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是家庭造就的》(王金战)-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王金战三十余年教育思想精华,“高考战神”育才经验心得分享。《英才是家庭造就的( 精修升级版)》是继家庭教育图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畅销8年之后,王金战对“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一问题的升级版回答。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和招生政策中,忙碌的家长如何培育英才?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成才之路?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目前 的招生政策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好前程来自提前设计,好心态贵在及时调整,高智商源于细节培养,收放自如才能获得节节胜利,动作规范才能超水平发挥……

内容提要

家庭是孩子的 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 任老师。作为孩子 亲近的人——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 的。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背后都有父母的影子。如何调整父母的心态,走出原有的教育误区,对孩子做 好的教育?王金战著的《英才是家庭造就的( 精修升级版)》从引导家长为孩子做前程规划、解决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指导孩子备考应考等几方面给家长和考生以指导, 多地是通过启发家长改变原来错误的思维,改变教育的方式, 终使自己的教育收获很好的效果。

目录

01 提前规划,培育英才
我送女儿上北大
●女儿上小学,我为她背井离乡
●女儿上初中,我陪她面对失败
●女儿上高中,我与她成为知心好友
●女儿高考,我们相互支持,迎来曙光
成就当之无愧的英才
●多点关心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爱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是成长的前提
●父母口出善言欢喜,孩子心存乐观喜乐
●鼓励肯定暖人心,不做孩子的“差评师”
●简朴仍然不过时,踏踏实实才是真
●家教,仅仅是孩子前行路上的一盏灯
用心的教育 成功
●设计孩子的成长之路,任何时候都不晚
●创造条件巧设计,条条大路通英才
●用“望远镜”规划孩子的前程
●从长项做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高度
避开设计误区,英才养成少走弯路
●孩子喜欢是前提
●自身条件要过硬
●三大常见设计误区
●好的设计需要好的执行
老王 :出国留学or自主招生,孩子应该怎么选?
●出国留学的注意事项
●有的放矢,备战自主招生
02 习惯养成,成就英才
三心二意两小时不如全心投入十分钟
●专注——提高效率的 步
●养成好习惯,成功自然来
●动静结合 效:7+1>8
●当睡则睡,当起则起
五大秘技练就孩子的高情商
●每个人进步1%,集体就前进
●多与 的人交往,发挥 的“共振”作用
●互帮互助提高成绩
●有时候孩子需要被人推一把
●教育抓时机,小事也有大意义
改掉坏习惯,没有那么难
●要想摆脱依赖症,沟通技巧很重要
●与过去决裂,焕发的动力将无坚不摧
●纠正坏习惯,要打持久战
老王 :好方法成就好成绩
0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加油站
挫折,与孩子一起勇敢面对
●遇到挫折,家长先振作
●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
●及早发现小问题,避免将来栽大跟头
●怕输的结果是常输,不怕输才不会输
●从头再来,笑得 甜
●与孩子一起击退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不经打击老天真”,挫折是成长的助推器
少年也识愁滋味,家长应是“解忧草”
●放下身段,当孩子的战友
●尊重孩子的敏感和脆弱
●单亲家庭,不要成为孩子的“包袱”
●不要让家庭问题毁掉孩子
智慧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困惑——逆反
●让孩子的心灵自由呼吸
●孩子逆反,问题可能出在家长身上
●“听话”就是好孩子?
●窒息的爱,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冷漠是 可怕的拒
●用爱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
追求 不美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拒 攀比,珍惜不
●别让不切实际的期望压垮孩子
老王 :英才家长的教养故事
●故事1:有理不在声高——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家长:白洁)
●故事2: 夜住校——独立人生的开始
(家长:肖卫群)
●故事3:算账学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赵学征)
●故事4:背诵比赛——用游戏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家长:冯庆国)
●故事5:沉默也是一种支持——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
(家长:李春成)
●故事6:顶牛不能证明自己——教孩子学会宽容
(家长:夏季的爸爸)
●故事7:男子汉靠拼不靠打——教孩子找到自信
(家长:侯志辉)
●故事8:妈妈也要知错就改——用尊重化解孩子的逆反情绪
(家长:许莉娅)
04 父母眼中没有差生
减压法,帮孩子减少成长的阻力
●用夸奖的办法为孩子点亮一盏希望之灯
●恰如其分的夸奖
●艺术激将法,一句话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循序渐进,小目标带动大成功
●可怕的 ,考前施压要谨慎
●会说话, 要会“听话”
加压法,让约束力差的孩子 自觉
●各种加压法:苦肉计加压法、荣誉加压法、危机加压法及时间加
压法
●适当“刺激”,激发斗志
●科学施压唤醒贪玩孩子的潜能
●讲话有效率,做个“酷”家长
遇到问题,尽早解决
●软硬兼施——“棍子、气泵加甜枣”
●“改变,从妈妈看我的那个眼神开始”
老王 :怎样造就孩子的“阳光心态”?
05 备战高考,行百里者半九十
高考,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家长“规定动作”一:适当满足愿望
●家长“规定动作”二:稳定考前心态
●家长“规定动作”三:做好考前准备
●家长“规定动作”四:考前讲话要“备课”
●家长“规定动作”五:三封“锦囊妙计”书信,
为孩子加油打气
做好准备,从容应考
●考生“规定动作”一:定点突破
●考生“规定动作”二:夯实基础
●考生“规定动作”三:淡定答题
●考场四大“注意”
家长的焦虑不要转嫁给孩子
●焦虑症状一:对孩子的期望不切实际
●焦虑症状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焦虑症状三:改变孩子的生活常态
老王 :中国教改之走向
附录:王金战高考历险记

精彩试读

我送女儿上北大有些人认为,我的女儿能顺利考入北大是我运气好,因为我有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还有些人认为,我女儿金榜题名是沾了我的光。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英才的潜能。他们 终没有成功,往往不是因为孩子自己,而是因为家长。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家长,在送女儿上北大的这条路上,也经历了艰辛,也有过波折。现在,我终于完成了把女儿送入她的理想学府的使命。此时,我只想作为一个“过来人”,告诉家长们:孩子的成败,自始至终都不单单掌握在孩子一个人手里,同时也掌握在家长手中;在每一个英才的背后。都有一个懂得付出的家庭。
·女儿上小学,我为她背井离乡作为一名家长,什么叫真正的解脱?什么叫真正的轻松?在孩子考上大学以后,那才叫 的解脱、 的轻松。在这之前所有的解脱、所有的轻松,都不是真实的。前面你解脱得越 ,将来你的烦恼就越多。你现在越轻松,将来你的压力也就越大。
在女儿高考之前,我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那时,我在管理一所网校,其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然而,在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我跟员工们讲:“人在一生中,应该清楚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如果抓不住这个主要矛盾,一辈子都会过得稀里糊涂。我女儿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对我来讲,在这一个月里孩子的高考 要紧,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这期间,工作上的事情你们不要问我,自己能处理的就处理;处理不了的,等我的孩子高考完了,大家再向我汇报。”我之所以这么坚决,源于多年前我和朋友的一次畅谈。
那年我三十六岁,是山东 的学校之一——青岛二中的教导主任,自我感觉很好。有 ,我满身疲惫地回到家,孩子的妈妈劈头盖脸地就冲着我喊:“你 到晚忙得不着家,自己的孩子怎么样了,你从来都不管!”原来,妻子刚刚开完女儿的家长会,老师反映女儿的学习一塌糊涂。妻子急火攻心,就向我发泄,而女儿当时还只是个小学生,我认为她还没到让我们花心思的时候。
我一气之下就走出家门去散心了。正好,一个朋友看到了我失魂落魄的样子,就把我拉进一家小饭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朋友说:“人的一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是什么呢?金钱再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职务再高,迟早要从这个位子上退下来。只有孩子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事业的延续。过去,我们一家四五个孩子,老大不行,老二、老三接着来;一个战士倒下去,后面的战士冲上来。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败不起啊!”猛然间,我就醒悟了。比起山东,北京的名校多,学习氛围好。为了女儿,我豁出去了!于是,在那年的夏天,我辞掉了在青岛的一切职务,领着老婆和孩子,一路到了北京。
8月18日,我们来到了人大附中,在学校给我们安排的小房子里放下了行囊。8月19日,我们不去爬长城,也不去逛故宫,而是领着女儿去参观北大和清华,为她打造“名校梦想”。
自此之后,我带着全家在北京安顿下来,一心一意地扑在培养女儿的“事业”上,不断学习,想尽办法。我努力为女儿铺好每一条道路,女儿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这些道路上种满了“鲜花”。
所以,在埋怨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家长要先想想:作为孩子 的帮手,自己有没有倾尽全力!·女儿上初中,我陪她面对失败女儿的求学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年女儿中考结束,她没能考上重点高中,难受得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好几天都不见我。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女儿在干啥?写日记。一边哭,一边写。日记本里满是泪痕,一字一句地写下她的痛苦。我真是羞隗万分!一个小孩子,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要花的有花的,衣食无忧,一心一意地学习不就行了吗?她哪来那么多的愁事呢?然而,事情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忧愁,甚至比我们大人的忧愁还要多。老师一次无意识的忽略,同学一句随口的笑骂,妈妈刹不住车的唠叨,爸爸令人失望的眼神……都可以让孩子的内心千回百转、黑云压城。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而敏感的,他之所以学不好,往往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 不是因为不用功。而是因为心理负担太重。也就是说,学习之外的事情对孩子的干扰太大,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效率。这是我 次体会到孩子内心沉重的压力,体会到自己为人父母的冷漠和无知。
我感到很惭愧,因此决定先向女儿道个歉。没想到敲开门后,女儿先开口了。
P3-5

卖贝商城 推荐:《英才是家庭造就的》(王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