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我的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了海伦?凯勒丰富而伟大的一生。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世人应珍爱生命、珍视光明,热爱人生、关爱他人。本书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千百万人重拾信心。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不但学会了阅读和说话,还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她走遍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聋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建立起多家慈善机构。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我的生活
面临黑暗
童年记忆
求学
再塑生命
亲近自然
懂得“爱”的含义
阅读的喜悦
快乐圣诞
波士顿之旅
与大海为伴
儿时的秋季
冰雪世界
开始“说话”
疑云笼罩的日子
世界博览会
启蒙学习
走进课堂
剑桥女子中学
突破逆境
我的大学
理想国
热爱生活
捧满阳光的手
第二章:走出黑暗
充实的生活
约翰?赫兹先生对我的帮助
敬爱的马克?吐温先生
永不服输
登台演讲
怀念贝尔博士
反战运动
拍摄电影
杂耍剧院的生活
怀念我的母亲
意外惊喜
走出黑暗
第三章:我的老师
身世
美好的回忆
扫把星
德士堡救济院
我要上学
帕金斯盲人学校
玷辱校誉
快乐的青春时光
抵达塔斯康比亚
小暴君
餐厅里的战争
驯服野性
万物之名
文字游戏
学会道歉
迈向新里程
创造奇迹的人
附录 莎莉文老师教育手记
章节摘录
再塑生命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还差三个月我就满七岁了。想到这之前和之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至今我仍感慨不已。那天下午,我默默站在走廊里。从母亲的手势以及房间里人们匆忙准备着什么的情形,我隐约猜到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了。于是我走出房门,安静地坐在台阶上等待着。午后的阳光透过阳台上茂密的金银花叶子,轻洒在我仰起的脸上,我的手指几乎无意识地抚摸着那些初长成的嫩叶与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一连几星期,愤怒与痛苦已把我折磨得身心俱疲,我不知道未来是否会发生奇迹,我禁锢的心是否还会绽放。你是否到过浓雾迷漫的海上?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中,你乘“水”这个具有生命力的词语唤醒了我沉睡的灵魂,带给我光明、希望、快乐与自由。虽然,我前方要走的依然困难重重,但我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被克服的。坐的大船依靠铅锤与探深绳紧张不安地摸索着航道,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发生什么意外。未接受教育前,我就像那艘航行在迷雾中的船,只是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仪器,更无从知晓港口在何处。“光明!给我光明!”这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喊,恰就是在这时,那个给我带光明的天使,将爱之光照耀在我身上。我感觉到有人慢慢走近,以为是母亲,伸出手,那个人握住我的手,接着把我紧紧抱在怀里。她就是来向我揭示万物真理的人,更重要的是给我至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第二天早晨,老师把我带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娃娃是帕金斯学校的盲童们送的,萝拉•布里曼还亲手为娃娃缝制了衣服。我和娃娃玩了一会儿后,莎莉文老师慢慢在我的掌心拼写出“d-o-l-l”这个词,我立刻对这种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试着努力模仿。当我最终正确地拼写出这个单词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与自豪,兴奋得脸都涨红了。我飞快跑下楼,来到母亲身边,伸出手拼写出“doll”这个单词的字母给她看。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拼写的是一个单词,甚至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文字这种东西,我只是依葫芦画瓢,简单地移动手指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用这种懵懂的方式学会了很多单词,如“pin”(针)、“hat”(帽子)、“cup”(杯子)这类的名词,还有“sit”(坐)、“stand”(立)、“walk”(行)之类的动词。和老师在一起几个星期后,我才明白,原来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一天,我正在玩我的新布娃娃,莎莉文老师把我原来那个又大又旧的娃娃也放在我的膝上,并在我手心里拼写“d-o-l-l”,试图让我明白两个娃娃都叫“d-o-l-l”。一天早晨,我们为单词“m-u-g”(水杯)和“w-a-t-e-r”(水)发生了争执,莎莉文老师想让我记住“水杯”是“水杯”,“水”是“水”,可我怎么也区别不开。她无可奈何,只好把这个问题暂时放下,但只要一有机会便会重新提起。我对这样重复的训练很反感,现在又重复练习“doll”更让我无法忍受,于是一把抓起新布娃娃,狠狠摔在地上。布娃娃在我脚下破裂,让我感觉很痛快。情绪爆发后,我既没觉得愧疚,也不感到悲伤,在我生活的那个寂静黑暗的世界里,压根儿就没有关爱与柔情这类词,所以我也根本没有爱惜娃娃这种感情。我感觉到莎莉文老师把娃娃的碎片扫到了壁炉旁边,让我不舒服的东西被移走了,我满意了,心情随之高兴起来。莎莉文老师把我的帽子拿来,我知道要去外面晒太阳了,这个想法(如果这种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觉可以称为“想法”的话)让我雀跃不已。我们沿着小路来到井房,房顶上开满了金银花,花香扑鼻,让人陶醉。有人在汲水,老师把我一只手放在出水口处,当清凉的水从我手上流过时,她就在我另一只手上拼写出“water”(水)这个词。起初写得很慢,后来快了起来。我一动不动地站着感受着她的动作,蓦然间,一种沉睡的意识被叫醒了,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语言的文字的奥妙。我明白了“水”就是从我指缝间清凉流过的奇妙物质。“水”这个具有生命力的词语唤醒了我沉睡的灵魂,带给我光明、希望、快乐与自由。虽然,我前方要走的依然困难重重,但我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被克服的。井房的经历使我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原来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而每个名字都能启发新的思考。回去的路上,我觉得触摸到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开始以一种新奇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进门时,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我摸索着走到壁炉旁,捡起娃娃的碎片,想把它们拼凑在一起,可根本不可能了。我哭了,平生第一次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和难过。那天我学会了很多新词。虽然现在已不记得都有哪些词了,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这几个词我还记得,它们将我单调的世界装点得绚丽多彩,“就像亚伦的魔杖,开满奇妙的鲜花。”那天晚上,我躺在小床上,满心欢喜,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并且第一次迫不及待地期待新的一天的到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家可能记得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这就是美国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她是在1893年,用手触摸着参观了在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然后她在她最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著作中写到:我会把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因为在那里,会有世界的光明,会看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温家宝总理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罗斯福夫人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本书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是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美国《时代周刊》海伦•凯勒,她的一生不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辉煌之一,她的逝去是整个世界的损失!——《华盛顿邮报》跨越了盲聋的身体障碍与折磨,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成为强者的永恒象征。——《纽约时报》这部自传体著作,可以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美国《世纪》杂志
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典藏本)》编辑推荐:一部震撼人心、见证人性力量的杰出心灵自传;一个盲姑娘的人生宣言,感动半个世纪,影响整个地球;罗斯福、克林顿、奥巴马等多届美国总统一再推荐;入选中国小学语文课本,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国家教育部推荐“中国青少年必读优秀图书”;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放声歌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用爱点亮整个世界。
名人推荐
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评“我一直哭,一直哭,哭我没有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他,他,居然连脚都没有”一一海伦•凯勒。最初看到这段话,以为海伦只是那个没有鞋子的小孩,后来才知道,她,才是那个没有“脚”小孩。1882年,一名女婴因高发烧差点留下了后遗症一再也看不见、听不见,连讲话也变得很困难。就是这样一个在19个月时就又盲又聋的孩子,却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她就是“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也是海伦•凯勒的自转,文中的海伦自述假如给她三天的光明,她将利用这时间去做什么。透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一个坚强而又宽容豁达的女性,她对生活要求不多,只要三天,只要有三天能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会体验生命便已知足了,可残酷的命运,最终给她的还是无尽的黑暗。这个顽强的求生意志非凡的女子,带给我的是惊讶,是感动,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她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依靠着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正确了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精神去创造了一个奇迹!对于正常健康的人,肢体健全的人,需要学习的不仅是海伦•凯勒意志上的顽强.不向命运投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的心!合上书本,每个文字都在叩击读者的心灵,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思想已经被海伦的文字带到她的世界,她的三天光明的世界,她将用自己的故事,让每个读者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联系的世界里,我们不缺乏朋友,但是缺少发现美和善良的眼光,看人,看事,都过于偏激,甚至有些事情都是对人不对事,总是善于去发现不美好,而忽视了人本身最美好的东西。生活就是这样,我喜欢我的朋友们,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他们可爱、善良、充满活力,是我的榜样。但是我是否也应将这些情感的触角延伸的更宽广些?海伦的世界里,为什么人都是善良温厚的,为什么我却过于苛责?“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应该相信的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动人之处,只是我们都是远视眼,模糊了近在咫尺的美好。平素不喜欢的人不见得就没有优点可以探究;不喜欢的事情不见得没有存在的必要;甚至于每个路人,每个擦肩而过的人,他们的眼神、话语、思想、行动,总有一样在昭示着生命的美好和纯真,只是因为我们看的太多了,心灵麻木了,如果真的给我这一天的光明,我怎么会去要求更多,我只会感激上苍,让我生命如此多彩,我会放弃嫉妒之心,摒弃仇恨之意,只会用我的手去抚摸生命的每个美好,谢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我的性界开始流光溢彩,哪怕一天就足够。“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人难做,事更难做。海伦的世界里什么都是奇迹,因为她距离这些事情这么远,要做到是如此之难。但是我们不,我们拥有自然给予的一切力量,我看的见、听得到、说得出,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去把一切事情做到最好?为什么我经常会因为要多做一点事情而抱怨,为做不好的事情而烦躁,为做错的事情而辩解,为事情的不公平而怨恨?相比海伦,我们似乎总是在找一百个理由证明自己不是不能做,做不好,却没有用一个理由证明自己做得好?何止汗颜。对工作,对生活,我过于懈怠;对自己,对生命,我过于散漫,其实,只要再用心一点,在努力一点,事情原本可以不是这个样子:我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我可以涉猎更多的常识,我可以撰写更多的分析,我可以尝试更深的奥秘。奇迹,其实就是人创造出来的平凡故事的集合体,只不过这年头,肯用心做事的少了,这才成了奇迹。相比海伦,我的身体里现在就涌动着一股愿望,我想要这一天,我能做很多事情,还能做的很好!只要你给我一天的时间!“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一天的时间有多少,我们在一天中能做多少事情?海伦的世界里一天的时间很充实,应该说,被她安排的满满的,现实中的时间对海伦来说没有触感的,但对我们来说不是,可我们通常会荒废一天的时间,事实就是这样。想起了一个小笑话:员工向老板请一天假,老板推心置腹地说:”你想请一天假,你在向公司要求什么?一年里有365天,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共104天,还剩下261天工作;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4天,还剩下87天;每天你至少30分钟时间上网,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4天;每天午饭时间你用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18天;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16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0天假期,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而你居然还要请这一天假?该职员当场无语猝死……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说明了很多问题,姑且不说这个老板的苛刻和偷换概念,就谈这些时间的计算,却能使人心中一惊,原来们每年用来工作的时间竟然那么有限?海伦疯狂的爱着上苍赐予她的每一分钟时间,不让他浪费虚度。相形之下,我们又是怎样挥霍日子的呢?如指尖流沙,如飞鸟划空,如白驹过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的胸中不禁涌起对自己的愤恨,我,对不起时间。我每一天其实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也应该做,但是我没有。所以,这一天的时间,我也很需要。海伦说过,“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如果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要用温柔的眼神,善良的心去看着个世界,拖延,我要用行动摧毁之,怀疑,我要用真理埋葬之,不听流言蜚语,不做游手好闲之人,我要让这天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如果这是我的最后一天,那幺一定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天!这种假设不是因为天灾、人祸、2012……只是为了海伦的故事。平心而论,励志类书籍太多,真正能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人们深刻认识自己的文字,我首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人生有太多的假如,这个假如对海伦来说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奢望,但对我,对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来说却是一次生命的涅槃,升华的不只是思想,还有对人生的态度。这就是我的态度,那么您呢?朋友,如果给你三天时间,你将如何度过你宝贵的时间?你的眼睛和心灵又将在何处停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