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血与阴谋(美)比亚德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华尔街顶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成长历程,并重点聚焦于摩根士丹利内部的一场全球为之震惊的转折之战。2005年3月,八位摩根士丹利前高层联名致信董事会,这封信指责裴熙亮作为CE0领导无方并要求董事会立即换帅。信中列举了大摩股票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没能在证券市场取得高额回报:盈利增长劣于竞争对手;零售和投资管理业务在过去五年表现糟糕。八老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裴熙靠……
本书所叙述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故事,在此背后,反映的是美国的商业文化。这本书让我们重新了解了摩根士丹利的历史——1935年从摩根银行分离出来之后,摩根士丹利继承了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金融集团——摩根财团的大部分贵族血统,代表了美国金融巨头主导现代全球金融市场的光荣历史。大摩的八位元老坚持的就是这种精神。这就是“蓝血”的由来,也是矛盾爆发的终极原因。
作者简介
帕特里夏·比亚德,著名杂志编辑,畅销书作家。在美国各大知名媒体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深受读者欢迎,现居纽约。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 开端和结局(1935~1990) 第1章 一流的业务 第2章 创建银行1970~1990 第3章 裴熙亮和“泛美公司” 第4章 交易1993~1997、 第5章 信任危机和文化冲突1998~2000 第6章 “刀斧手”2000~2003 第7章 裴熙亮四面楚歌2004年10月~2005年1月 第8章 鹰派的最后一次聚会第二部分 战争开始 第9章 信件 第10章 回应 第11章 “我们的300亿美元在哪儿?”以及其他问题 第12章 “我不在乎他们解雇我” 第13章 负面效应 第14章 “除了麦晋桁以外的任何人” 第15章 麦晋桁回来了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开端和结局(1935~1990)
第1章 一流的业务
在2005年这场争斗中的“倔老头帮”,都是1958~1976年间来到摩根士一丹利的少壮派人物。他们刚来的时候,公司的规模与1935年建成时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改观。那些指责“八人团”保守、拘泥于过去的人也许都忘记了这一点,即公司之所以业绩卓著,并不仅仅是因为公司主管人员都很机敏,具有创新精神和很强的进取心,还因为他们秉承了某些基本价值观,其核心是公司注重精英人物、注重伦理道德、注重坦诚的协作式伙伴关系。
直到1970年,摩根士丹利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能成为这家公司的资深合伙人,我深感荣幸,如果允许我为公司辩护的话,我要声明的一点是,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的头脑里一直都有这样一种信念:用一流的方式开创了一流的业务。
——小J·P·摩根
你们知道,当从事一个职业时间过长时,你就会变得麻木而没有激情,总是循规蹈矩。但是对我而言,我做这一行这么长时间,每天的工作都不同往日。我喜欢这一行就是因为这里有富有激情、才智过人和勇于面对挑战的人们——那就是你们大家。
——麦晋桁胜和J回归摩根士丹利后的讲话
这是我的新生活。如果没有媒体的文章,或是可能
编辑推荐
什么是摩根士丹利的灵魂?面临生死转折,蓝血公司何去何从?为什么摩根士丹利屹立不倒?
中国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常振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巴曙松;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师滕泰;经济学家向松祚联袂推荐《蓝血与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