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率与公平的中国高速铁路运价研究吴昊作者介绍、内容简介、图书详情、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高速铁路的特性和使命出发,结合国情,借鉴国外高速铁路运价实践经验,提出效率与公平的运价目标,构建了运价理论分析框架,探索逼近供求均衡的定价法,不仅对丰富运价理论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优化铁路运输资源配置、提高高速铁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高速铁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其他运输方式和城市交通的价格研究具有参考意义。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铁道运输、交通运输、运输经济等专业的教学用书,并可供政府部门、铁路运输企业、交通运输研究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吴昊,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教育部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近些年来集聚高速铁路经济与政策研究,曾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图书目录

  1引言1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2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2
13研究内容及逻辑关系3
14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4
2国内外铁路运价研究现状综述6
21关于运价的研究6
22关于铁路运价的研究7
221国内关于铁路运价的研究7
222国外关于铁路运价的研究10
23关于高速铁路运价的研究11
231国内关于高速铁路运价的研究11
32公平理论17
321公平观的演进17
322公平的含义及本质18
3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9
331西方经济学的主要观点20
332国内学术界的主要观点21
333本书的观点22
34效率和公平的实现方式23
341效率的实现方式23
342公平的实现方式24
4价格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26
41价格的本质及作用26
411价格的本质26
基于效率与公平的中国高速铁路运价研究
目录
412价格的作用28
42价格与效率的关系29
421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与效率的关系29
422垄断企业的价格策略与效率的关系30
423自然垄断企业的管制价格与效率的关系33
43价格与公平的关系35
431价格对经济公平的影响35
432价格对社会公平的影响36
433小结37
5基于效率与公平的运价理论38
51运价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38
511价格的影响因素38
512运输业的特性38
513运价的影响因素42
514运价的形成机理43
52基于效率的运价理论44
521运价的效率原则44
522次优定价原则45
53基于公平的运价理论46
54效率与公平的运价理论47
6我国高速铁路运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0
61我国高速铁路运价现状50
611我国高速铁路运价管理体制现状50
612我国高速铁路运价形成机制现状52
613我国高速铁路的运价水平现状53
614我国高速铁路运价策略现状58
62我国高速铁路运价存在的问题58
621定价权下放过度,运价缺乏监管58
622高铁企业缺乏定价权,制约提高经营效率59
623实行市场调节价,不利于客运资源优化配置并有失规则公平60
624运价水平总体较高,降低了效率且有失公平61
625运价水平与区域发展不协调,降低了效率也有失公平73
626运价水平没有充分体现时间价值,有失公平75
627运价策略单一,不利于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76
7国外高速铁路运价的实践与借鉴78
71典型国家高速铁路的运价管理体制78
711日本高速铁路的运价管理体制78
712法国高速铁路的运价管理体制78
713德国高速铁路的运价管理体制79
72典型国家高速铁路的运价形成机制80
721日本高速铁路的运价形成机制80
722法国高速铁路的运价形成机制80
723德国高速铁路的运价形成机制80
73典型国家高速铁路的运价水平80
731德国高铁不同线路的最高运价水平81
732法国高铁不同线路的最高运价水平81
733日本高铁不同线路的最高运价水平82
734韩国高铁不同线路的最高运价水平82
74典型国家高速铁路的运价策略83
741法国高速铁路的运价策略83
742德国高速铁路的运价策略85
743日本高速铁路的运价策略87
75小结与借鉴88
751小结88
752借鉴88
8我国高速铁路的特性、使命与运价目标91
81我国高速铁路的特性91
811高速铁路管理体制的特性91
812高速铁路的网络特性92
813高速铁路的投融资特性93
814高速铁路的运营特性95
815高速铁路的监管特性96
82我国高速铁路的使命97
821高速铁路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8
822高速铁路担负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使命99
823高速铁路肩负着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责任100
824高速铁路肩负着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责任102
83我国高速铁路运价改革的总体要求103
831提高效率是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103
832促进公平是高速铁路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104
833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是高速铁路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保证105
834促进公平是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105
84我国高速铁路的运价目标106
841高速铁路运价的效率目标106
842高速铁路运价的公平目标108
9效率与公平的我国高速铁路运价形成机制110
91高速铁路运价形成机制的影响因素110
92我国高速铁路不能实行政府定价112
93我国高速铁路不宜实行市场调节价113
931高速铁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113
932高速铁路运输市场缺乏竞争114
933高速铁路在中短距离运输市场存在一定垄断性114
934高速铁路及相关运输企业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115
935高速铁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116
94我国高速铁路应该实行政府指导价117
941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存在竞争关系117
942高速铁路运输产品具有经营性118
943高速铁路产权具有多元化的成分118
944公路和民航客运价格形成机制119
945典型国家高速铁路的运价形成机制121
95我国高速铁路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形式选择122
951政府指导价的三种形式比较122
952实行上限价格形式的政府指导价123
953上限运价应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实行差异化126
10效率与公平的我国高速铁路定价方法及上限运价测算129
101运输产品的定价方法及比较129
1011运输产品的定价方法129
1012不同定价方法的比较分析131
102高铁定价方法的研究及国外高铁定价的实践132
1021高铁定价方法研究述评132
1022典型国家高铁定价的实践132
103效率与公平的我国高速铁路上限运价定价方法133
1031效率与公平的定价方法133
1032效率与公平的高铁定价方法134
1033我国高速铁路定价方法选择135
104我国高铁上限运价范围测算:以京沪高铁为例140
1041我国高速铁路的分类140
1042以京沪高铁为例的原因142
1043基于供求均衡法的测算143
1044基于时间价值的测算:高铁与民航比较153
1045基于日本和法国高铁的测算:高铁与普铁比较154
1046基于比价关系的测算:典型国家高铁与民航的比价154
1047多种方法测算结果的综合155
1048东部地区时速200~250 km的高速铁路上限运价156
105其他地区高铁上限运价的测算: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156
106高速铁路运营亏损的分担机制158
1061按地区实行分类分担机制158
1062按运营情况实行分类分担机制159
1063实行动态分担机制159
11我国高速铁路上限运价的调整机制160
111价格上限规制的基本模型及主要变量的确定160
1111基本模型160
1112主要变量的确定162
112高速铁路运价上限受物价水平的影响164
1121我国铁路客运价格调整幅度小于物价增加幅度164
1122我国高速铁路运价上限水平应定期进行调整164
1123法国、美国实行运价与物价联动机制165
113高速铁路运价上限受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165
1131上限运价联动机制应与人均收入水平相适应165
1132日本高速铁路充分考虑运价与社会职工平均日工资的
关系167
114高速铁路运价上限受运营成本的影响167
1141高速铁路成本分析167
1142运营成本中电力支出占比较高168
1143运营成本中工资等支出占比较高168
1144德国和法国高速铁路因职工工资上调而上调运价168
115模型的建立169
1151基于成本因素的高速铁路运价上限联动模型169
1152基于居民支付能力因素的高速铁路运价上限联动模型170
116适合我国高速铁路运价上限的调整机制171
1161不适合基于内在成本因素的运价上限调整机制171
1162适合基于电价变化的运价上限调整机制172
1163适合基于实际支付能力的运价上限调整机制173
117我国高速铁路上限运价的调整周期173
12效率与公平的我国高速铁路运价策略175
121效率与公平的高速铁路运价策略分析框架175
1211有关理论175
1212高速铁路的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178
1213高速铁路收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178
1214高速铁路运价策略综合分析框架179
122我国高速铁路运输需求的空间差异180
123我国高速铁路运输需求的时间差异182
124我国高速铁路运输需求的数量差异183
125我国典型高速铁路运输需求的弹性测算184
1251数据获取184
1252典型高速铁路运输需求弹性测算185
1253典型高速铁路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测算186
1254高铁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测算187
126我国高速铁路企业应采用运价差异化策略188
1261采用时间、空间和人群差异化运价策略188
1262针对高铁需求的不同数量采用差异化运价策略188
1263针对民航票价采用实行竞争运价策略189
13结论及建议190
131结论190
1311我国高速铁路具有诸多特性,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190
1312我国高速铁路运价目标应该是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190
1313建立“行业管理、适度放权、监管有效”的高速铁路运价
管理体制190
1314分类实行市场调节价和地区差异化上限运价形式的
政府指导价191
1315高铁上限运价水平应不高于现行的运价水平191
1316高铁上限运价应根据实际购买力水平和电价的变化定期
进行调整192
1317高速铁路企业应在运价权限内采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
运价策略192
132建议192
1321完善高铁运价管理体制,加强对管制运价的有效监管192
1322完善高铁运价形成机制,分类实行市场调节价和上限运价的
政府指导价193
1323高铁上限运价水平实行地区差异、速度差异和席别差异193
1324建立高速铁路运价联动机制,定期调整高铁上限运价水平193
1325对高速铁路运营亏损进行分类和动态的政策支持193
1326加大高速铁路企业化改造力度,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194
1327优化高速铁路产业组织,形成客运竞争格局194
参考文献195