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财税法学史研究/外国法与比较法文库》(杨大春|主编:何勤华)-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中国近代财税法学史研究》旨在揭示财税法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在中国近代兴起、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探求其在学科发展上体现出的价值目标和研究方法,发现学科发展与社会变迁、学术隆替、法治兴废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以期贡献于现实的学术研究与法治建设。 《中国近代财税法学史研究》分为导论、**至八章,共九大部分。
内容提要
《中国近代财税法学史研究》旨在揭示财税法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在中国近代兴起、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探求其在学科发展史上体现出的价值追求和研究方法,发现学科发展与社会变迁、学术隆替、法治兴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以期贡献于现实的学术研究与法治建设。《中国近代财税法学史研究》分为导论、第一至八章,共九大部分。导论部分介绍本项研究的概念界定、学术关联和研究背景、资料运用和研究思路,以及组织结构、研究意义等。第一章为酝酿与初生:晚清财税法学;第二章为形成与发展:民国财税法学。这两章分别以学科演变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扼要叙述中国近代财税法学在酝酿、初生、形成、发展四个阶段中的原因、背景、内容、特征等史实,整理中国财税法学在近代历史中发展演化的轨迹,划分阶段,突出重点,收取一目了然之效。黄遵宪、梁启超、李家驹、吴贯因、吴崇毅、崔敬伯、王延超等人的相关作品是本部分的研究重点。第三章为近代宪法学中的财税理论。本章分析近代学界从宪法角度对财税制度的研究状况,以期理清中国近代财税法学所借以支撑的宪法理论基础,为后文的研究内容追寻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理论源泉。第四章为近代财政法学。本章展示近代财政法学的研究状态和学术成就,时段相对集中于20世纪30年代,即中国近代财税法学的形成时期。本章以预算法为研究中心,兼容财政收支划分法、公债法、会计法、统计法、审计法等分支。吴贯因在1932年出版的《中国之预算与财务行政及监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第五章为近代税法学。本章努力复原税法学在中国近代的研究状态和学术成就,内容分为税法学基础理论、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诉愿诉讼法四部分。吴崇毅在1934年出版的《财政立法原理》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本章在税收诉愿诉讼法部分增加了民国税收诉讼法的实践研究一段,期望以此反映作为法学研究基础和目标指向之一的法制实践状况。第六章为近代财税法律价值观。本章剖析和阐述近代财税法学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内容分为法的目的价值(公平、民权、主权、和谐)和法的工具价值(法治、信用、效率、限权、弹性、适度)两部分。第七章为近代财税法学方法论。本章针对中国近代财税法学的丰硕成果,梳理和发掘其中所包含的多种法学方法,进而汇集成中国近代财税法学的方法论。这些方法主要是: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调查统计法、辩证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批判与建议预测法等。方法论是思维方式的产物。本章为此特设“中国近代财税法学的思维方式”一段,希望能以此洞察潜伏在人类行为表象背后的思想意识,深化本书的理论研究。第八章为总结。本章为全部研究的结语,对研究主题的成败得失、社会原因等问题加以分析总结。本研究力求对当前中国财税法制建设及法学研究能有所启发。为了便于宏观和直接地了解中国近代财税法学史,本书最后附录“近代财税法学成果及大事编年”。
目录
导论
**章 酝酿与初生:晚清财税法学
**节 洋务运动中财税法律知识的积累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中财税法律观的产生
第三节 清末新政中财税法学的起步
第二章 形成与发展:民国财税法学
**节 财税法学的进展
第二节 财税法学的成形
第三节 财税法学的深化
第三章 近代宪法学中的财税理论
**节 宪法中的财政立法研究
第二节 宪法与预算的关系研究
第三节 宪法与财税行政的关系研究
第四章 近代财政法学
**节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财政收支划分法研究
第二节 预决算法制研究
第三节 公债法制研究
第四节 金库法制研究
第五节 会计、审计、统计法制研究
第五章 近代税法学
**节 税法基础理论研究
第二节 税收实体法研究
第三节 税收程序法研究
第四节 税收诉愿诉讼法研究
第六章 近代财税法律价值观
**节 法律价值观概述
第二节 近代财税法学中的目的价值
第三节 近代财税法学中的工具价值
第七章 近代财税法学方法论
**节 法学方法论概述
第二节 近代财税法学方法论(一)
第三节 近代财税法学方法论(二)
第八章 总结
**节 近代财税法学的成就
第二节 近代财税法学的特征与不足
第三节 启发与思考
附录 近代财税法学成果及大事编年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