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杨丹丹|责编:傅可//董邦冠)-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躬耕于隆中时,曾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得到刘备大赞,力邀其出山相助。其后他竭力促成「孙刘联盟」,为蜀汉政权定鼎荆益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死后,诸葛亮肩负托孤重任,尽心竭力治理蜀地,他立法公平、执法严明,蜀汉臣民无不信服。同时,他平定南中,安抚地少数民族,为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诸葛亮为匡扶汉室,曾先后六出祁山,五次讨伐曹魏政权,*终病死于伐魏途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榜样。
内容提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县人。诸葛亮出身于官宦世家,父母早亡,少年时为躲避战祸,辗转流落荆州。后在隆中度过十年隐居生活,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为仕。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诸葛亮殚精竭虑,为刘备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占领荆州,夺取益州,打下三分天下的基础。诸葛亮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伟大的发明家。他推演兵法,制作出八阵图;还革新连弩,能连续发射十支羽箭;又制作木牛流马,为山地军事运输做出重要贡献。他一生谨慎务实,为政至公,兼有君子之德与忠臣之节。因为他的功绩和忠心,千百年来,广受世人称颂。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至今仍是后世学习的楷模。本书用一组故事,写出了这位政治家的不凡一生。
目录
导读
隆中隐居
三分天下
巧夺荆州
招贤纳士
治理益州
白帝托孤
平定南中
痛失街亭
接连北伐
鞠躬尽瘁
诸葛亮生平简表
精彩试读
隆中隐居东汉光和六年(183),初春,天气晴好。
时任青州太山郡丞的诸葛珪难得待在家里,**是他的长子诸葛瑾出门求学的日子。
“爹、娘,我走了,你们在家要多多保重。”诸葛瑾来向父母辞行。
“瑾儿,你在洛阳要用心读书。你的先祖熟读经史,曾官至司隶校尉。他执法公允,不畏权贵,虽遭贬黜,却深受百姓敬重。你以后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爹、娘,孩儿谨记在心。”诸葛瑾向父母叩头拜别而去。
看着长子远去的身影,母亲章氏泪眼模糊道:“瑾儿还小,天又这么冷,我真舍不得他走这么远啊。”诸葛珪眉头微皱:“我又如何舍得!只是现在朝廷腐败,窦太后把持政权,宦官买官鬻爵,残害百姓,举国上下一片混乱,哪里是安享太平的时候?”“爹,我长大了也要像大哥那样去外面读书。”一个稚声稚气的声音说。
这是诸葛珪的次子,名叫诸葛亮。诸葛琏看着次子亮晶晶的眼睛,脸上漫慢展开了一丝笑意。
诸葛亮这年三岁,他自小聪明伶俐,天资聪颖,很得诸葛琏欢心。每他给诸葛瑾讲《论语》《春秋》等经典的时候,小诸葛亮都在旁边听着。
但年幼的诸葛亮不会知道,这将是他一家人*后的幸福场景。哥哥诸葛瑾去洛阳求学没多久,母亲章氏就得了重病,撒手而去。
父亲续娶了继母顾氏。
顾氏待诸葛亮兄弟几个如亲生骨肉,诸葛亮也渐渐把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