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图书推荐

目录

总序吴元迈
导言陈建华
上篇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章形式理论与社会/历史学转向
第二章外国文学研究的元方法论——一个系统论的视角
节作为交流系统的“外国文学”及自我观察的程序
第二节外国文学研究的原初程序
第三节系统论与中国立场
第三章“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对199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论争的一种考察
节理论旅行:超越二元性
第二节规划性与实践性:关于“殖民文学”的争论
第三节何为“本土”?
第四节文本性与世界文学(上)
第五节文本性与世界文学(下)
第四章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
节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及其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冲击
第二节新媒体平台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第三节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下篇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转型
第五章清末民初:外国文学研究的滥觞
节早期的外国文学引介
第二节《欧美小说丛谈》:对外国文学的感知
第六章1910年代中期后:启蒙思想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以《新青年》为主要对象
节《现代欧洲文艺史谭》与进化论文学史观
第二节《易卜生主义》与写实主义
第三节《人的文学》与“人”的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第七章1920年代:文学革命话语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以后期《小说月报》为主要对象
节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
第二节“为人生”:一种研究视角的确立
第八章193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阶级论话语与学术分析——以左联期刊与《现代》等为主要对象
节阶级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第二节另一种模式的外国文学研究
第三节《现代》的外国文学研究
第九章1940年代:研究话语的杂糅与不同旨趣——以《西洋文学》与《时与潮文艺》等为主要对象
节《讲话》精神指引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第二节不同的现代旨趣:《西洋文学》、《战国策》与《民族文学》
第三节《时与潮文艺》:学院派研究的典范
第十章1950年代至197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创建与变异
节“十七年”外国文学一元话语的创建
第二节“”十年外国文学话语的变异
第十一章198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重建
节阶级话语与批判模式的滞留与退隐
第二节“人道主义讨论”和“现代派文学论争”的话语分析
第三节西方新理论话语的引入与影响
第四节期刊专栏与话语热点
第十二章199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话语的转换
节“延续性问题”的再探讨
第二节西方话语中心的形成
第三节西方话语与本土意识
第十三章21世纪初期:外国文学研究多元话语的建构
节理论退热与话语多元
第二节文化研究: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
第三节建构本土批评话语的尝试
后记

作者简介

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委。

内容简介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靠前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价格说明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关于新广告法声明

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信息中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词。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页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我们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涉及“教育部声明”中的商品,均不代表教育部指定、推荐的具体版本,仅代表该商品的内容为指定、推荐书目。因极限用词引起的任何形式的商品赔付,本店不接收且不妥协。希望消费者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帮助完善,也请职业打假人士高抬贵手。

卖贝商城 推荐: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