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插图版)(精)/无障碍经典阅读》(编者:梅欣妍)-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编者梅欣妍从浩瀚的成语中精选了具有历史性、寓意性、趣味性等特点的成语,编写成了这本《中华成语故事(插图版)(精)/ 无障碍经典阅读》。同时根据故事情节绘制了许多精美、生动的插图,将历史瞬间展现于读者的眼前,使读者在品读故事的同时,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内容提要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成语的背后涉及很多历史典故,脱离典故来让孩子孤立地掌握成语,不仅枯燥,而且效果不好。如果把成语的含义跟背后的典故结合起来,孩子掌握的就不单是一个词语,还有成语背后的文化,以及成语典故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华成语故事(插图版)(精)/ 无障碍经典阅读》由梅欣妍主编。

作者简介

...

目录

章 勤奋学习篇
第二章 成长励志篇
第三章 修身养性篇
第四章 为人处世篇
第五章 明理智慧篇
第六章 寓言哲理篇

精彩试读

回家后,家人对他很冷淡, 瞧不起他,四邻也都在暗地里嘲笑他,这一切对他的刺激很大。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愤读书。从此,他闭门不出,埋头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有时困得直打盹。非常疲倦的时候,他就用冷水冲醒自己。但是,到后来冷水也不起什么作用了.他便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找来一把锥子,只要自己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可以使自己清醒很多,于是接着读书。
经过几年的勤学苦读,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再次去诸国游说,终于取得了成功。
东汉时期,也有一位像苏秦这样勤学苦读的人.他叫孙敬,是当时 的政治家。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知识浅薄不受重用.内心 地失落.于是,他下决心认真读书,经常关起门来,独自一人刻苦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如饥似渴地读书.废寝忘食地学习。但是读书时间久了.就会 地疲倦,一个劲地打瞌睡。他想了很多办法来刺激自己.但是到后来都失去了效用。
他担心这样影响自己读书.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则拴住自己的发髻。这样当他读书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了,自己也就马上清醒了,然后定定神继续读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敬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后人结合这两个勤奋学习的故事.总结出了“悬梁刺股”这一成语,来激励在求知路上勤奋学习的人们。
……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名气了。公元前500年。齐国的齐景公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国,把齐桓公当年的霸业重新恢复过来.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峡谷地方开会。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作“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孔子来当他的助手。
孔子到齐国后,跟齐景公谈了很多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很赏识孔子的才能.便想把孔子留下来为自己所用。但是齐国的相国晏婴则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便没有用孔子。
但是齐国的大夫黎鈕则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沉溺于吃喝玩乐中.不理国政。孔子见此.感到很失望,便带着自己的学生离开了鲁国。去周游列国了.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孔子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政治主张。但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小国则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在这动荡的年代,没有一个国君采纳孔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又回到了鲁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等。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 年体历史著作。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他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他 私人讲学的风气。门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汉代以后。孑L子的学说便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P11-P13

卖贝商城 推荐:《中华成语故事(插图版)(精)/无障碍经典阅读》(编者:梅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