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文本)(精)》(编者:杨虎)-图书推荐

目录

经典选读
一、家国天下
兼爱
《孟子》二则
大同与小康
大学之道
察今
史记·货殖列传序
君道二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代史·伶官传序
原强
少年中国说
望大陆
毛泽东诗词三首
二、官箴政道
政之所兴 在顺民心
孔子论政十则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去私
苛政猛于虎
杨震“四知”却金
岳阳楼记
清慎勤忍
陆游诗三首
廉耻
郑燮诗二首
林则徐诗二首
明清名臣官箴四则
三、知人用人
谏逐客书
刘邦论用人
短歌行
知人性
择官之道
陆贽论用人二则
马说
白居易诗二首
朋党论
司马光论才与德
读《孟尝君传》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四、家风家训
周公诫子
诸葛亮诫子书
诫当阳公大心书
教子
训俭示康
朱熹家训
朱子治家格言

精彩试读

兼爱《墨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cháng)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wū)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wú)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wú)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wú)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浅解】本文选自《墨子·兼爱上》。《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由墨子及其弟子在不同时期编撰。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dí),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兼爱》有上、中、下三篇,此为上篇,是墨子*有代表性的理论篇章之一,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质朴。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是我国历**一个天翻地覆的大动乱、大变革时期,也是一个从治到乱,再从乱到治的特殊时期。时代的*大命题就是如何让社会从乱转治。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的古圣先贤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他们从现实出发,游说人君,传道授业,著书立说,因此而形成

卖贝商城 推荐:《未名湖畔好读书(北大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文本)(精)》(编者:杨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