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我的留声机收藏之旅)》(庄诺)-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本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作者庄诺先生的留声机收藏之旅,既有大量精美的图片,直观展示各个年代各国留声机的模样,又有作者历尽艰辛周游世界寻找留声机的见闻和趣事,以及作者与商界及文艺界名人的趣闻趣事。既向读者详细科普了留声机的诞生、演变、传入中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丰富变化等内容,又带入了丰富的异国文化、异国风光。本书可读性强,趣味性浓。

内容提要

《岁月如歌(我的留声机收藏之旅)》一书,为海外华人、资深古董留声机收藏家庄诺先生之作。书中图文并茂,使读者在认知留声机的同时,可以欣赏到琳琅满目的留声机风采,深深领略到留声机的不朽魅力获得自由的心境。作者根据自己十余年的留声机收藏体会,在书中阐述了留声机的起源与演变概况、留声机的品牌与分类和留声机的维护与保养等,还生动描述了在世界各地淘宝留声机的趣闻与经历。庄诺先生自称为环球旅行者,曾经参与创办搜房网、平安好房,现为中民投旗下中民普惠金融董事长。十余年来商旅于欧美多国,其间收集了数百台古董留声机,被媒体称为“大陆古董留声机收藏第一人”。此外,庄诺还出版了《资深男人》《上海过客》等长篇小说。

目录


自序
岁月如歌生生不息
**章 留声机的缘起
谁是留声机的真正发明者
留声机与世博会
有趣的留声机中英文叫法
为何流行歌曲都在5分钟之内
第二章 留声机的演变
两种截然相反的储音载体——蜡筒与唱片
喇叭是留声机的脸面
唱片是留声机的声源载体
黑胶唱片,收藏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五花八门的留声机款式——以喇叭分类
第三章 我的留声机收藏录
大学期间初次接触录音设备
巴黎辗转东京再到上海
来自格拉斯哥的袖珍留声机
充满法兰西浪漫格调的“美人鱼”留声机
在中世纪童话世界——罗腾堡淘到的儿童留声机
在钟表王国淘到钟表留声机
众里寻她千百度,她在灯火阑珊处
巴黎成就我的“留声机收藏梦
花神咖啡馆的留声机“交易
莎士比亚书店的持续传奇
米兰运河寻宝
诺丁山寻梦
洛杉矶的小小惊喜
里斯本与马德里的收获
第四章 留声机的花样年华
世界9大品牌留声机
“小狗与主人”的故事
谁是你的*爱
第五章 留声机传入中国
中国留声机*流行的地方——上海
*早接触留声机的中国人
爱迪生送给李鸿章的留声机
*先登陆上海的留声机
留声机成为老上海的专属符号
“鸡犬之争”的故事
第六章 留声机的名人轶事
与金星重温旗袍、留声机和老上海文化
留声机成就傅聪的钢琴梦
喜欢留声机的中国名人雅士
孙中山与宋庆龄也很钟爱留声机
慈禧太后也是个留声机发烧友
第七章 留声机的收藏与保养
占董留声机成收藏市场新宠
留声机收藏的6个技巧
收藏与保养并重

精彩试读

我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书法作品:“岁月如歌”,借用莫言先生的笔墨,来形容留声机收藏再恰当不过。
随着圆盘唱片的缓慢转动,小小的唱针划过黑胶上的音纹,伴随着“嗤嗤”的沙音,悠扬的乐曲透过花瓣形状的大喇叭流淌而出,老上海的怀旧风情立刻弥漫开来。这个经常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道具就是留声机。
很多人都还记得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那忧郁的旗袍和伤心的高跟鞋,以及那台不断播放着周璇老歌《花样年华》的留声机。昏黄的灯光下,唱针擦过匀速旋转着的圆盘唱片,醉人的歌声四散流淌,身着旗袍的张曼玉婀娜地倚坐在床角,眼神中流露着喧嚣背后的忧伤,仿佛尘封的记忆全从那台老式留声机里涓流而出,婉转悠长的歌声令人难忘……往事如梦,岁月如歌,一首首闪耀着时间光芒的老歌,定格在老唱片上。王家卫的电影总能让很多人在思想里小资一番。而在现实世界里,若可悠然地呷一口咖啡,择一处小角落观看浮华人世,倘若耳畔似有似无地飘起久远的旋律,任思绪随着音乐沉醉,那无疑又是多少都市丽人的内心向往。
这就是留声机的不朽魅力!留声机被史学家称为19世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留给后人的奇迹之一。
中国自古就有“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的美好愿望。
在没有录音技术之前,无论多么美妙的音乐,都转瞬即逝。声音的奥秘历来都是人类探知领域的重点,从古代起,人类就梦想着能够逼真地还原自己的声音,然而,在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之前,这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这种声音重放装置,可以将声波变成金属针的振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形锡箔上,当钢针再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就这样,人类的声音**次被记录并定格。此后,经科学家不断改进,又成功研发了由发条驱动的圆盘唱片留声机。
这是人类*早开发的录音装置,它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随着时光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一百多年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电唱机,然后又逐步演化为磁带录音机、CD机、数字式mp3播放器,直到苹果iPad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
1889年,爱迪生的蜡筒式留声机**次出现在中国。
14年之后,到了1903年,**张圆盘唱片传入中国,留声机开始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当时的胶片都是78转,一面只能播放一首歌。这样就有了留声机旁站着一位丫鬟不断上发条、不断换唱片的“西洋景”。后来有了33转的密纹唱片,再后来又有了塑料薄膜唱片。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唱片业全面停产,留声机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一种品位的象征,留声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留声机作为播放器的功能逐渐消失,演变成为一种西洋艺术古董陈设在家中。

卖贝商城 推荐:《岁月如歌(我的留声机收藏之旅)》(庄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