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屏蔽你的人是什么心理?怎么看待朋友圈屏蔽你的人的心理?
朋友圈屏蔽你的人是什么心理?怎么看待朋友圈屏蔽你的人的心理?
朋友圈里面那些屏蔽你而不删除你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用意在哪里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专家们是怎么看待朋友圈屏蔽你的人的心理。
1、总是抱怨。
有些人爱在朋友圈发牢骚,一开始大家还安慰一下,时间久了,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爱抱怨的人多半自我价值感比较低,他们的生活可能不太如意,喜欢把朋友圈当做自我表露、发泄情绪的平台,本希望收获关心,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在线上的朋友圈,人们对负面情绪的反感会比日常生活中大。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承受了很多压力,如果在线上还经常看到他人的负能量,自然觉得受不了。此外,在朋友圈发布消极的状态违背了“亲密私密性”原则。如果在私下里,你遇见一件不开心的事,单独找朋友聊一聊,这证明你相信他。相反,一个负面的状态让几百个人看到,反而疏远了彼此心理的距离。
2、“装”得厉害
很多朋友圈状态,会让观众觉得“装”。比如:“迪拜之行,感觉酒店工作人员的English说得还没有我fluently,桑心。”
哈佛大学曾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者随机把每4个人分为一组。每组中均有1人被安排看一个特别精彩的视频,其余3人看非常一般的视频。看完后,他们各自分享自己的心情,然后聚在一起聊天。结果发现,那些看精彩视频的人,感觉自己在聊天中被冷落和排斥了。
“装”的人喜欢在朋友圈的字里行间,隐晦地展现自己的地位、财富或权力,字面上却还仿佛不屑一顾,结果就成了那个看精彩视频的人。朋友交流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朋友圈互动建立在“同步性”原则上。越相似的人越容易走到一起,越同步的状态越容易引起共鸣。反之,就是找抽的节奏。
发朋友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明白我们并不是圈子的中心。只有极少部分对你的生活琐事感兴趣,你却直播给了所有人。
我们发朋友圈大致有两种目的,一种是自我表达,一种是公共关注。前者投入程度高的人是自我取向,注重秀自己的私人情绪和生活片段。后者投入程度高的人是人际取向,朋友圈以互动为原则,注重相互交流和点赞。比较合适的朋友圈分享形式是中等程度的自我表达+中等程度的公共关注。
@靳菲Faye:人们在小圈子里分享负面情绪获得社会支持,在大圈子里分享正面情绪进行印象管理。当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注意频率啊!对一些老在朋友圈发磨皮磨得脸都平面了的人,真是毫不犹豫屏蔽啊!
@明路:坚决屏蔽只发广告没有个人状态的同事!
@无言的的沙丘:最烦那种今天卖面膜、明天卖保健品的主儿,还有那些天天嘟嘟嘴、眯眯眼、剪刀手的傻白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朋友圈屏蔽你的人是什么心理的内容。
卖贝商城更多商品介绍:宠物医院商城网站开发 经典欧美婚纱摄影网站展示免费网站模板建站 呛口小辣椒微博大号的广告代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