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PE观陈玮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经济的高速增长,商业模式的快速变化,为近20年的中国带来了数不胜数的创业机会,也使得中国的投资业风起云涌。每一家迅速成长的企业背后,都有着投资的助力。获得投资也成为创业企业获得快速增长的关键。但是疯狂追逐Pre-IPO项目的高额回报,投资人和管理者之间的职责不清,让中国PE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迷雾。

  “创投老兵”,最早从事创业投资的元老、中国创业投资十佳基金管理人、中国杰出风险投资家、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风险投资家、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东方富海投资董事长陈玮先生,向你讲述十年投资心得,归纳出中国式投资逻辑和要点,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简介

  陈玮,2007年创办东方富海,现任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任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

  2002年、2003年“中国创业投资十佳基金管理人”,2005年“中国杰出风险投资家”、“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风险投资家”、“2008中国金融十大风云人物”,2009年、2010年“最具发现力创业投资家”,2009年“China
Venture 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物TOP10”,2008年、2009年、2010年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

  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荷兰尼津洛德大学工商管理项目访问学者。厦门大学、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兰州商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EMBA及总裁班授课教授。

  东方富海目前管理东方富海一、二、三期股权基金,同时管理皖江物流产业基金和杨凌现代农业生物基金,累计管理资本规模近80亿元人民币。目前,东方富海投资项目近90个,已有11个项目成功上市或退出。

  书籍目录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自 序 三个“没想到”成就我的PE人生
第一部分 中国PE:下一个10年的新故事
热钱下的PE大众化之忧
冬天又来了吗?
最好的投资时代正在到来
本土PE:阳光照进冬天
拿什么吸引PE
怎样监管PE
中国PE:下一个10年的新故事
故事:创业的魔咒——从9亿元到3亿元
第二部分 PE退出渠道:忘掉创业板,忘掉IPO
忘掉创业板,忘掉IPO
Pre-IPO投资的盛宴:创业板背后的PE
创业板的钱怎么花
80分:创业板周年成绩单
绝不能停了IPO
故事:用三诺电子叩开韩国科斯达克大门
第三部分 PE募资:从“就差钱”到“不差钱”
LP与GP的距离美
PE的模式之争:公司制PK有限合伙制
PE募资:从“就差钱”到“不差钱”
故事:规模三级跳——从3亿元到25亿元
第四部分 PE技巧:本土PE的10条准则
PE投资的10条准则
PE青睐什么样的创业团队
9个数字决定投资成败
PE的会计秘籍:如何挤掉财报水分
消费连锁:美丽故事后的风险
低碳经济,低调投资
网络游戏投资:道德之外的徘徊
LED如何照亮PE
除了投资,还投什么?
故事:做企业的朋友,跟企业成长——广田股份的投资故事
第五部分 PE心法:先选赛道还是选手
赚多少钱才算PE
PE:外资向右,本土向左
排行榜里看PE
从天使到魔鬼:Pre-IPO化的PE
PE的投资风格:先选赛道还是先选选手
本土PE的投资逻辑
故事:以点带线——布局网络游戏产业链
后 记
致 谢
附 录 好PE法则

  章节摘录

  热钱下的PE大众化之忧“他们才出8倍市盈率,还有那么多限制性的要求和条款,我们出12倍,不需要对赌,也不参与管理。”2008年,我们的投资项目已经第三次被其他投资机构以这样的方式“抢掉”了。这一现象背后,是投资机构的遍地开花,而且PE远远多于VC(风险投资)。2008年年初的PE大会和第十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更能让人感受到PE、VC的滚滚热浪:以前几百人的会,现在规模过千;以前参会免费,现在几千元的票价还挡不住潮涌的人流;现在去饭局,一桌人递过来的名片中,常常会有四五张印着私募股权或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的各种头衔。“钱”的属性决定“投”的属性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目前有“三多三少”现象:小的多,大的少;热钱多,经验少;PE多,VC少。首先,国内的PE和VC,仍处于发展初期,专家理财的观念还正在形成中,所以投资机构募资难,规模小。虽然投资机构的数量不少,但大多是管理资金规模几千万元的小型机构,全国管理10亿元以上资金的投资机构没有几家。这也导致很多机构的持续投资能力、经验积累都还不够。其次,由于热钱多,有经验的管理人少,投资多倾向于追逐IPO项目。现在市场上流传的投资赚大钱的故事太多,大家都在讲“过五关斩六将”,却很少有人讲“败走麦城”。人们看到的都是些成功的经典案例,都在计算着投资上市后几十上百倍的收益,少有人看到那些失败的案例。这个以前只有外资一枝独秀的投资领域,被钱追逐着:钱是“热”的,投资也温度不低,导致Pre-IPO项目竞争激烈,投资价格攀升很快。市场上到处流传着投资一两年后就上市的故事,人们都在以炒股票的心态做PE,希望热钱能通过IPO在短时间内带来“快钱”。另外,LP(有限合伙人,为PE的出资者)和GP(普通合伙人,为PE的管理者)界限不清晰,LP都想当GP,认为出钱的人就是管理的人,简单地认为有钱就能作投资,导致投资领域的专业性不强。第三,私募股权投资有VC“PE化”、PE“Pre-IPO化”,即投资阶段后移的倾向。只要有可能去IPO的项目都变成了“靓女”,投资者蜂拥而上,“风投”变为“疯投”,热钱追着项目走,项目随着价格上,甚至有些中介机构建议企业采用招标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价格和关系成为PE投资实力的一部分,相比较而言,早期项目却少有投资者问津。2007年,有80%的投资投向了项目发展的中后期,很多以VC为主的机构也进入了PE领域。热了PE,冷了VC,形成“PE投资靠酒量, VC投资靠胆量”的尴尬局面。不过,投资后移倾向的出现,也不能都怪PE及VC们,因为说到底,还是“钱”的属性决定了“投”的属性。中国本土私募投资机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拿短钱干长活”,很多资金都来自于房地产和前几年股票市场中赚来的快钱,真正的长线资金如社保和保险基金,才刚刚开始进入直接投资领域,行业内的主流资金还是企业和个人的快钱,有限合伙制也刚刚开始在PE和VC投资中采用。人们都太着急,恨不得所有投资都像做股票,今天听到消息明天就能套现发财。我们基金的LP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们今年有几个能上市,能有几倍的回报”,而其时基金成立还不到一年。这样的问题让我觉得哭笑不得的同时,却也能够理解。因为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讲,这是他们第一次将自己一分一角赚来的钱交给别人来管理,他们能这样做,在中国投资领域就已经意义非凡了,7~10年才能有回报,对民间资本来讲或许时间确实太长了。有钱不专业是万万不能的在PE和VC行业里钱是万能的,但有钱不专业则是万万不能的。不管VC还是PE,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投资活动,是要由专业的GP来从事的投资活动,不适合大众参与。它与股票投资有着不同的行业规则:股票投资就像是鱼池里捞鱼,股权流动性强,在二级市场上投资一旦发生亏损也能立即止损;而股权直接投资仿佛在大海里钓鱼,要靠更专业的人员和工具,会面对更大的风浪,你可能会捉到一条鲸鱼,也可能连一只虾米也捞不着,血本无归。由于股权的流动性较差,尤其是在企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时,这也是股权流动性最差的时候,要实现马上退出往往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件风险高、专业性强的事情,投资加增值服务是这个行业的重要特点。增值服务能力也是PE和VC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从事私募股权投资,选择好GP,确定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并坚守这一理念非常重要。投资最怕的就是投资策略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市场的冷热而冷热。要想成为一个好的GP,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有专业背景,最好是双学历背景,本科学理工,研究生学管理,不仅懂技术还要懂企业;第二,要有企业管理的经验,了解企业,这点非常重要,做过企业和没做过企业的人对企业的理解完全不同,GP可以不懂技术,但一定要懂得管理;第三,要熟悉资本市场,要把投资的企业做上市,了解资本市场的规则是最基本的条件;第四,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谈判技巧,因为“谈话”会成为投资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活动;第五,要有资源整合能力,人脉关系广阔,具有组织才能,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且能够发现和满足这种需求;第六,要眼光独特,善于从众多的企业中发现好的项目;第七,还要有点“运气”,投资、退出的时机都要把握好,投资太早风险大,投资太晚赶不上,要对整个影响投资的宏观、微观形势进行分析才能把握恰当的机会。在所有这些条件中,对企业综合判断的“经验”最为重要。世界上大多数专业人士都可以由学校培养,但能够做VC和PE的GP是学校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时间和实践才能培养出这个领域最为重要的专业投资能力。专家型的GP是创业企业的教练,教创业者怎样做企业。一家企业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从投资到退出的时间周期内,GP每投资一块钱,也会为企业投入一块钱的增值服务。VC在这一点上更为明显,做VC要有耐心和眼光,要帮助企业成长和发展。对PE而言,则要有行业整合的经验和视野。一个成功的VC投资项目,要靠“50%经验+30%钱+20%眼光”,而对PE而言,这个公式也许要改为“50%钱+40%经验+10%运气”。另外,PE和VC的成功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做PE和VC的特点是通过项目成功的概率来覆盖失败的概率,对于VC更是这样。成功的项目中往往伴随着项目失败的必然性,这就要求投资机构一定要有适当的规模,通过资金配置和投资经验,让成功的收益超过失败的成本,VC才能取得收益。如果是小规模的投资机构,管理成本、人才和投资成功率都难以保证,对投资资源也是一个浪费。2008年6月,全国社保基金宣布投资鼎晖投资和弘毅投资两家机构,开启了真正意义的长线资金投资本土投资机构的大门。只有出现一批能成熟地理解PE和VC内涵的LP,中国才会出现百亿规模的投资基金,成长起更多有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专业GP,本土的VC和PE才会走向国际化和专业化,才能够与外资机构相抗衡,也才会产生真正高水平的投资家和投资案例。

  后记

  2008年3月,我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教授谈起对中国本土PE投资和创业板的体会,他鼓励我把一些心得和感想写出来,并推荐我和《新财富》主持日常编辑工作的常务副总编辑薛长青女士和副总编辑刘凌云女士见面,我们就PE投资和创业板的相关话题相谈甚欢。于是,从2008年7月开始,我在《新财富》有了“PE心得”专栏,2009年1月开始,这一专栏改成了“投资论语”,从第一篇《热钱下的PE大众化之忧》到最后一篇《本土PE的投资逻辑》,我总共完成了30篇作业。本书收纳了我在《新财富》的这30篇心得,本无什么主线,只是10年来我从事PE工作的一些感悟。根据内容,我把这30篇文章打乱重新归类为5部分,每篇文前都写了一点中心思想以起到导读的作用。另外,我还把自己成立东方富海后的投资、募资工作中的趣事写成了5篇故事,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东方富海的发展有所帮助。由于文章的时效性赶不上中国PE的发展,我在文章原文的基础上也对一些新的数据、政策面出来后的情况进行了注释式说明,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参考性。能有今天这本书,首先要感谢刘鸿儒主席,感谢他多年以来对创业板和PE投资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他在我离开创新投后,对东方富海的支持。特别要感谢他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他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李子彬会长,感谢他对深圳PE投资的贡献,我至今记得他在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新投前身)成立时为公司讲的4句话:“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经济规律办事,向国际惯例靠拢。”由于政府对专业创业投资的态度,使创新投今天已经发展成中国本土PE的翘楚。作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会长,他一直在致力于鼓励和支持包括PE投资在内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希望借此改善和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感谢他让我们投资机构进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有机会和广大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打交道。还要感谢刘健钧博士为本书作序,他是中国本土PE的政策推动者之一,在创业板迟迟未能出台的期间,他一直和我们站在一起,伴随着大家艰难前行,从十部委的《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到现在逐渐完善的PE政策法规制度,都有他的努力和付出。他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令我倍感温暖。感谢《新财富》让我能够对本土PE投资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感谢薛长青、刘凌云女士在专栏写作中的帮助。刘凌云女士在我的专栏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大到每期专栏的选题,小到文字语言的修订,都极认真负责。特别是她文字编辑功力极佳,斧正笔利,经她编辑的文字往往妙处生辉。没有她们的鼓励和支持,不可能有今天本书的出版和我的同事刘青女士在《新财富》“PE故事”专栏的继续。还要特别感谢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和中信出版社,感谢他们的慧眼发现了我这些不成系统和逻辑的文字,还有王留全主编和本书的编辑徐蓁和贺颖彦,以及蓝狮子和中信出版社其他工作人员,感谢他们在本书编辑过程中的点滴劳动,同时也要感谢他们和刘凌云女士对我交“作业”时经常以忙碌为借口的宽容和体谅。 借此书出版之际,我还要特别感谢鼓励和帮助我创业的人们,特别是东方富海基金的LP们,感谢你们对我及东方富海团队的信任和支持,感谢诺亚财富在基金募集工作中的合作和支持,感谢那些我们东方富海投资的企业,你们的不断努力和成长是我们成长的基石。不管是投资我们的LP还是我们投资的创业企业,我们都已经成为投资纽带上的永远伙伴,相信我们还会一起走得更远。最后,在这些文字出版之际,当然还要感谢东方富海我的同事,特别是放弃优越条件和我一起创业的同事们,感谢全体同事给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感谢他们对东方富海倾注的专业能力和品质,感谢他们在金融危机来到时不拿薪酬也要维护东方富海的情感。感谢他们在项目立项会、项目讨论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上的精彩发言,感谢他们在项目审慎调查时的细致而专业的工作。他们的努力和经验是形成我文章灵感的重要源泉。感谢我的长期搭档程厚博,他的专业和细致刚好弥补了我的不足。感谢梅健、谭文清、刁隽桓、刘青、赵辉几位合伙人为公司发展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刘青、陆朝阳、周绍军、陈家玮等同事们对我文章所作的专业贡献,感谢吴忠炜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大量给力的劳动和创意。陈玮2011年国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的PE观:资深创业投资人陈玮的十年投资心路》的观点来自于陈玮他们的实践。并不是因为投资了他们,所以喜欢他们的观点,而是认可他们的观点,我才投资了他们。相信本书的观点和理念,会为更多的人认可。——袁亚非,三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方富海三期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陈老师的十年投资心得,平实有用,自成一体,内容都来自于他多年投资实践的总结,文如其人,所悟、所感宛如他的授课。——程瑞生,复旦大学地产金融同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创新投资班第一期学员,浙江贝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书中很多地方提出了增值服务,这是创业企业需要的,也是一个好的PE机构应该做的。相信这本书对创业企业挑选投资机构会有帮助,也希望更多的投资机构在服务方面做得更加出色。——彭浩,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这本书见证了一个PE领军人物的理想、智慧、感悟和对PE事业的孜孜追求,本书的核心理念、思想和投资逻辑也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知识是无界限的,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陈总和东方富海的经验与心得,也相信更多的人会通过这本书得到更多的启迪。——黄国强,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编辑推荐

  《我的PE观:资深创业投资人陈玮的十年投资心路》有4大特点:
  1.对PE及投资行业的大势及政府支持等宏观环境的精准把脉,令读者在阅读后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PE行业。
  2.对PE等的中国特色式管理,募资的深刻解读,是PE界人士的权威从业指南。
  3.书中包括对PE等的投资风格的精确概括和对创业团队的要求,以及对具体未来投资行业及方向的精彩点评和预测,从PE的角度为创业者指点方向。
  4.作者十年PE投资心得首次完整呈现。

  名人推荐

  本书的观点来自于陈玮他们的实践。并不是因为投资了他们,所以喜欢他们的观点,而是认可他们的观点,我君投资了他们。相信本书的观点和理念,会为更多的人认可。 ——袁亚非 三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东方富海三期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 陈老师的十年投资心得,平实有用,自成一体,内容都来自于他多年投资实践的总结,文如其人,所悟、所感宛如他的授课。 ——程瑞生 复旦大学地产金融同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创新投资班第一期学员 浙江贝瑞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书中很多地方提出了增值服务,这是创业企业需要的,也是一个好的PE机构应该做的。相信这本书对创业企业挑选投资机构会有帮助,也希望更多的投资机构在服务方面做德更加出色。 ——彭浩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这本书见证了一个PE领军人物的理想、智慧、感悟和对PE事业的孜孜追求,本书的核心理念、思想和投资逻辑也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知识是无界限的,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陈总和东方富海的经验与心得,也相信更多的人会通过这本书得到更多的启迪。 ——黄国强 深圳币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