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西康孙明经,孙健三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中国有过一个西康省.它于1939年1月1日成立.1955年9月撤销,只存在了短短十六年。这里有康巴同胞,有茶马古道.还有不远万里为西康带来现代文明的西方教师、医生和传教士。有意思的是,国宝熊猫就是在西康省第一次被电影媒介记录下来,《康定情歌》诞生的跑马山,也在这里。《定格西康》即聚焦生死存亡的抗战岁月。1939年6月至12月.为开发西部大后方,我国电影教育家孙明经骑马投入川康科学考察,历时半年,用电影摄影机和照相机拍摄,一次拍摄所用胶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在中国的摄影史、电影史、科考史中都很罕见。1944年8月至9月,孙明经应邀率队再赴西康,可惜的是.此次拍摄的电影、照片与底片,相当部分已毁于“文革”。今将劫后侥幸余存的两次科考影像结集出版,洵为珍贵。
作者简介
孙明经,祖籍山东掖县,1911年生于南京。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36年起,在金陵大学担任专职电影课教师,并响应蔡元培动议,用摄影机进行国情调查,一边拍摄科考电影与照片,一边筹备创建中国电影、摄影等高等教育课程。1 937年至1944年间,先后四次完成行程超万里的
书籍目录
序言辑一 好一个雅安辑二 川康道上辑三 铁矿与金矿辑四 省会康定辑五 喇嘛生活辑六 康人生活辑七 政府官员辑八西 康的学校辑九 文化的融汇辑十 再进西康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说起中国的国宝熊猫,就不能不讲雅安。因为全人类对熊猫的了解和认识,就起源于一百四十多年前的雅安。1867年(清同治六年),一个名叫让·皮埃尔·阿曼德·大卫的法国生物学家第二次来华。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神父。大卫先到了成都华西坝的天主堂工作,因为自己真正的兴趣在于研究生物,为此他去了地处今天川西北属于雅安地界内的偏僻山区,成为宝兴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在那里他不仅创办了灵宝学校,还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搜集生物标本,为新物种命名,开展动物驯养研究。1869年3月,当他第一次见到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有趣的黑白相间外形似熊的动物时,就敏锐地感到“这可能会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新物种”。大卫称其为“白熊”。5月4日,大卫雇用的助手们真的捕捉到一只活的“白熊”,他想把它运回巴黎,却由于山路的颠簸和生活环境改变过大,加之无人会喂养,这头“白熊”不幸死于运送途中。大卫便把它的皮剥下,寄给了巴黎国家自然博物馆。全欧洲动物学界没人见过的这张动物皮,初到巴黎时,甚至有人断定是伪造的,也有人觉得这家伙有可能出白一种未知的熊。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认真研究以后,发现这动物既不是熊,也不是猫,却与此前四十二年,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熊猫相近,应该是一种大的猫熊,为此,米勒·爱德华将其正式命名为“大猫熊”。明明动物研究史里的这个全新物种已被正式命名为“大猫熊”,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后来会把它叫做“大熊猫”呢?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原来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生物学界在重庆北碚举办了一个动物标本展览,每件展品的标牌上分别用中英文标示,而当时中文书写与阅读习惯是从右往左,记者在报道这个新奇的标本时,把按英文从左向右书写的“猫熊”报道成了“熊猫”,从此,这一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的动物,在华夏大地就以“熊猫”的名称广为流传。事实上,孙明经所在的金陵大学20世纪30年代就把它定名为“熊猫”了。
后记
1939年,孙明经参加川康科学考察团,历时一百六十多天,用电影摄影机和照相机进行科考拍摄,一次拍摄所用胶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在中国的摄影史、电影史、科考史中都很罕见。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这些电影胶片和底片,全部被工宣队当作“黑材料”抄走。被抄走的东西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文字资料。包括孙明经从1930年做金陵大学电影教育委员会书记员起,直到后来做金陵大学电影部主任、《电影与播音月刊》主编、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教课组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中国委员、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主持招考第一班电影与播音专业大学生,为中央电影训练班主持研究班教学,1952年调中央电影学校后参与创建北京电影学院,至“文革”开始前,收集的有关中国电影、广播、电视、摄影高等教育的史料(官方文书、会议议案、调查与考察纪录、课程开设、自1936年始的历年课程表、人员人事、大量手稿、个人日记、相关史实等)。二、电影资料。孙明经摄制(编导摄制)的六十三部电影、主持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后更名影音部)期间制作的总计六十六部译制片和五十余部其他电影。三、摄影作品。孙明经自1934年以来拍摄的大量照片底片,包括四次行程万里的科考拍摄的照片底片。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先驱者中,孙明经是个标志性人物。作为中国国情调查中“带摄影机的今日徐霞客”(蔡元培语),他应用当时的新媒体技术留下了许多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准的电影和摄影考察报告。这些定格于西康的影像民族志,至今仍是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和经济的珍贵视觉文献。
——邓启耀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2009年10月23日孙明经毕生的摄影造诣非凡,影像学术与实践领域的专业知识结构坚实。他在20世纪30、40年代已然为中国纪实摄影奠定先行之典范。
——王瑞 摄影史学人独立摄影人——2009年10月23日与具有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著称的庄学本相比较,中国电影教育先驱的孙明经,让我们多了一个观察摄影一这一标志西方现代性的视觉手段…在中国本土形成文化认知与成果的角度。孙明经作为具有专业学养的知识分子,其鲜明的对于科学新知识的强调:为我们认识民国时期的摄影增添了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李媚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2009年10月24日孙明经教授是中国摄影专业摄影技术课程的开创者、奠基者。在北京电影学院,先后创建摄影系,工程系等课程,编著了多部重要教材,留下了大量珍贵电影理论、技术译本及前沿资料并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为中国电影及摄影教育领域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孙明经教授的作品及理论至今依然是摄影学院学生必修之课。
——宿志刚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教授——2009年10月27日孙明经先生是我国纪实摄影的先行者,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西康摄影为我国的民俗、地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国情立档存案功不可没。以往有人认为旧中国的摄影主要成就在沙龙摄影,孙明经先生的西康纪实摄影和庄学本先生的摄影作品一起,即有力地证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已经有成熟的纪实摄影存在。
——杨恩璞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华光摄影艺术学院院长——2009年11月1日孙明经教授利用影像形式真实记录了30年代末期西康的社会。民族、建筑、民居、风光,为我们今天研究当时社会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影像历史档案,其真诚,细致、独特的影像记录风格和创作思维为我们所敬重。
——张会军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11月2日
编辑推荐
《定格西康:科考摄影家镜头里的抗战后方》:原汁原味的茶马古道已经消失的西康省国宝大熊猫的发现地《康定情歌》诞生的跑马山康巴高原上的康巴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