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范模林廷瓛》(编者:林昌福//林卓才)-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林廷瓛,状元林召棠称其为“百世范模”,翰林陈兰彬称其为“南国伟人”。《百世范模林廷瓛》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廷瓛公的历史和他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弘扬乡贤公林廷瓛留给我们的诸多优良传统,特别是尊师重教、刻苦励志、仁义至善、清正廉明、勤政爱民、勇于担、改革创新、谦虚包容、德化风行的精神。

内容提要

《百世范模林廷瓛》详细记录了吴川名人林廷瓛传略和他所作的贡献,1490年登弘治庚戌进士。他生平笃志理学,著有《南峰诗集》。他不仅是白沙高足,进士及第,还入祀名宦,主祀乡贤,状元林召棠称其为“百世范模”,翰林陈兰彬称其为“南国伟人”。刊载了他作的诗歌和对联,还有明清名人对他本人的题赠等,内容丰富,为各级部门各行业及社会各界、海外人士等了解林廷瓛具有资料参考作用。

目录

一、百世范模
——林廷瓛传略
复杂的时代背景
地灵人杰的吴川
深厚的家学渊源
吴水岸边生秀木
江门名师育高徒
右军墨池子贱琴
走马苏建创新风
击玉敲金美诗章
年年香火祀乡贤
二、文光射斗
——林廷瓛的对联与诗歌
三、皇帝赠封
——明孝宗敕命四道
四、翰墨生辉
——明清名人的题赠
大儒陈献章赠诗
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赠诗
进士伦以谅赞
状元林召棠的序、传与对联
翰林陈兰彬的楹联与匾额
诗人李小岩的对联
五、诗书润泽
——林廷瓛对霞街林族的影响
秉全秉性续书香
连捷进士林闱阶
独占鳌头林召棠
后记

精彩试读

复杂的时代背景林廷瓛生活的时代,经历了明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诸朝。时宦官弄权,官场黑暗,政局不稳,社会动乱,民族矛盾尖锐,民生问题甚多,明朝已经在走下坡路。先是宦官王振干政,结党营私,剪除异己,挑拨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关系,操政控权,一改明朝鼎盛时期宣宗的正确政策,破坏了昔日的升平。民族矛盾激化,蒙古族瓦剌部乘机大举南犯,而王振又蛊惑挟持英宗亲征,自己却指挥失误,致使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明朝五十万大军覆灭,是为“土木之变”。及至宪宗即位,一方面表现出政治开明,例如接纳地方官员对林廷琳的老师陈献章(即陈白沙)的举荐,给他封官,但陈献章*终难酬壮志,上《乞终养疏》,返乡侍奉母亲。宪宗另一方面却生活腐败,并重用太监汪直,为其设特务机构“西厂”,让其掌握军机大权,陷害忠良,祸害朝政,危害社会民生。
明朝在急剧下滑之时,也有一段回光返照。那就是孝宗继位,改号弘治。他选贤任能,广开言路,处置奸恶,清除积弊,减赋轻徭,保持社会安定。故有史家认为,孝宗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堪称有所作为的皇帝。可惜好景不长,自弘治八年(1495)起,他热衷于斋醮炼丹,少问国事。到了他晚年,朝政*加腐败不堪。林廷瓛正是在这一特殊的时间窗口中举并步人政坛。皇帝曾鉴于他在永嘉做出的突出贡献颁发四道敕命,分别表彰他和他的父亲、母亲以及妻子。
至于明朝的科举,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明初,承袭宋元科举制度。洪武三年(1370)下诏实行科考,经郡试选拔秀才,乡试录取举人。第二年举行会试选取贡士,然后进行殿试,录取进士,并将他们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人,**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可是到了洪武六年(1373),因科考录取的进士很多都缺乏实践经验,于是朱元璋叫停科举。后来经过十来年的探寻,也没有找到*好的选材之路。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只好下诏恢复科举取士。洪武十七年(1384)礼部颁布了科举程式,规定“三年一大比”,明朝科举制度从此确立,明代历朝相沿。林廷瓛就是在这一制度下步人仕途的。明朝政治腐败,必然对科举产生影响。林廷瓛算是幸运的,考取了进士。他的老师陈献章虽然有才,而且德彰天下,却名落孙山。尽管如此,陈献章和他的学生还是为朝廷培养了许多科举人才,为**贡献了不少栋梁。
岭南文化是林廷瓛成才的土壤。岭南文化有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按广东社科院二级研究员王杰博士的说法,明代之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显著,书院如棋布,学术欣唱和,蔚成了体系独特的岭南地域文化。“有明一代文臣之宗”的丘溶以一部《大学衍义补》,数百万“治国平天下”之言,声播遐迩。江门学派之鼻祖陈献章,“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倡“心俱万里”,于“静坐中养出端倪”,被称为“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饮“真儒复出”之誉①。陈献章是广东**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他不但是一位卓有贡献的哲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正是陈献章开拓的书院教育,在岭南培

卖贝商城 推荐:《百世范模林廷瓛》(编者:林昌福//林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