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研究-图书推荐
目录
导论
节选题意义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创新之处
第五节存在的疑难问题
章刘若愚学术道路探寻
节出生及其在国内接受的教育
一家庭背景
二中学及其大学教育生涯
第二节国外求学和奋进之路
一在英国的日子
二辗转香港的岁月
三立足美国的经历
第三节刘若愚主要学术著作简要介绍
第二章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的中西方文化背景
节刘若愚诗学思想的中国文化积淀
第二节刘若愚与现代西学
一刘若愚与新批评
二刘若愚与现象学
第三节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中后殖民主义和文化认同的
冲突与抉择
一后殖民主义文化
二后殖民主义观点简要剖析
三刘若愚在文化冲突中的抉择与尝试
第三章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节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一《中国文学理论》一书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二《中国文学理论》建构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努力
三《中国文学理论》建构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评价
第二节以语言为中心的方法论转向
一自觉的语言文字贯通达至文化贯通的意识
二纠正西方学界对中国诗学的误读
三方法论转向的探索和创新
第三节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实践
一翻译理论
二翻译实践及尝试
第四章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代现实意义
节刘若愚影响下的叶维廉“东西比较文学中的模子”
一叶维廉其人其事
二叶维廉“东西比较文学中的模子”
第二节叶维廉“东西比较文学中的模子”与刘若愚跨文化诗学
体系的比较
一对艾布拉姆斯“四要素”说的借鉴与超越
二从道家文化寻求新思路、新发展
三小结
第三节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代现实意义
一“拿来”与“送去”
二跨文化诗学融合的原则
三现代视野下的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纪燕,1982年7月生,文艺学博士,现任教于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承担山东省社科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济南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孔庙文化世界行”大型文化体验研究项目等6项课题;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5项。在《中国宗教》《中国哲学史》《西北师大学报》《装饰》《国画家》《东岳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已出版著作《古代经典园林题材绘画鉴常》。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跨语际、跨文化的理论家和批评家,刘若愚既是古今文学的传承者,也是中西文化沟通的实践者。他运用自身深厚的中、西文化积淀,努力从代西方文学理论的不同视角来研究和阐释中国文学与文论,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将隐含在中国批评家著作中的文学理论提取出来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和框架,将中国诗学纳入世界文论系统中,建构独具特色的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本文以刘若愚艰苦卓绝的用西方诗学的理论骨骼支撑和托起中国诗学的思想血肉,将中国传统诗学进行世界性转变的理论体系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跨文化对话和融合的语境出发,梳理刘若愚的学术思想基础和脉络,重新审视他的伟大尝试,探讨其跨文化诗学思想体系在现代视野中的拓展与延伸,并由后殖民语境向后现代和优选化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让中国诗学走出“失语症”,发出“自己”的声音,发现“自我”的价值,让全世界都能听得到,同时也为未来世界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价格说明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关于新广告法声明
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信息中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词。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页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我们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涉及“教育部声明”中的商品,均不代表教育部指定、推荐的具体版本,仅代表该商品的内容为指定、推荐书目。因极限用词引起的任何形式的商品赔付,本店不接收且不妥协。希望消费者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帮助完善,也请职业打假人士高抬贵手。
卖贝商城 推荐: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