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资本市场,一个月8家企业牵手资本市场成都做对了什么?
成都资本市场,一个月8家企业牵手资本市场成都做对了什么?
一座城市本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区域经济的活跃度。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都有着众多上市公司,一批响亮的知名企业品牌。对标先进,成都奋力追赶。
7月,成都资本市场捷报频传,一个月内共8家成都企业成功牵手资本市场。截至目前,成都辖内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24家。其中,2021年开年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2家,8家企业过会待发。
▲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都先导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6月份成都直接融资
同比增长27.78%
▼
7月
成都资本市场捷报频传
一个月内共8家成都企业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7月30日
天微电子登陆科创板;
7月27日
证监会同意国光电气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7月12日
领悦服务登陆港交所主板;
7月8日
康诺亚生物登陆港交所主板;
7月7日
证监会同意雷电微力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此外,佳缘科技、普瑞眼科、趣睡科技分别于7月2日、9日、15日成功过会。
得益于上市融资,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6月,成都实现直接融资1759.98亿元,同比增长27.78%。其中,企业在沪深交易所首发融资47.62亿元;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37.26亿元;各类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实现债券融资560.2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股票融资1.4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达1113.5亿元,同比增长21.69%。
值得一提的是,8月2日,《财富》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控股5家上市公司的新希望控股集团位列第390位,实现四川本土世界500强零的突破。
上市工作能保持高速增长
离不开4个方面的“成都行动”
▼
目前,成都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居中西部首位,尤其是在科创板中,成都市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一。

▲成都太古里
成都上市工作为何能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企业加速上市,离不开“精准化”建设上市服务体系,“集群化”引领重点产业发展,“体系化”构筑动态服务机制,“专业化”构建科创服务平台4个方面的“成都行动”。
近年来,成都市持续深入开展“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提升企业规范治理能力,大力推动企业改制上市,资本市场“成都板块”日益壮大。此外,成都上市公司还有大量的后备军。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天府股交中心成都市特色板块挂牌企业有2714家。
2021年上半年,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0.8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6.2万户,同比增长27.4%;新登记新经济企业增长43.9%。成都市场主体总量达313万户,居全国第2位。数据是抽象的,但其背后所彰显的,是一座超大城市不断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筑未来战略竞争优势的努力;是这座有序生长的公园城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不断释放的城市机遇。
据悉,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目标,成都已经做出规划。今年印发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力争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总量超200家,年均增长15家以上,支持引导科技创新及新经济领域上市公司新增占比超过80%。在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成都市力争培育1-2家市值3000亿元以上、3-5家市值1000亿元以上、5-10家市值500亿元-1000亿元、10-20家市值100亿元-500亿元的重点产业上市龙头企业,力争上市公司市值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倍增。
成都这座超大城市
正不断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城市机遇
原标题:《一个月8家企业牵手资本市场 成都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