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版画风格变迁研究蒋炜 著作者介绍、内容简介、图书详情、目录
内容简介
晚明七十余年,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作品遗存丰富,风格流派众多,地域互动复杂难辨,给版画史研究造成一定困难。本书从沃尔夫林所倡导的风格分析方法入手,试图梳理出晚明版画风格演变的明确路径。版画作为一种通俗艺术,最初面向的是市井百姓,在建安版画里,这一特点表现得十分清楚。万历中期,由于金陵文人广泛参与戏曲演出活动,戏曲刊本就有了服务文人和舞台演出的需要,版画创作风格的文人化转向成为必然。万历末期,随着文人演剧和观剧活动的热潮减退以及名家评点本的出现,案头阅读成为文人的又一选择,为适应文人案头欣赏的需要,版画插图开始向同时期的画谱学习和借鉴,到天启、崇祯年间,通俗版画的文人化之路终于完成。崇祯十三年,吴兴闵寓五刊彩色套印本《西厢记》的巨大底功,标志着通俗版画的文人化之路走向了极致。至此,晚明版画的风格变迁落下帷幕。促成晚明版画由俗到雅风格的转化的外部动力首先是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促进了技术的提高,使刊出的画面更为优美,为实现版画的文人化提供了技术支特。另外文人加入通俗小说、戏曲的读者群体,成为通俗文学刊本的领导者,表现了新的审美趣味,也是导致晚明版画朝向文人化转化的重要原因。晚明的建筑和园林、古物与收藏、衣饰与时尚,成为版画内容的直接来源,也是构成风格变迁的重要标志。
作者简介
蒋炜,1968生,江苏徐州人,安徽新华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美学、艺术史。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版画研究,参与国家重点课题一项,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一项,主诗教育厅重点课题三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图书目录
序言
导言 明晚版画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
(一)研究对象(范围)及其界定
(二)依据和理由
二、晚明版画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现状
(二)晚明版画史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风格分析:版画史研究的另一种方法
三、内容与结构
四、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晚明版画风格变迁的路径考察
一、建安版画风格变迁
(一)概说
(二)建安版画风格变迁
(三)结语
二、金陵版画风格变迁
(一)概说
(二)金陵版画风格变迁
(三)结语
三、徽州版画风格变迁
(一)概说
(二)徽州版画风格变迁
(三)结语
四、武林版画风格变迁
(一)概述
(二)武林版画风格变迁
(三)结语
五、苏州版画风格变迁
(一)概述
(二)苏州版画风格变迁
(三)结语
六、吴兴版画风格变迁
(一)概说
(二)吴兴版画风格变迁
(三)结语
七、晚明版画风格演变结论
(一)晚明版画演变的路线图
(二)晚明版画风格演变过程
(三)晚明版画版式的演变
(四)晚明版画的人物和场景的演变
(五)结语
第二章 晚明版画风格变迁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一、技术与竞争
(一)晚明刻书业的发展和兴盛
(二)晚明书业的竞争
(三)晚明书业的竞争对版画创作技术的影响
(四)结语
二、读者群的变化
(一)建安版画的读者群
(二)金陵版画的读者群
(三)武林版画的读者群,兼论苏州、吴兴版画
(四)其他版画读者群
(五)读者群的变化对晚明版画风格变迁的影响
(六)结语
三、画谱的影响
(一)晚明画谱刊行的历史回顾/204
(二)晚明画谱刊行对通俗版画创作的影响
(三)结语
四、居第与园林
(一)明中叶以后居第与园林建设的风潮
(二)居第与园林建筑在晚明版画创作中的表现
(三)结语
五、旅游之风
(一)晚明的旅游风潮
(二)导游图的出现及其风格变化
(三)导游图与晚明通俗版画刊刻的关系
(四)结语
六、衣饰与时尚
(一)明代服饰从简朴到奢华、僭越之变
(二)衣饰时尚对晚明版画创作的影响
(三)结语
第三章 结语
附录一
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
附录二
建安刘龙田、熊龙峰和金陵富春堂刊行的三种版本的《西厢记》插图风格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