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类app的分享功能为什么我说效果是糟糕的

  阅读类app的分享功能为什么我说效果是糟糕的

  当前阅读类app的分享功能大同小异,用户在选择分享后app一般会生成一张图片来发送到朋友圈——图片上一般有摘抄的句子、书名、以及明显的app下载入口——或二维码,或链接。当然也有的产品另辟蹊径,比如豆瓣阅读就是以纯文字的形式分享,然后附上链接,从效果来看并不好——用户希望分享的句子并没有得到强烈的突出,下载链接反而站在了舞台中央。

  

JjZGMRNBJHknWaKzyABH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app都把自己的二维码放的很大。仿佛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这是个很不错的流量入口。但情况真的如此吗?用户真的会欣赏图片中硕大无比的黑白马赛克?一些不喜欢小米的网民曾经揶揄过小米手机把前额的logo抹去会比较好卖。可见如果产品的logo并不是特别好看,将其放在显眼之处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至于放二维码这一举措,就更加的糟糕了——你能给予用户的好处并不能抵消视觉体验变糟带来的影响,毕竟,这不是扫二维码就可以领新人礼包。书籍类阅读app的调性天生对二维码推广并不宽容。

  

LwRe9eSUe8WLeRscdef8


  其实,消除二维码并不见得会降低流量。用户分享的主体是书中的文字而不是这个app,潜在用户不会因为金玉良言而选择下载这个app,但很有可能会因为精致的排版和格调而选择使用它。很明显的例子是便签类app,现在大部分便签生成图片并不会有二维码在其中,效果看起来很舒服,产品的名称在下面但并不显突兀,用户受精美排版的影响也会选择去应用商店搜索下载。所以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产品,是不需要主动提供二维码来吸引用户的,其潜在的优质用户会主动去下载它。

  

kG23qCmvkwXSEKKxLPUJ




卖贝商城更多商品介绍:HTML5手机自适应模板     淘宝店铺推广    鞍山新闻网软文投放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