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活动雕塑卫君翔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40年的舞台实践,景雪变取得了骄人的业绩;40年德艺双馨的执着追求,景雪变赢得了戏迷观众和专家学者对她的称赞和尊敬。在景雪变从事舞台艺术40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出版《舞台上的活动雕塑——名家纵论表演艺术家景雪变》一书,收录了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对于景雪变的评价文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这是一本关于表演艺术家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的书,是一位“舞台巾帼”的人生写实和艺术评传,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作者简介
卫君翔,山西省永济市虞乡人,高级编辑,山西作协会员,运城学院客座教授。故乡王官谷,是唐司空图文论《二十四诗品》之诞生地。大学期问,师从著名学者克宁教授,研究哲学、美学和西方文学,长于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美学随笔。现任运城日报副总编、黄河晨报总编辑。获得“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景克宁评传集》《时代档案》《生命力量》《客厅里的大学》等。
书籍目录
季国平 序·蒲剧“母亲”景雪变
吴祖光 蒲剧有奇葩
王朝闻 假笑不都丑
郭汉城 艺术贵在纯真为何喜欢《山村母亲》
谢晋 演大悲剧,雪变这样的演员实在不多
仲呈祥 她是钱钟书所说的那种“素心人”
刘锦云 我识雪变
曲润海 蒲剧办青年团是成功的知天命而不惑
张玮 一个评剧老兵的祝贺
吴乾浩 评《关公与貂蝉》《山村母亲》感人形象三题
董伟 我为我们梅花奖感到自豪
蔺永均 这是一个带方向性的思考
谭志湘 求戏不求荣的景雪变
女孩儿新妇烈女子
跋涉着并快乐着
张曼君 雪变的泪水
相从智 笃志蒲剧写人生
姜志涛 漫漫求索路拳拳赤子心
栾冠华 层次清晰分寸适度
王乃兴 黄河岸边的精灵
刘淑兰 情与技的完美统一
翟德年 观景雪变诸剧酬韵十二首并序
柴勇 我是戏迷
陈玉龙 戏剧的奢侈
行乐贤 戏剧泰斗眼中的景雪变
愿雪变精神发扬光大
陈继瑜 真疯不易假更难
雏凤凌空步步高
张先海 梅花并艳艺德双馨
杨焕育 蒲苑新葩香飘京华
雪里梅花景最佳
韩树荆 美哉!雪变!
高中秋 唱出人物的内在1青感变化与气质
再谈景雪变的唱腔艺术
任国成 多少爱恨一肩挑
技在练神在悟
杨金贵 景雪变,德艺双馨的文化领军人才
王思恭 德艺并重朴实无华
炉火纯青的新境界
漫谈景雪变唱腔艺术
赵凤兰 立志打造传统文化的“同一首歌”
卫君翔 星,在崇高追求中闪耀
姚姬娥 一个人一个团队一种精神
樊峻峰 为蒲剧繁荣发展扬旗高歌
张建群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杨红义 特殊的战场特殊的兵
“演的就是咱自己!”
解世忠 “梅园”探春
王永年 “梅花”吐艳“文华”出彩
一曲大气流行的戏剧旋律
吴丽 将军寒夜访“梅花”
附录 景雪变艺术年表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戏曲艺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高度艺术水准的综合艺术。蒲剧又是其中特点显著名家荟萃的代表剧种之一,是河东文化的折射。《山村母亲》作为现代戏剧目,如何继承与发扬蒲剧表演艺术的精髓,又有时代风貌与当代品格,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景雪变对山村母亲豆花的表演探索是全面而深入的,涉及到唱做念舞诸个方面。景雪变的唱腔有口皆碑,既慷慨激越,又婉转俏丽,能适应多种情绪,富于形式美。为了塑造豆花的音乐形象,她总体上往苍老方面转化,以适应人物的年龄身份。在具体的唱段设计上,又根据剧情的发展,各有侧重。当山村母亲不顾儿子的反对,甘当一个“死去的娘”时,悲泪不让淌,强作平心静气,字字顿挫,斩钉截铁,说明她是成竹在胸,很有主见的人。在儿子成婚,“幽灵”母亲只能遥看,只能远听欢乐场面时,她悲中含喜,苦里有乐,与儿子的远距离对唱,更带有心理呼应的成分。“妈看见啦,看见啦!”“妈看得真真切切,妈瞧得亮亮堂堂”。让观众也听得耳热心酸。至于到儿子家当保姆后,不管是夜深人静后与亡夫对话的心理倾诉,还是母子、婆媳相认后互吐衷曲,在大段咏叹中坦诚表白精神追求,都直抒胸臆,别呈异彩。至此,一个可敬可爱的山村母亲形象已立体地传达到观众的听觉中。她在唱腔设计与发挥中,把旋律、节奏、音色当作体现人物性格、感情的工具,以声传情,打动人心。这是唱腔艺术的更高阶段。景雪变的念白,不是一般的口语陈述,特意压低了调门,让重要对白承受更大的负荷。像甘当亡灵那场对儿子痛说亡夫的嘱托,似《红灯记》李奶奶痛说家史一般,一句紧一句,掷地有声,有时还运用气声,适当停顿,感人肺腑,揪人肝肠!景雪变真恨不得调动所有的艺术手段,让豆花更鲜活。景雪变是个唱做兼长的通材,她的表演动作有塑形美,施展蒲剧绝活的担子功更为拿手。在豆花由山村连夜进城远看儿子婚礼的那唱戏,她从走山路,坐小四轮拖拉机,坐长途汽车,到穿小巷,找大酒家,结合急切高兴的心情,通过虚拟而有表现力的成套舞蹈动作,展示地极有动感,让古老的程式具有了生命力。
后记
《舞台上的活动雕塑——名家纵论表演艺术家景雪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关于一位戏剧表演艺术家的评论专辑,随着本书的出版问世,也为拥有悠久辉煌历史的蒲剧留下一部神韵独具的信史。 该书收集的是国内一流学者和戏剧大家、评论家包括媒体记者,对景雪变戏剧表演艺术、艺术成就和艺术精神的研究专论,它不是纯学术性的文字,评论中有记述,记述中内含生动的写实。其中,一些权威的艺术研究与艺术思想,代表了我国当代戏剧思想的特点和走向,他们真切的声音,对充满文化自信的蒲剧艺术寄予热隋的厚望与期待。本书的出版,无疑会使更广大的读者加深对蒲剧的认识。 景雪变是山西省十大文化领军人才之一,她的艺术造诣和艺术成就,早在20多年前就为众多的戏剧权威所认可,也被历史的发展所证明。她是改变和提升蒲剧历史地位的艺术家。她为蒲剧的崛起和戏剧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代表着蒲剧的一个新时代。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曾言:“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类的历史。”一个戏剧表演艺术家的成长史,无疑折射一个剧种的发展史。纵观景雪变非凡的艺术人生,从帷幕起落、舍命厮守的戏剧舞台,走向以哺育戏剧新人为己任的艺术教坛,她艰难负重,奋斗成功,又无时不在追求着新的超越…… 景雪变是经历了童年苦难生活的人,她十分珍视人间的友爱与真情,她感谢曾经关心和帮助过她的人,她曾为照顾当年把她从苦难家庭带出学艺的老师的遗孀,坚持赡养数十年,直至将师母扶棺送终。她对报刊杂志上关于报道她的文章,尽皆收藏,包括专家、记者、观众的文章、照片、来信,甚至值得纪念的短信,都做了收藏和记录。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她为之珍爱的东西。她在搬家的时候,似乎什么东西都不记于心,唯只惦记着那些记录她成长和艺术评论的“陈旧书报”。这次在对她收存的文类梳理整集入选过程中,景雪变看到每一篇文章,就像见到了一个个“风雨故人”,感到亲切,让她激动,而不忍心割爱。 编选构思伊始,对书稿规划层面分割太细,显得面面俱到,内容繁芜,书稿出手延误了一段时间。好在人民出版社办公室主任蒋建平先生接到书稿后,从本书的出版价值上考虑,良匠所度,做出主导性意见,才形成现在本书的面貌。在此,对蒋建平先生为本书出版所作出的努力深表谢忱。对著名出版人、人民出版社副总编于青、乔还田对本书出版的关注表示由衷地感谢。也非常感谢北京皖风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师孙钊为本书提供的创意设计。 同时,对为本书出版提供艺术与新闻图片的摄影师樊清浩、鸽子、景晓雄,新闻摄影记者卫行智、冯革才等新闻文化界有关人士表示感谢。 卫君翔 2011年10月25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雪变是位唱做兼长的演员,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功力,也善于发挥人物内心情感,做到处处有戏,事事入情。她的表演具有外形美和内在美,宛如一幅幅工笔仕女画。……一个转身,一个卧鱼,一个造型,都像一幅幅活动的雕塑……是那么温馨壮丽,美不胜收。
——戏剧大师吴祖光戏曲《柜中缘》不记得已经看到多少次了,可是看了运城蒲剧团演出的同名蒲剧,给我们印象却很新鲜。扮演主角许翠莲的青年演员景雪变,着装是红衫红裤绿围裙,脸上的化妆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可她那扮演的剧中人为办嫁妆而纳鞋底的抽线、合线、搓线、绕线和弹线的一系列动作,对我来说简直成了变化多端、应接不暇而又难于速写下来的活动雕塑。
——美学大师王朝闻景雪变在艺术上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演员,她的艺术造诣,适应各种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剧目和人物。……她艺术的精彩,就在于她把握人物性格和心理内涵的准确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她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好演员。她在表演艺术上的实践和见识,已经值得我们研究了。我从她的表演艺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艺术贵在纯真”。
——戏剧大师郭汉城景雪变似乎就是为蒲剧而生的。40年舞台生涯的摸爬滚打,如今她已经成就为杰出的蒲剧表演艺术家。景雪变是蒲剧的“母亲”。在从艺40年的舞台实践中,她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戏曲人物。……她还要教书育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戏曲教育家。她培养了一批批青少年戏曲人才,其中有相当一些荣获中国戏曲“小梅花”……景雪变正是小梅花们的“母亲”。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季国平雪变演“母亲”为什么能够那样人情人理,那样神形兼备,那样丝丝如扣,那样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简直是怎么演怎么有,让人感到她不是在“演母亲”,而她就是“母亲”。看得出,无论是唱,是做,她的功力是那样深厚,深厚得她在台上展现浑身解数或日“玩艺儿”的同时,又不露一点“演”的痕迹。雪变确是演戏的“精灵”。
——著名剧作家、原北京人艺院长刘锦云提起雪变,心中涌上的第一个词是“疼”。也许是同样有基层院团的工作经历,也许我与她的合作迥别于其它剧组的导演与演员的工作关系,除了由衷地欣赏她的表演天赋,赞叹她的执着敬业,感佩她对人、对事的朴实真诚,更让我感念心动的,竟然是她的泪水。……雪变的泪水,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敬意!
——“新世纪杰出导演”张曼君
编辑推荐
《舞台上的活动雕塑:名家纵论表演艺术家景雪变》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