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作者: [日]村上春树)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
除了知名作家的身份外,村上春树还是一个知名的长跑者。
1982年的秋天他开始跑步,几十年来,除了写作,坚持最久的事就是跑步,会在寒冷的冬天参加马拉松,也会在夏季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甚至还挑战过需要跑一整天的一百公里超级马拉松。
最初产生跑步的念头是在村上春树刚成为小说家的时候。为了写作,他从早到晚伏案,精神高度集中,一天抽几十支香烟,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体力和健康。村上春树决定选择只需要跑鞋就可以做到的跑步,来维持强健的体魄。
之所以选择跑步,也是因为村上春树认为自己的性格比较适合长跑这样的运动,它靠的不是速战速决的爆发力,而是一点一滴的坚持。刚开始跑步时,他气喘吁吁,心脏狂跳,最多只能坚持三十分钟。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距离在变长,呼吸稳定,脉搏也安定了,跑步成为他生活循环的一部分。
“我根本不是个优秀的跑者,却无疑是个健壮的跑者。” 这种健壮当然离不开村上春树的刻意维持。随着年纪增长,代谢下降,身体老化,肌肉松弛,骨质脆弱,再加上易发胖的体质,村上春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比别人更加辛苦地克制,每天运动,注意饮食。看起来更加费劲的人生,却让他习惯了这种克制和努力的生活,反而在年纪渐长后也依然健壮。
跑步不仅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在跑步中获得的道理也都映射在村上春树的写作中。才华横溢的作家不用多做什么,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而他自认为不属于这一类,想要写出作品来,他需要“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上天在分配天赋时并不公平,但是村上春树认为,如果自己的坚定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也是另一种公平。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通过长跑这项运动,村上春树锻炼了身体与意志,这让他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被惰性、玩乐等消磨。虽然人们会打趣他陪跑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不得不佩服七十多岁高龄的他不仅能保持创作,而且水平依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