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美]罗伯特•塔克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一项历史与人格的研究(1879—1929)》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塔克所著的斯大林传记的第一部。
《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一项历史与人格的研究(1879—1929)》探讨的不仅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它要研究阐明的是性格如何与环境相结合造成历史的问题。罗伯特·塔克多年的研究和反思将这部关于斯大林早年岁月的传记造就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和文学杰作。

  作者简介

  罗伯特·C.塔克(Robert
C.Tucker,1918—2010),美国历史学家。生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和斯大林传记作者。他于1944—1953年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195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为“卡尔·马克思的哲学与神话”。他所著的约瑟夫·斯大林传记系列被美国斯拉夫研究会评价为他最伟大的成就和贡献。

  书籍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俄罗斯序幕
第二章 革命英雄列宁
最初十年
布尔什维主义的开端
领导集中制的团体
当权的领导人
第三章 柯巴:成长的岁月
格鲁吉亚序曲
在哥里成长
神学院学生
职业革命家
沙皇间谍问题
第四章 朱加施维里成为斯大林
柯巴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的魅力
英雄认同
民族认同的改变
第五章 成为布尔什维克领导人
地下党生涯
民族问题理论家
西伯利亚轶事
1917年
第六章 当权的革命者
人民委员
走向战争
追求军事荣耀
党内政客
重返外高加索
第七章 与列宁的冲突
通往冲突之路
宪法问题
格鲁吉亚事件
失败的清洗
斯大林与列宁崇拜
余波
第八章 权力和对列宁的继承
斯大林的政党机器
宗派政治学
空缺的角色
开局的策略
斯大林的列宁主义对托洛茨基的列宁主义
著作权问题
第九章 革命历史的政治学
开端
托洛茨基开火
“笔战”
防御中的斯大林
收场
第十章 一国社会主义
列宁的指导方针
关于工业化的争论
击败托洛茨基
是俄国的热月吗?
第十一章 斯大林主义出世
斯大林与布哈林主义
苏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右翼反对派的失败
第十二章 决定性的小事
别人看他
他看自己
处理矛盾
渴望肯定
报复性反应
投射的斯大林
第十三章 新英雄
崇拜的诞生
最优秀的列宁主义者
伟大的革命家
国内战争中的勇士
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社会主义的缔造者
第十四章 暧昧不清的结局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他的不可否认的贡献是:鼓舞布尔什维克们在时机到来时采取决定性的革命行动。这个根深蒂固的信念促成了他在隐身处写出的所有著作和信件。表面上,《国家与革命》是一篇理论文章,实际上他追求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实际目标:使布尔什维克们(也许还包括他本人)相信,用武装与暴力夺取政权,然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来镇压资产阶级和其他反革命分子,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随后,他在另一本小册子《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中,试图平息怀疑,并驳斥那种认为党即使夺权成功也可能保不住它的恐惧思想。他说,如果13万地主能够在1905年后对俄国进行压迫性统治,那么站在下层阶级的利益上的24万布尔什维克肯定也能统治它,假如他们能采取迅速的步骤,特别是吸引千千万万贫困者通过类似苏维埃的组织来参加日常管理工作,就能扩大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社会基础。他在《马克思主义与起义》(这是他在9月底致党的一封信)中强烈主张,现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确定无疑,因为一场成功起义的所有客观条件都已具备: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苏维埃中多数人支持布尔什维克,全国范围内高涨的革命精神,其他阶层的党派十分优柔寡断,党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它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遵循的道路。后来,在10月的另外一系列信中,他差不多是胁迫党的领导作出重大的历史决定。尽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还有一些著名人物如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表示反对。“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会失去一切!”在俄历10月24日的信中,他最后一次向中央委员会大声疾呼:“历史不会饶恕那些延误时日的革命者,他们本来在今天可以获得胜利(而且一定能在今天胜利),却要拖到明天去,冒着丧失许多、丧失一切的危险。”

  后记

  《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塔克所著的斯大林传记的第一部。此书成于1973年,从问世之日起就成为后人研究斯大林和苏联史的必备参考书。这首先是因为本书作者掌握了大量的罕见资料和普通研究者难得接近的保密文件,这绝对是本书相当大的一部分价值之所在,所以后来的许多相关研究频频引此书中的文献,这倒不是由于那些研究者们作风不严谨或者懒惰,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像塔克那样得到接触这些材料的机会。不过,只是提供稀罕而珍贵的文献资料并不能使此书得享必备书目的大名。何况,将近30年的时光业已流逝,连庞大的苏联国家都已不复存在,当年的许多绝密文献失去了保密的必要,甚乃流失、散佚于街头巷尾,对许多研究者来说,资料这方面的问题比以前肯定要少多了。故而,塔克的书还需有另外的精湛之处,方可在历经30年的光阴后仍能让后来的研究者继续阅读此书。这个精湛之处便是塔克运用“心理史”的研究路径对斯大林的历史与性格所作的分析。塔克在本书前言中说他采取了传记的模式来写作,但是他并不是要用一些罕见的资料演绎出一本斯大林的传记。所以,这本书的奇特之处之一是,这本有关斯大林的书却把前两章的篇幅给了列宁,而从第三章才开始叙述斯大林的童年及其故乡。这并不是离题万里和东拉西扯。正是先分析列宁的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运动中的列宁,才使人们清晰地看出,斯大林自我规划的生活方案究竟要在什么意义上来继承列宁,要怎样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又一个列宁。从分析朱加施维里年轻时代的心理认同机制人手,塔克对朱加施维里之所以能成为斯大林作出深刻而缜密的推理与界说。朱加施维里小时候就是个具有专横意志的人,好强争胜,这样的人本来并非罕见,因此,有人仅仅从斯大林具有这样的性格便断定他必然要制造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这只能说是马后炮或纯属激于愤慨之语。塔克认为,这样的性格是要和更大的外界环境与条件结合才会发展成一种可怕的力量。因此本书探讨的就不仅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它要研究阐明的是性格如何与环境相结合造成历史的问题。相信读者在阅读此书后定会发生出许多思索,因为这并不是限于一人、一国的问题。而且,如果把本书与前两年出版的伊萨克·多伊彻的《托洛茨基:先知三部曲》对照阅读的话,还会有许多收获。另外,由于塔克在书中直接引用了许多俄文材料和作品,又是用于拉丁字母转写的方式来拼读俄文,而且,还有一些资料系旧俄文,这都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需要说明的是,塔克使用的《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俄文版本正是中文版的来源版本,本书终审翟民刚已补齐中文版出处,特此致谢。朱浒

  媒体关注与评论

  塔克实现了真正的突破……他的分析向原先模糊的历史角落投注了强大光线……他对斯大林人格结构的研究开启了一条光明的研究路径。
  ——罗伯特·M.斯鲁瑟,《美国历史评论》迄今为止没有一部关于这位20世纪显赫人物的成功的、全方位的传记。罗伯特。塔克的著作标志着这种状况的终结。
  ——罗伯特·H.迈克尼尔,《俄罗斯评论》一部引入人胜的传记,讲述了斯大林的早年岁月以及1929年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上升到权力顶峰的历程……一部堪与伊萨克·多伊彻的托洛茨基系列传记相媲美的图书。
  ——乔治·切尼,《图书馆学刊》多年的研究和反思将这部关于斯大林早年岁月的传记造就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和文学杰作。
  ——《外交杂志》[这部书]看上去转变了斯大林研究的领域……塔克成功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经济事务,以及它们的争夺者。
  ——迈克·拉特克里夫,《泰晤士报》(伦敦)我对“精神分析史”的大部分内容都不感兴趣。然而塔克的主题让人信服,因为他理解布尔什维克的故事,他知道斯大林掌握权力不仅仅是源自他的党棍政治和马基雅维利式的狡诈,虽然它们看上去对他很重要。他对斯大林给予称赞,因为他评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以及他必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狱龙·奥莱里,《渥太华学刊》读了罗伯特·塔克的书,我们现在更加理解在斯大林主义时代我们不得不经历的事件的起因。
  ——米哈伊尔·科里亚科夫,《新俄罗斯言论报》(纽约)这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我看来,“斯大林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迪米特里·别兹鲁奇科,《俄罗斯米斯尔报》(巴黎)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乌鸦毕竟是乌鸦。
  ——约瑟夫·斯大林

  编辑推荐

  《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一项历史与人格的研究》是一部引入入胜的传记,讲述了斯大林的早年岁月以及1929年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上升到权力顶峰的历程……一部堪与伊萨克•多伊彻的托洛茨基系列传记相媲美的图书,开创了斯大林传记研究中人格结构分析的先河。斯大林的人格特征如何形成?他又如何走上掌权之路?堪与伊萨克•多伊彻的托洛茨基传记三部曲相媲美的经典作品。期大林心理分析研究的开创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