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景唐传(播种者的足迹)》(丁言昭|责编:胡远行//张艳堂)-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丁景唐(1920—2017),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东吴大学、沪江大学,1944年从光华大学毕业。历任《蜜蜂》《小说月报》《译作文丛》《文坛月报》等刊物编辑。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历任中共上海市***文艺处处长、宣传处处长、新闻出版处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1979年起,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党组书记,上海编辑学会名誉会长等。主持编纂出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创作丛书》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20大卷(第三、四辑为顾问),其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著有诗集《星底梦》,评论集《学习鲁迅作品札记》《犹恋风流纸墨香一六十年文集》等。丁景唐先生是一位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有良知的现代知识分子,编辑出版岗位上的真正懂行的专家。他在工作实践上把这两种身份结合得很自然,很融洽,从实际意义上为**的文化事业、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是作者对其父亲写的传记。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丁言昭女士撰写的其父丁景唐先生的传记。丁景唐先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老社长老领导,由理论室出版其传记,责无旁贷。丁言昭本人即为传记作家,先后写作出版过萧红、丁玲等文学界名人的传记,由其执笔乃父丁先生的传记,质量保证之外,亦有史料丰富之便利。

目录

为《丁景唐传:播种者的足迹》序
一 松花江边
二 姑姑来了
三 初到上海
四 回乡奔丧
五 重回沪上
六 书中春秋
七 曙光将至
八 投身学运
九 光荣入党
十 《蜜蜂》飞来
十一 接受培训
十二 景玉良缘
十三 主编《联声》
十四 二进光华
十五 沪江读书
十六 发现《女声》
十七 结识关露
十八 **本书
十九 抗日之声
二〇 《小说月报》
二一 《译作文丛》
二二 《莘莘月刊》
二三 独此一期
二四 紧跟“时代”
二五 《文坛月报》
二六 文青联谊
二七 缘起《祝福》
二八 人黑名单
二九 谁是丁英
三〇 恩师掩护
三一 福利站长
三二 迎接解放
三三 光荣归队
三四 宣传岁月
三五 政治风波
三六 仅此一函
三七 瑞园留影
三八 影印史料
三九 南下见闻
四〇 潜心研究
四一 忠贞不渝
四二 赵丹“同学”
四三 编纂“大系”(1927—1937)
四四 顾问“大系”(1937—1949)
四五 劫后余生
四六 学习鲁迅
四七 父子共研
四八 茅盾赠诗
四九 跟随夏公

精彩试读

一 松花江边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还在全国蔓延,各地军阀还在你争我夺地混战。
这一年,一对年轻的夫妇随着一群操着浓重宁波口音的老乡,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浙江镇海江桥头下新屋(今宁波市北仑区),带着闯关东、发大财的美梦,先乘船到上海,再登上北上的火车。
虽来自农村,男的手却并不显得特别粗糙,因为他每天伏在木板桌上,是个做针线生活的裁缝,从来不到野外耕作;女的一看就是农家女,脸色不好,但长得眉清目秀。男的叫丁方骏,女的叫胡彩庭。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火车终于喘着粗气,停靠在吉林火车站。这群宁波人立刻被包围在北方话中,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真不知往哪儿走。幸亏同去的一位男士——胡彩庭的哥哥,适应能力强,没多久,就替姐夫丁方骏在殖边银行找到一份工作,庶务,相于现在的茶房。工资不高,但是可以养活妻子,一家人总算安定下来。
殖边银行由北洋军人徐绍桢、王揖唐、许世英创办于1914年1月22日的北京,总经理汪鹏年,资本金额二千万大洋,在上海、东北都有分行。殖边银行是为了扶助边疆金融力量。1916年上海分行倒闭,1919年军阀混战,张作霖买了股票,1924年其儿子张学良接管,改名为边业银行,但好景不长,1925年因受积案所累,被查封。

卖贝商城 推荐:《丁景唐传(播种者的足迹)》(丁言昭|责编:胡远行//张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