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精华司马迁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按史书记载的年代排列,分别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南朝范哗撰写的《后汉书》、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唐朝房玄龄等编撰的《晋书》、南朝沈约撰写的《宋书》、南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唐朝姚思廉撰写的《梁书》和《陈书》、北齐魏收撰写的《魏书》、唐朝李百药撰写的《北齐书》、唐朝令狐德棻编撰的《周书》、唐朝李延寿撰写的《南史》和《北史》、唐朝魏征等编撰的《隋书》、后晋刘晌等编撰的《旧唐书》、宋朝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宋朝薛居正等编撰的《旧五代史》、宋朝欧阳修撰写的Ⅸ新五代史》、元朝脱脱等编撰的《宋史》《辽史》《金史》、明朝宋濂等编撰的《元史》,清朝张廷玉等编撰的《明史》。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著有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籍目录

  项羽本纪
陈涉世家
汉书
霍光金日传
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传
后汉书
马援传
班超传
三国志
武帝纪
诸葛亮传
晋书
王导传
谢安传
宋书
范晔传
南齐书
谢脁传
梁书
刘勰传
陈书
吴明彻传
魏书
崔浩传
北齐书
杨愔传
周书
苏绰传
南史
陈后主本纪
北史
尔朱荣传
隋书
炀帝本纪上
炀帝本纪下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
太宗本纪下
狄仁杰传
新唐书
武则天杨贵妃传
魏徵传
旧五代史
冯道传
新五代史
唐庄宗本纪下
宋史
司马光传
岳飞传
文天祥传
辽史
太祖本纪上
太祖本纪下
金史
太祖本纪
元史
桑哥传
明史
刘基宋濂列传
张居正传
袁崇焕传
新五代史
唐庄宗本纪下
宋史
司马光传
岳飞传
文天祥传
辽史
太祖本纪上
太祖本纪下
金史
太祖本纪
元史
桑哥传
明史
刘基宋濂列传
张居正传
袁崇焕传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瑾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苟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译文诸葛亮的天性擅长发明,有很多巧妙的思想,像能连续发射的弩箭、木牛流马,都出自他的设计;他推算演练兵法,加以发展,创出八阵图,都深得其中的要领。诸葛亮的言论、教令、书信、奏章中,很多都值得观看,这些被另外编成~集。景耀六年(263年)春天,刘禅下诏书为诸葛亮在沔阳建立祠庙。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到了汉川,去祭祀诸葛亮的祠庙,命令军队±兵们不许在诸葛亮墓地周围打柴、放牧。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做到长水校尉的官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他的爵位。《诸葛亮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权制第二、南征第三、北出第四、计算第五、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综核下第八、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贵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传运第十三、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瑾书第十五、与孟达书第十六、废李平第十七、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科令上第二十、科令下第二十一、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军令下第二十四。以上二十四篇,一共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臣子陈寿等人奏言:“我在以前任著做郎官的时候,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苟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上奏,委派我整理蜀国已故的丞相诸葛亮的事迹。诸葛亮辅佐处于危境的蜀国,凭借险阻,不向魏国称臣。但是现在当朝仍然保存了他的言论,把遗漏有益的记载当作羞耻,这确实是表明大晋王朝有至高的德行,光明正大,恩泽普及天下,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朝代可以与之相比。我就删掉重复的内容,把相同类型的文章排在一起,一共编成二十四篇,篇名如上所述。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经典就是那些一能够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的历史典籍。“家藏四库”丛书兼及大众收藏与通俗阅读,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历史文化经典得到普及并薪火相传。 ——汤一介 “家藏四库”丛书遴选了清代《四库全书》的精华,而且每一种书在注释、译文、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扎实的工作。 ——傅璇琮 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家藏四库”是一套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经典丛书。国学的传承和发展迫切需要好的大众读本。 ——毛佩琦 《四库全书》浩如烟海,真正的必读经典就这百余部。 ——任德山 国学是相互融通的,切忌断章或是割裂。今人只有从《周易》等原始经典入手,才能真正找到进入国学的门径。 ——刘君祖 先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如果我们参读西方同时代的经典,不难发现两种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诸多相似处。希望“家藏四库”选目中可以多收录一些先秦经典。 ——余世存

  编辑推荐

  《二十四史精华(插图本)(增订版)(套装共2册)》为《四库全书》之一,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

  名人推荐

  国可灭史不可灭,善吾师,恶亦吾师。矧夫典故之源流,章程之沿革,不披往牒,曷蓄前闻? ——《进金史表》 盖因已往之废兴,用作将来之法戒。 ——《进元史表》 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 ——鲁迅 我们若想研究中国的历史,像那《史记》咧,《二十四史》咧……乃至其他种种历史的记录,都是很丰富、很重要的材料,必须要广搜,要精选,要确考,要整理。 ——李大钊 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