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师手记-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国际汉语教师、汉语学理性之思,感性之美,感召汉语教师用心传播中华文化;真挚情感,真实故事,感染全球学子真心想往华夏神州。
内容简介
何老师出版了散文集《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们》,同时作为作家又特聘为《美文》专栏撰稿。语言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均有获奖,既是作家又是语言学家的人极为罕见,令人钦佩。
她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有极强的事业心,令人敬佩地勤奋。出版词典、教材三本,堪称楷模。何老师特别重视写教学手记,无论在国内国外。在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两年,她写下了许多篇随笔,记录了汉语国际传播者的熠熠生辉的真知灼见和艰辛快乐的足迹。她文笔生动活泼,引人人胜。阅读她的文章不仅是美的享受,还给人以启迪,让读者知道怎样做一名受欢迎的中国语言文化使者。
何老师热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事业。唯有热爱,才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止于至善。何杰教授认真学习当地语言,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她的教学受到拉脱维亚官员甚至总统的赞赏。这说明国际汉语教师应当学习何杰老师,力争做到语种多样化,特别是去非英语国家的汉语教师要学习非英语语种,学会学生的母语。
作者简介
何杰,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国际汉语教学及语言学。曾赴拉脱维亚大学、波罗的海语言中心任教、讲学。曾赴德国汉诺威、美国布莱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术。
出版语言学专著《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等3部,词典、教材3本。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为《美文》专栏作家,出版散文集《我的洋插队》等2本。论文和文学作品见刊200余篇,多有获奖。
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2006年荣获“全国十佳知识女性”称号。
何杰的爱人邢惠奎,是她“人生大书的合著者”,他们相濡以沫,用生命年华著成了这部书。
目录
序写写我心里的话:学生赠言
一 世上没有无法跨越的鸿沟
意大利学生凡玛朵
德国“鬼子”
小林千大泉
感悟和启示:首先树立跨文化教学意识
二 了解是交流的基础
两个惊叹号
丑小鸭的柴西斯小城
茨冈小塔
感悟和启示:了解出使国国情、文明历史和民族心理是
教学的起点
三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老外”战友——大清
勃兰登堡门的记忆
我和我的美国学生
感悟和启示:语言社会实践课不可缺失
四 一边当老师,一边当学生
美国先生K姆
瑞典的桑塔·露琪亚
教授和教授
感悟和启示:教学法的借鉴和反思意识的培养
五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甜菜大叔”的玫瑰恋
兰子的爱
最高的奖赏
感悟和启示:教师应具备人文精神和爱与美的修养
六 文化的魅力胜却一切
军团长和校长
在拉脱维亚过春节
功夫天使
感悟和启示: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后记:一个语言文化使者的梦想与使命
附:照片故事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国际汉语教师手记》:写这篇文章叫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段名言:“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哽喉的苦味,沁心的蜜糖。真诚的爱情永不是一条平坦的路。”
我爱人在国内是领导几千人的专业学校的校长。出国,现在只领导我一个人了。为了找点儿上班的感觉,我叫他校长。他呢,自己也提笔写点儿什么,增加点儿时间的含金量。有段时间,我们竞对同一个人发生了兴趣。
我常看见那人捡垃圾,就叫他“垃圾老头儿”。后来见老头儿长得有意思:谢了顶的头,几撮儿头发却顽强地立立着,像个带叶的甜菜头。于是给他起名叫“甜菜大叔”,要不就叫他“甜菜老头儿”。反正他不懂汉语。先看看我写的吧。1何杰写的“甜菜大叔”
在我印象中,“甜菜老头儿”一点儿也不甜,总是气哼哼的。他走起路来,脚步就像夯地。脸上扫把胡子,扇面一样的奓奓着,像有发泄不完的怒气。你问他多大岁数,他气哼哼地说:
“十八了!”
问他生活得怎么样,他气哼哼地说:
“还活着。”
问他的名字,他仍是气哼哼地说:
“垃圾老头儿。垃圾了。没人喜欢了。”
“垃圾老头儿”名副其实。我觉得他一年四季仿佛都穿着一件又旧又不怎么干净的棕色外套。他也总在垃圾箱的四周忙这忙那。我和“垃圾老头儿”的友谊也是从垃圾箱那儿开始的。不过那是打出来的交情。
记得那还是我来拉脱维亚大学不久,我的学生送给我一样礼物——一只小猫,他们怕我寂寞。可小猫来了不久,就谈起了恋爱。学生说,那是只小男猫。我希望他在家里,可他总往外跑,去找他的“恋人”。回来时,又弄得脏兮兮的。
一次,我刚开门进屋,他就借机夺门而去。我忙去找,找了好久,才看见他和大概是他的“女友”正在垃圾箱上吃着什么。呀!太脏了!我忙叫他,他不理我。我气得拾起一块小土疙瘩就向他扔去。两只猫恋人立即消失了,可箱子后面“呼”地冒出一个头:
“你不尊重人!”(是俄语)随即,我看见一张怒气冲冲的脸。.那脸上满下巴的胡子像通了静电一样奓奓着,眼睛圆瞪着。那样子叫我马上想起发怒的张飞。我忙向他道歉。那时,我们国内对动物的意识远非现在。这里的猫啊、狗啊,和人啊绝对是平等的。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一条不宽的道上,看见一只像小驴一样的大狗。不知为什么,他不高兴地横卧在路上。结果一行四辆小轿车停在那里,等待他的起驾。我也好奇地站在那里观看:打头的司机把两手垫在头后,靠在车座背上,静静地等着。几个好心的孩子和一个大胡子的老头儿围着大狗,和狗心平气和地谈判。足有十几分钟,那只大狗才怏然不悦地一步一颤地走开了。四辆小轿车,这也才鱼贯而去。
现在,我对上了号。那个大胡子原来就是“垃圾老头儿”。那天老头儿真是一脸慈祥,跟此时简直判若两人。记得,他抚摸着大狗,嘴里不断说着:“亲爱的,我的,可爱的……”我当时真觉得好笑又新奇。此刻,真没想到这老头儿还会这么凶。
后来,不知是因为我向他表示了歉意,还是我的小猫也来向我表示歉意,老头儿的脸变得温和了。他看小猫在我腿上蹭来蹭去,笑了,笑得特别生动。从那,我们成了打招呼的朋友。我叫他“甜菜大叔”。我也开始注意他了。
“甜菜大叔”真是个垃圾老头儿,几乎天天都在垃圾箱旁忙活。我看他有时拿着锯和斧头,把垃圾箱附近树木的树枝弄下来,捆成捆。有时把人们撒落在箱外的垃圾收进去;有时把人们送到那儿的杂物分门别类摆放好。说到这儿,我想插一句,我在国内,真没看过那么穷的人:我曾经进过一个人的家,他的屋里除了一张床之外,其他家具什么也没有。衣服都散扔在纸箱里。可是他们扔起东西又叫人不可思议,什么烛台、小雪橇、台灯、衣服、鞋等等许多都是半新的就不要了。电视、电冰箱也有,倒是破的。人们把这些东西放在垃圾箱边的石台上,谁需要,谁便各取所需。这里没有废品收购站。“甜菜大叔”就是领导这些杂物的。他总是把那些东西摆来摆去,像一个商店尽职的售货员。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何杰教授、天津市优秀教师,2006年人选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她善于思考,为了改进教学,结合教学从事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出版《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等三部专著,在国际汉语教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语言学家加入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何老师到波罗的海语言中心讲学,后应邀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论文入选,出席第六、第九、第十一、第十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2009年论文人选美国布莱恩大学北美语言学会议。2012年应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邀请赴美交流学术。发表及入选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共33篇。人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何杰教授既能清楚讲解,又善于驾驭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能这样做,又做得这么好,的确难能可贵。何老师出版了散文集《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们》,同时作为作家又特聘为《美文》专栏撰稿。语言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均有获奖,既是作家又是语言学家的人极为罕见,令人钦佩。
她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有极强的事业心,令人敬佩地勤奋。出版词典、教材三本,堪称楷模。何老师特别重视写教学手记,无论在国内国外。在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两年,她写下了许多篇随笔,记录了汉语国际传播者的熠熠生辉的真知灼见和艰辛快乐的足迹。她文笔生动活泼,引人人胜。阅读她的文章不仅是美的享受,还给人以启迪,让读者知道怎样做一名最受欢迎的中国语言文化使者。
何老师热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事业。唯有热爱,才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止于至善。何杰教授认真学习当地语言,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她的教学受到拉脱维亚官员甚至总统的赞赏。这说明国际汉语教师应当学习何杰老师,力争做到语种多样化,特别是去非英语国家的汉语教师要学习非英语语种,最好学会学生的母语。
中外两千多对友好城市(省、州)如果能互派留学生学习对方的语言,互派教师教授本国语言,那么将一方面大大提升中华民族的语言能力,增加通用语种和非通用语种人才,从而可以提供更多会用对象国母语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的“何杰式”的教师。另一方面也会培养出各国本土汉语教师,汉语的国际传播力必将因此得到切实增强。这样,汉语的国际地位将大大提高,使用范围也会迅速扩大,从而早日使中国国家通用语言发展为国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