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灯守着我 戴望舒传 增补修订版 北塔 著 中国名人传记名人名言 文学 九州出版社 图书-图书推荐
![]() |
让灯守着我 戴望舒传 增补修订版
作者:北塔 著

定价:78

出u2002版u2002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01日

页数:368

装帧:平装

ISBN:9787510884986

1、谨以此书纪念戴望舒逝世70周年,带领我们重新认识戴望舒,还原一个被严重低估了的“诗坛”。2、北塔是诗人、作家、翻译家,和戴望舒有着相同的身份,有着诗人的感性和理性,以诗人的眼光走进戴望舒,去体会、感受、理解戴望舒的一生,勾画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戴望舒。3、本书将戴望舒的一生分为6个部分,从他的出生谈起,直到去世,讲述戴望舒坎坷而短暂的一生,让我们看到戴望舒诗人的一面和感情生活的一面,看到戴望舒由早期的忧愁到后期强烈爱国情怀再到很后无奈的心理转变历程。4、初次披露大批极为珍贵的资料,填补了研究戴......
●自序与望舒进行更好的对话|002
章花都少年——“说不尽,阳春好”
节/小康之家、女性倾向的名字与自卑情结的根源|001
第二节/小学和中学:旧文学的营垒、新文学的初遇|005
第三节/练笔、鸳鸯蝴蝶派的影响、自办杂志|006
第二章洋场情种——“陌生人在篱边探首”
节/革命大学里的唯美主义者、偷偷写诗|014
第二节/象征主义创作的端倪、翻译浪漫派小说、同时加入共青团与国民党、被逮捕|018
第三节/办杂志、开书店|029
第四节/受冯雪峰的影响大量译介苏联文学作品及其对望舒思想和创作的影响|040
第五节/引玉书屋版《从苏联回来》的译者不是戴望舒而是郑超麟|063
第六节/加入“左联”并参加成立大会|078
第七节/部诗集《我底记忆》、从前期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爱情诗与革命诗|088
第八节/《现代》杂志的托举、喜欢上了西班牙文学、诗论|122
第三章游学欧洲——“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
节/爱情的许诺、出国准备、海上航行的寂寞与兴致|147
第二节/拼命翻译以赚钱、转入里昂中法大学、与法国人的交往和合作|152
第三节/游历西班牙、被开除、狼狈回国、被施蛰存鼓吹为诗坛盟主|175
第四章黄金时期——“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节/解除婚约、休整、《现代诗风》、结婚|213
第二节/《新诗》、南北诗人大联合、诗界领袖、反对“国防诗歌”|220
第三节/诗集《望舒诗稿》、译介外国诗歌|227
第五章逃亡香港——“你们走了,留下我在这里等”
节/逃到香港、林泉居的优游生活、娇妻爱女|242
第二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的负责人、与艾青合编诗刊《顶点》、受命主持创办对外宣传刊物《中国作家》|247
第三节/为何不撤离、被捕、日本鬼子的酷刑、硬骨头的抵抗、苦难的结晶|262
第四节/被营救出狱、为了活着而屈辱地工作、继续偷偷地创作抗战诗歌|291
第五节/大义灭亲、又想用自杀来挽救婚姻、协议离婚、再婚、乱世中短暂的家庭幸福|306
第六节/留港粤文艺作家的联名检举、赴上海为自己辩白、幸亏夏衍的直接干预|312
第七节/本想在上海安居、最后一首诗的主题是隔膜、最后一部诗集是《灾难的岁月》、再度被通缉、再度逃亡香港、再度离婚|321
第六章北京贵宾——“只要严肃地工作,前途是无限的”
节/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离开香港、冒充押货员乘坐货船北上|337
第二节/邀请杨静北上团圆、被杨静婉言拒绝、与母亲和孩子在一起|338
第三节/参加首届文代会、供职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住院坚持工作|342
第四节/诗人之死、给自己打针出了问题、隆重的追悼会、胡乔木亲笔写悼文、葬在万安公墓、诗歌比石头更牢固|344
附录戴望舒年谱简编|350
内容简介

《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是有名诗人戴望舒的传记作品。戴望舒曾以一首《雨巷》风靡一时。其一生诗歌作品百首不到,却佳作迭出;其创作之严谨,为后人敬仰;其求新求变,以至反叛到否定自己的成名作,也不同于一般人。本书共分“花都少年”“洋场情种”“留学欧洲”“黄金时期”“流亡香港”“北京贵宾”六章内容,刻画了“雨巷诗人”坎壈而富于创造的45个春秋。全书材料翔实,剪裁得,叙述丝丝入扣,可读性甚强。同时,本书对传主成就很突出的诗歌创作,领会深入,剖析独到,分析其诗思诗艺,精见叠出;对戴望舒的法文、西班牙文翻译之详情也如数家珍,行文中充满考证而又绝不枯燥。本书初版于2003年,是有关戴望舒的部传记作品。
北塔 著
北塔,原名徐伟锋,生于苏州吴江,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已出版著译30余种,主要有诗集《正在锈蚀的时针》(中英文对照)《石头里的琼浆》《滚石有苔》《双铧犁》(与仕宏合著)和《双弹簧》(与野宾合著)等,学术专著《一个诗人的考辩——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吴宓传》《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等,翻译书籍《哈姆雷特》《菊与刀》。有诗作被译成英、德、法、俄、日等10余种外文。诗作手稿被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库收藏。有“石头诗人”之誉。
小康之家、女性倾向的名字与自卑情结的根源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是戴望舒名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四句。写作此诗时,他逃亡于日寇占据的香港,他的回忆和想象都疯狂地开启着。这几句诗所描写的是他回忆中的家乡情景。“湖”指西湖。望舒小时候的家就在西湖附近,对他来说,西湖是全世界好看的风景,而他念念不忘的,尤其是优选的季节里的西湖——中间两句加了括号,说明他写的不是时日寇铁蹄下的杭州,而是他回忆中的杭州。 为了暂时忘却周遭的囹圄,他紧闭双目,让自己的心飞向故乡,沉醉于对故乡的回忆之中;他仿佛看见了苏堤、白堤上的繁花,仿佛闻到了柳枝折断时散发的芬芳,仿佛感到了湖水和荇藻的凉意。他把所有的感官都打开了,它们都沉迷于回忆的快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