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出发(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口述历史)》(编者:朱洪海|责编:高爽|口述:谢雪萍)-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本书口述人谢雪萍,她是开国少将张学思的夫人,也是张学良的弟妹;★本书以历史亲历者谢雪萍的口述、**公开的《张学思自传》为主线,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系统、完整地叙述了张氏父子一门四将军,为何**张学思参加了共产党;张学思是怎么去的延安;张学思为何在抗战期间化名张昉;在冀中前线,夫妇二人经历过哪些九死一生;1945年,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二号命令》中,为何突然出现张学思的名字……★张氏家族百年往事,以及张学良鲜为人知的晚年生活等诸多内容**披露;★本书数十幅插图由开国元勋后人、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料研究会、辽沈战役纪念馆**提供;★书后扫码欣赏歌曲《在太行山上》,由北京开国功勋后代艺术团演唱;★舒朗的版式,双色印刷,增强阅读舒适感。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由谢雪萍口述、朱洪海撰稿的口述历史作品。谢雪萍18岁奔赴延安,是开国少将张学思的夫人,也是张学良将军的弟妹。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叙述了谢雪萍奔赴延安与张学思相识相爱,1940年,随张学思率领的“东干队”奔赴冀中前线,亲历了八路军在抗日前线血与火的斗争,以真实经历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坚持抗战的历史。第二,张作霖以及张学良时期的张氏家族状况。第三,对张学良的记述和回忆,尤其谢雪萍曾经两次去夏威夷面见张学良,有关晚年张学良的生活状态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为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抗日先烈们,书后扫码欣赏《在太行山上》,由北京开国功勋后代艺术团演唱!
目录
**章我歌唱延安
第二章大帅府里出来个共产党
第三章大浪潮底下浪淘沙
第四章乱世中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第五章延安:一个终点,一个起点
第六章延安式爱情
第七章从延安出发
第八章冀中前线,滚在刺刀尖上
第九章鬼子一下乡,人和兔子就换防
第十章漫长的突围
第十一章平西军区参谋长
第十二章天上掉下来个张学思
第十三章海军少将参谋长
第十四章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
第十五章张学良,英雄晚年就是这个样子
后记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
精彩试读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
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装,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1938年的冬天,一个矮矮的、胖胖的说话极快的年轻人,在他刚刚到达延安3个月时,用一支蘸满了**的笔,写下了上面这段话,这就是传诵一时的《我歌唱延安》。
这个矮矮的、胖胖的年轻人叫何其芳,这一年他26岁,已经是名动天下的诗人,两个月前,在他的请求下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也是1938年,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书中关于延安、关于延安的主人的种种描述和生动故事,吸引了诸多悲情抗战中知识青年的注意力。延安,一时成为抗战中国背景中流淌着青春热血的圣地,很多人就是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奔赴延安的,甚至有的人揣着这本书走到了延安。因为这样一本书,斯诺后来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飘扬在宝塔山上的抗战旗帜,吸引了在外强入侵下,渴望热血报国,甚至渴望以马革裹尸还的壮志换取国家命运转折的一代青年。
敏锐的共产党人立即把握住了这次历史性机遇,杨家岭土窑里的毛泽东说,大量吸收知识分子。9天后,***部长**在一次公开性的会议上跟进:“现在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我们也要抢,抢得慢了就没有了。”在这些一到傍晚就喜欢沿着延河水漫步的年轻人中间,有句话流传甚广,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