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学术前沿系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美)伊莱·帕里泽|责编:汤慧芸//谢旋|总主编:刘海龙//胡翼青|译者:方师师//杨媛)-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本书重点分析搜索引擎在个体认知和集体意识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可用于探讨技术和数据利用的社会影响的分析框架。伊莱·帕里泽的这本杰作同时做到探究真相与诠释现象,不但揭开了特定信息的流向之谜,也说明了我们该如何重返思想交流的广场。

内容提要

搜索引擎位于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生活中诸多的关键决策,但其社会影响形式却是隐秘的。算法霸权、隐性操纵、算法偏向、虚假信息、竟价排名、隐私泄露等问题,使得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机制、信息来源和商业模式饱受质疑。而对于这个问题最为著名的观点,就集中体现在美国互联网观察家伊莱·帕里泽的这本《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中。帕里泽在书中呼吁,那些可以形塑互联网功能和使用的巨头公司要正视这种信息过滤形式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用户如果对搜索引擎的信息呈现机制一无所知,那么如何判断这些经由算法和利益调整后的结果?本书恰恰捅破了搜索引擎这层“窗户纸”,指出这是件技术的“皇帝新衣”。如何评价搜索引擎?作者提出了一种更为全面、客观的“社会福利”视角,从而避开了单一的运营商或用户的主观视角,或许更为可取。帕里泽有着强烈的社会公共意识,认为互联网公司有义务也有能力将公共利益纳入自身的考量范围,发挥工匠精神和技术优势,让算法更透明,让用户更知情,让服务更可信。因为对于善的公共生活而言,透明且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至关重要。

目录

前言
**章 相关性的追逐赛
第二章 用户即内容
第三章 阿得拉社会
第四章 “你”的循环
第五章 公众无关紧要
第六章 你好,世界!
第七章 被迫照单全收
第八章 逃离小圈子
致谢
延伸阅读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精彩试读

1994年的春日,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正坐在椅子上思考问题,奋笔疾书。
在他创办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the MIT Media Lab)里,年轻的芯片设计师、虚拟现实艺术家和机器人比赛参赛团队正在疯狂地工作,建造未来的玩具和工具。但是尼葛洛庞帝正在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每天都有数百万人在思考的问题——看什么电视节目。
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百个电视频道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播放实时节目。这些节目大部分糟透了并且很无聊:新厨房小工具的广告片、“一曲成名”乐队(one-hit-wonder)*新的音乐视频、动画片和名人新闻。对于观众而言,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电视节目称得上是有趣的。
随着电视频道数量日益增多,浏览电视节目的标准方式变得越来越糟糕。你如果浏览5个频道,就会发现内容都差不多,浏览500个频道,内容会有所不同,当数量达到5 000个时,好吧,这个方法已经毫无意义了。
但尼葛洛庞帝并不担心,因为电视业的发展并非毫无希望。事实上,一个解决方案就在眼前。“电视未来发展的关键,”他写道,“就是停止把电视想作电视。”并且他开始把它当作一种具有嵌入式智能的设备,由观众的需求远程控制。作为一个智能的自动化辅助工具,它了解每位观众观看的内容并且抓取与观众相关的电视节目。“现在的电视

卖贝商城 推荐:《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学术前沿系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美)伊莱·帕里泽|责编:汤慧芸//谢旋|总主编:刘海龙//胡翼青|译者:方师师//杨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