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之间陈元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以金融学家、国家开放银行董事长陈元的自述为主,全面记录陈元及国家开发银行创造性地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民生、国家发展解决问题的实践实录。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首次披露众多重大投资决策出台的过程,尤其是对彼时国内政策和国际局势的金融解读,角度独特,极具价值。所有事件串联起来就是中国近十几年金融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一本书读懂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开发性金融的实践探索,每个篇章都有决策纪实、理论与访谈三部分构成,全景解读开发性金融的实践过程,让读者重返金融现场。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分别从银证合作、国家战略、地区规划、国际市场等方面,记录了围绕开发性金融在这些领域运用的背景和重要事件,同时收入作者在重要节点发表的重要文章以及重要访谈,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理论体系与实践结合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作者“金融报国”的抱负。
作者简介
陈元,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长。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曾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商业外经外贸部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1998年执掌国家开发银行以来,他把中国国情和国际先进金融原理相结合,带领国开行实现了从传统政策性银行向国际一流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蜕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的发展新路。2002年被亚太开发性金融机构协会授予“杰出个人奖”,2007年被授予“俄罗斯友谊勋章”,2008年当选“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2009年获“共和国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称号,2011年获评CCTV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
陈元在经济金融理论领域颇有建树。1987年提出“紧运行”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富有创新的实证考察和分析论述。著有《陈元集--运行·调控·发展》、《香港金融体制与1997》、《美国银行监管》等。
书籍目录
1 办国际一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2 银政携手缔造市场规则
3 芜湖模式改变中国城市
4 规划先行助力科学发展
5 市场方式服务国家战略
6 国家银行助推经济转型
7 金融创新打通三农瓶颈
8 普惠金融促进社会建设
9 国际合作打造多赢样本
10 开发性金融方兴未艾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大刀阔斧信贷改革 “当年抗美援朝是敌人打到鸭绿江边,我们被迫应战,依靠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军事指挥优势,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了军事上的胜仗。现在,外国金融机构要进入中国市场,靠的是自己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为了能与外国金融机构同台竞争,就需要向对手学习,把他们的长处学过来,并与我们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超过对手的力量。” 信贷风险控制是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从1998年开始,开行先后进行了三次信贷改革。 第一次信贷体制改革,主要是控制贷款增量风险。我们建立了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在资金来源上实行市场化发债和派购相结合的方式,在贷款项目上打破“计委挖坑,开行种树”的框框,实现资金来源与项目渠道的多元化。我们提出了“宽入口、快通道,抓住好客户,挡住差项目”的要求,建立择优淘汰的筛选机制和受理机制。1998年,开行主动选择的项目有437个,占全行受理项目总数的30%,为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开了一个好头。 1999年,我们实施了第二次信贷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化解存量不良贷款。那一年,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我国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4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建行、中行、农行、工行和开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借着那次机会,开行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剥离不良贷款。随着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开行1000亿元不良资产,开行的不良资产率从33%大幅度下降到16%。尽管如此,开行在化解不良贷款方面,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年,开行在贷款审查和决策之间增设3个局:市场与产业分析局、财务分析局和贷款审查局(后更名为评审管理局),在评审局对项目提出贷款审查报告后,新设的这三个局分别对项目的市场前景、还款能力和评审的合规性再次进行审查。我们把这三个局叫做“防火墙”,这是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建议,进行贷款流程再造的一个结果。 “防火墙”体制的效果很快显现。实施第一年,开行共评审项目308个,通过“防火墙”审查,对近200个项目提出了完善贷款条件或谢绝贷款意见。其中,帮助32个电力项目规范了借款法人,占当年电力项目的2/3强。
后记
这本书凝聚了我这些年关于开发性金融的思考和实践成果。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很多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让我心存感动。由于我的一些自述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较大,发表的署名文章和专访也分散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媒体,开行政策研究室李小涛、杨华、刘进、徐飞等同志帮我搜集和整理文稿,编写相关案例及链接文字,方便读者理解。其中,个别署名文章的标题作了改动,文字作了精简。我的学生马荣宝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和线索。冯启华、张斌等同志对全书图片及说明作了梳理和核校。新势整合传播机构何江涛、京华时报图书出版中心季晟康等同志为这本书的设计和编辑提出了很多好的创意,中信出版社的专业人士为本书的及时出版提供了支持。富子梅、王兆斌、王璐、吴小莉、马洪涛等媒体朋友对我的几篇专访,也被选录书中。在图片方面,得到了中国专题图片库,以及孙荣刚、万飞、卢伟斌等同志的支持。在此,向他们一并致谢。我还要特别感谢所有曾经和正在开行工作的同事们。开行今天所取得的市场业绩,开发性金融所赢得的社会认可,离不开广大开行员工的开拓进取和无私奉献。实践出真知。如果说这本书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那都来自于我在开行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来自于为开发性金融事业奉献的全体开行人。开发性金融大有可为。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事业。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陈元同志是我国金融经济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开拓者。该书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务于一体,全面展现了国开行将国家信用、政府信用成功运用于市场,在政策性与市场化之间寻求平衡,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市场建设、信用建设,推动经济与金融共兴共荣的创新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同志的必读之书。 ——周 强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开发性金融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大潮中最具创造性的探索之一。陈元为这项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发性金融以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为己任,一方面,用政府信用来弥补市场信用缺失、体制不完善等“市场失灵”的缺陷;另一方面,依据商业性金融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政策性金融活动,有效避免了“政府失灵”。 ——李 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元董事长最大、最持久的贡献,是将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融资两者充分结合,开创了开发性金融的新模式。他还充分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套办好银行的成功做法。开行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避免自身以及借款人出现道德风险。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经验无疑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模范。 ——刘遵义 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 陈元新著《政府与市场之间》,记载了他在国家开发银行的14年探索,有深入的理论思考,有鲜活的实践总结,还有珍贵的细节披露。作为中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的掌门人,陈元亲自执笔的这本书兼具权威性和史料性,系过去十多年中国金融变革的重要篇章--开发性金融,于研究者、观察者、实践者,均可读可鉴。 ——胡舒立 财新传媒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推荐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编辑推荐:一个中国的标志性官员——国开行董事长陈元讲述“如何修改游戏规则,在政策性和市场化之间找到平衡”的探索与历程。首次披露众多重大投资决策出台的过程,所有事件串联起来就是中国近十几年金融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一本书读懂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
名人推荐
陈元同志是我国金融经济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开拓者。该书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务于一体,全面展现了国开行将国家信用、政府信用成功运用于市场,在政策性与市场化之间寻求平衡,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市场建设、信用建设,推动经济与金融共兴共荣的创新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同志的必读之书。——周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开发性金融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大潮中最具创造性的探索之一。陈元为这项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发性金融以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为己任,一方面,用政府信用来弥补市场信用缺失、体制不完善等“市场失灵”的缺陷;另一方面,依据商业性金融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政策性金融活动,有效避免了“政府失灵”。——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元董事长最大、最持久的贡献,是将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融资两者充分结合,开创了开发性金融的新模式。他还充分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套办好银行的成功做法。开行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避免自身以及借款人出现道德风险。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经验无疑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模范。——刘遵义,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陈元新著《政府与市场之间》,记载了他在国家开发银行的14年探索,有深入的理论思考,有鲜活的实践总结,还有珍贵的细节披露。作为中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的掌门人,陈元亲自执笔的这本书兼具权威性和史料性,系过去十多年中国金融变革的重要篇章——开发性金融,于研究者、观察者、实践者,均可读可鉴。——胡舒立,财新传媒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