊荣
文化使者与*后的奉献
永别时的心声
结语 洪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
洪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
20世纪前半期中国话剧的重要剧作家
在话剧排演中建立导演制和正规演剧体制的**人
影剧艺术理论和批评建设
中国电影事业(包括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开路人
中国进步戏剧、电影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活动家和***
桃李满天下的戏剧、电影教育家,**的大学教授
新***代文化使者
附录 洪深年谱(1894-1955)
参考书目
精彩试读
**章 少年时代——清华剧星(1894—1916)学子启蒙1894年(农历甲午年),洪深出生于江苏武进。
洪深的家乡武进原为吴国季札封地,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700多年的古城建设史和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武进先后诞生了19位帝王、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历****的“阳湖文派”“恽南田画派”和“常州词派”就在这里形成,可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
武进城里中河桥东南兴隆里关帝庙弄(即今常州市西狮子巷)的洪家大院一派书香门第气魄。两扇朱漆大门之上悬挂着一副横匾,上书“*生斋”三个斗方鎏金大字,是洪家先祖清代名人洪亮吉所书。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又号*生居士,清江苏武进阳湖(今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及第,清代中叶**学者、诗人与骈文家。洪深是洪亮吉嫡传第六世孙。
洪深,号伯骏,字浅哉、潜斋,曾用名庄正平、肖振魁。笔名有乐水、Shen Hung等。父亲洪述祖为这位长子取名“深”,学名“洪达”,可见其期望之殷,取字浅哉、潜斋,除了故表谦逊,还有勉力追求学问功名之意。
洪深的生母是张玉英,洪深有一妹(名不详)为同母所生。此外,洪深大弟洪济、小弟洪演、妹洪汾,皆为同父异母所出。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即农历庚子年),洪深7岁,开始发蒙,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