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知味》(肖复兴)-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读书知味》作家肖复兴给青少年的读书点津书。肖复兴结合自身阅读经典文学的经验与感悟,为青少年量身打造了32堂读书课。通过例证如何阅读青少年书本以及课外阅读中需要阅读的现当代文学名家名作及外国名著、中国古典文学等,教会让青少年学会阅读的技巧,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的方式,从而做到有效阅读、快乐阅读,从读书中寻找向上的力量。

目录

前言:文学阅读与成长
章 做读书的有心人
读书需要联想
读书需要想象
读书需要思想
带着问号阅读
关联阅读
对读法
第二章 读书的乐趣
细读的妙处
由“小”见大
文章的节点
插叙的魅力
细节的力量
情境的味道
古诗要从少年读
第三章 读书重在读什么
语言的魔力
拟人激活文字
景物对应情感
重复的意义
悬念设置的多种方式
结尾的余味
生动具体的启示
第四章 读书与读“人”
状摹人物
从人物关系读心理世界
感情和形象的寄托
命运的书写
童心与文心
寻找主题的路标
第五章 我的读书笔记
醋栗的幸福
大地上的日历
于·列那尔和他的《胡萝卜须》
走近乔伊斯
铁木为什么只有前传
重读田涛《在外祖父家里》
附录:鉴赏书目

精彩试读

读书需要联想秦牧《社稷坛抒情》史铁生《二姥姥》机械式读书,就是仅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如同盲人探路,文字的识得,是手中的拐杖;内容的流动和走向,是脚下的盲道。
读书需要联想,就是让我们能够睁开眼睛,看到文字背后或之外的一些东西。好的文字,总会有言外之意,即我们中国从古至今为文之道所特别讲究的韵味。韵味。需要仔细品味。品味,就是要用自己切身的感受来揣摩文字其中的味道。品书如品茶,茶过三巡,才能够品味出茶的味道。读书中的联想,就是在反复的阅读中,用联想这样 初级的方法,一步又一步地来加强并加深自己在阅读中的切身感受。
联想,就是由此及彼,从此岸到彼岸的一座小桥,或一尾小船。联想,让文字舒展了腰身,如同被水洇开,漫延到 开阔的地方。在阅读中,有了联想,会帮助我们提升阅读兴趣;在写作中,有了联想,会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
好的文章中.几乎没有不用到联想这一 古老的方法的。学习这种方法,还得从阅读本身人手。
我选择的是秦牧先生的一篇老文章《社稷坛抒情》。我读中学时。在语文课本里就学过这篇文章。文章围绕社稷坛展开联想进行写作。
社稷坛,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内,是皇帝当年祭祀土地的地方,由五种颜色的土组成,以代表土地,古时候称之为皇天后土的后土。北京人都管它叫“五色土”。面对这样一块地方.秦牧先生是如何“抒情”的呢?他这样写道——你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 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上面没有一株草,一只虫,也没有一层土壤。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公尺的华北黄土高原吧!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写到这里,还没有联想,只是关于土地的知识的陈述。如果文章就这样写下去的话,只是一篇科普知识的短文,算不上一篇 的散文,难以被选人语文课本, 难以流传至今。我们接着读,下面,联想出场了,文章如水跌宕了一下.有了起伏,翻起了漂亮的波浪。
但这还不算,劳动者开辟这些土地和大自然进行了多么剧烈的斗争呀!这种斗争一代接连一代继续着.我们仿佛又会看见古代唱着《诗经》里怨愤之歌的农民.像敦煌壁画上面描绘的辛勤劳苦的农民,驾着那种和古墓里挖掘出来的陶制高轮牛车相似的车子,奔驰在原野上,辛苦开辟着田地。
你在这个五色土坛上面走着走着,仿佛又回到公元前几千年去,会见了古代的思想家,他们白发苍苍.正对着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陶窑的火光,大地的泥土沉思。那时的思想家没有什么书籍可以阅读参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代谢,万物生死的现象,都使他们抱头苦思……正是由于古代有这样的思想家在这样地思想过,才给后来的历史和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五色的土坛。
在这里,秦牧用了两次“仿佛”。“仿佛”,就是秦牧的联想。 次,他联想到了《诗经》和敦煌壁画,以及从古墓里挖掘出来的陶制高轮牛车。第二次,他联想到了古代的思想家。 次联想,是关于劳动者对土地的奉献;第二次联想,是关于思想家对于土地的创造。 次是体力劳动者,第二次是脑力劳动者。这两种人成就了 的祭坛,让祭坛有了庄严神圣的感觉。
联想到这样两种人,是容易的,也是初步的;将这种简单的初步的联想,具体化,形象化,则是联想的深入,是联想的 阶段。关于劳动者的联想,秦牧先生写了《诗经》、敦煌壁画和古墓出土的牛车等典籍和文物。关于思想家的联想,秦牧先生则是让他们面对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大地的泥土、陶窑里的火光等大自然具体的事物。前者,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知识储备;后者,我们则能够看到作者形象化书写的笔力。P3-7

卖贝商城 推荐:《读书知味》(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